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燃点》,
首部跟拍中国创业者的纪录片,
在2019年上映后,受到创业圈的追捧,
记录了创业者们在融资不顺,增长乏力之中,
怎样“咸鱼翻身”。
片子里的其中5位创业者
3年后,
它的第三个系列《燃点:创业不停下》,
继续把镜头对准6位“敢于燃烧的创业者”。
他们的得意与失意,
都被真实记录下来。
一经播出,点击量超过1600万,
弹幕说:
“创业真的是个人的战争,
总有点五味杂陈。”
“我们需要一部纪录片,
照一照我们焦虑又急切的心态。”
摄制组全程跟拍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筹备过程
走访中国领先的智造工厂
去到云南普洱的咖啡种植庄园
我们采访了总导演许悦和分集导演们。
创业的真相是什么?
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自述 许悦及分集导演
编辑 陈星 责编 倪楚娇
过去1年,“新消费”备受年轻人青睐,片中有2位CEO都属于新消费行业
你说创业的真相是什么?——“前面是迷雾,后面是悬崖,我先去试一下。”
纪录片《燃点:创业不停下》是燃点系列的第三部。
在一年的里,记录了6个创业者当下发生的事情。疫情中,他们面临着比我们想象中更多的焦虑和不确定性。
我们是去年开始和罗振宇接触的。早上八点,在办公室见到他时,他正在茶水间接水泡咖啡,嘴里还哼着两句京剧。
罗振宇是媒体出身,曾在央视担任过9年的制片人。2012年,39岁的他,推出“罗辑思维”脱口秀视频,风靡中国,斩获了几千万粉丝,成为试水知识型社群的第一批人。现在,他想要把“得到”做成供终身学习者学习的学校。
想象中他是一个很睿智的人,懂的东西很多,他的确是这样。
他几乎把90%的精力都放在内容上,看书、撰稿、做音频,以及更新他自己的知识库。每天会有一大批新书放在他的桌子上。强输出,也强输入,40年的积累,在这个方面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私底下接触,他就是一个热爱工作的普通中年男人的样子,非常朴素。没有单独的总裁室,跟同事们坐在一起。我们拍他的鞋,鞋上有一个洞,也不是那么讲究外表。每天下班就跟家里人、小孩视频。
但随着成名,他开始注重打扮,去做植发,去整牙。他说,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让大家看着舒服。
2022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原定在成都举办
我们从11月开始跟拍罗振宇,正好碰上他的跨年演讲。2015年他在水立方举办第一届演讲,那一年,他和观众许下20年之约。到2021年,是他的第七次。
演讲前17天,演讲稿还没有成型。我们问罗振宇:“准备好了吗?”他直接对镜头说:“在公司,没人敢问这个问题。”他一直处于紧张中,身边没人的时候,经常看到他手扶额头。
一日日地开会、定章节、磨稿子
当时成都的疫情有点冒头,他们一日日刷疫情信息,一日日地开会、定章节、磨稿子,罗振宇一个字一个字地扣文案。
突然,他们收到通知,因为新的防控要求,只能空场直播。票都卖出去了,结果不能让观众来。
同事焦灼面对退票
最后,罗振宇面对12000个空座位,举办了这场演讲
同事都熬得脸色发黑,大家在那揪着头发,准备怎么样跟用户解释这件事情,怎么样善后。罗振宇说:“(许诺了要办)20年,就一定要为变化准备好弹性。”最后是对着12000个空座位,举办了这场演讲。
我们问他,已经功成名就了,已经很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背负这么大的压力。他说:“人内置了一个程序,这个程序的名字叫不甘平庸。”
云南普洱咖农董来成在采摘咖啡豆
创业者,并不都是有钱人。再小的光都是燃点,只要是躬身入局。
董来成,是云南一位咖农,非常朴实,在普洱有一个咖啡园。十几年前,他是普洱供销社的职员,改制之后,他听说本地的气候很适合种咖啡,就想试试创业。
董来成在山上的住所,条件很简陋
手头上积蓄只有两三千块钱,不够本钱,他就把县城的房子卖掉,筹了14万,搬到海拔很高的山里,在山上种豆。我们去他在庄园的住处,一个简陋的棚户屋,生活条件很简陋。
他的妻子到现在还不理解,对我们说:“从山里走出来了,就别回山里去了。在普洱随便开个店,有钱有房,不好吗?”
董来成日晒咖啡豆
咖啡豆的价格,受到国际期货市场的影响,时高时低。最开始的几年,销路挺好,大品牌雀巢、星巴克来收豆。但后来,市场越来越低迷。
有几年,连化肥钱都回不来,咖啡豆都是亏本卖掉,“成本价在27、28块一公斤,23块卖掉。”隔壁山上的咖农把树都砍掉了。
精品咖啡豆要经过水洗等各种工序
他被市场逼得没办法,只好想别的突围办法,试着“做一些不受期货影响的精品咖啡”。他开始学日晒、水洗,还有蜜处理等各种复杂的工序,试着把各种风味添加到豆子里。
董来成今年的咖啡豆得分很高
咖啡得分决定了出售的价格。80-82分的豆子可以被评为精品咖啡豆,今年,董来成的豆拿到了81.25分。这意味着他今年的咖啡价格,又可以涨价,处理好的话,甚至能卖到130块1斤。
他算是熬过了一段寒冬吧,现在咖啡的行情越来越不错,今年特别好。
追觅创始人俞浩
做智能家居的俞浩,是一个学霸,大家都叫他“清华马斯克”,做出了第一批走出海外的“中国智造”品牌——追觅。
他的吸尘器,凭着顶级水平的高速马达,在行业中突围。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无人工厂,不仅是没有人,灯都不开,黑乌乌地没日没夜生产。
追觅的无人工厂
俞浩从小在江苏农村长大,全凭自己的天分,参加物理竞赛,一路保送到清华。
他从小喜欢飞机,认为它是最完美的人类发明。毕业后,选择创业方向时,觉得直接做飞机并不能走进千家万户,于是又转头做了室内无人驾驶,就是现在的扫地机器人。这应该是仅次于飞机和汽车的复杂产品了。
追觅生产的扫地机器人
做出这样的成绩,但他还是很焦虑。他常把自己平行地跟历史上伟大的人物相比,爱迪生35岁做了什么,福特35岁做了什么,而他35岁又做了什么。
现在公司处于一个高速扩张的阶段,团队一下子从200多人的团队变成2000多人的团队。
俞浩一下子适应不来,他每天周旋于研发、行政和其他部门,经常不吃不喝。
俞浩与研发部门的同事开会
他们研发的会议上,俞浩几度发飙:“你们真的是一点都不考虑市场竞争力的吗?”甚至还叫我们拍摄团队离场。
“要么不做,要么世界第一”,他们公司的slogan跟他的性格很像。
这个人视野大,想得快,天花板也高。他想创造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产方式或通行方式的东西。
比如目前在研发的AI,是为下一个阶段的更先进的产品做准备。他的思维链条是连在一起的,所有的点都能连成一条线,能到一个很远的地方。
bosie创始人刘光耀
疫情下,直播带货一片欣欣向荣,但最近一年也遇到了危机。
我们是从bosie的一场双11直播开始拍摄的。他们等着销售额的翻倍,结果数目停滞不前。bosie的创始人直接问平台电商负责人:“是我电脑出问题,卡机了吗?为什么只有几百万?”
这位创始人叫刘光耀,95后CEO,本科北大、硕士清华,2017年底,他休学创业,创办了这个新消费服装品牌bosie。
bosie的门店装潢十分年轻化
原以为双11会大卖,但是销售额却停滞不前
他遇到了让普遍创业者都头痛的“增长问题”。过去2年,他们的销售额都能超亿,一件羽绒服10分钟卖了近1万件。但这次的双11,卖不动了。刘光耀一下子焦头烂额,想着怎么跟员工交代。
在回去开复盘会时,他在车里对我们说:“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所有高管集体辞职了。”你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对于自己的不自信。
刘光耀在复盘会上跟大家道歉:“我没有把利润放在第一位。”
大家都在争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最后,大家几乎是吵着架,提出解决方案,决定做“新女装”。
决定做“新女装”后,各部分都在推进
他们公司还埋着一个冲突点:就是公司里有两拨人,一批是95后为代表的设计师,有想法但没经验,需要一段时间试错,一批是70后的行业专家,懂管理懂数据。
怎么平衡这两拨人?一个95年的CEO怎么压得住场子?但他想得很清楚:“不管他几岁,怎么做好自己位置上的职责,才是最重要的。”
刘光耀与高管在饭局上推心置腹
让我们很动容的是,他们公司高管们在一起吃饭,刘光耀喝多后,说:“如果我把上海设计中心裁掉,我租金不用付,工资不用付,一个月省个200万。但我不能把人弄进来又弄走呀。”
他自诩是足球队里的门将,站在整个球场的最后方“兜底”。
茶饮一姐彭心
我们拍摄的人选当中,有一位女性创业者,奈雪的茶的彭心。
她很像高中的时候,每个班上都会有的一个同学,性格很开朗,又很爱分享,爱笑,声音很大。她看起来嘻嘻哈哈的,其实执行力非常强,做事情很干脆,很果断。
她和很多白领一样,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家自己喜欢的店,卖咖啡和做烘焙”,这是她创业的初衷。
从互联网辞职后,她跟现在的老公联合创业,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在深圳开了三家奶茶店。当时身边朋友的质疑不断,“那时候大家的印象,奶茶店就是特别low的存在。”
她的一天几乎被开会填满
现在每一天,彭心送完小孩上学后,就开始工作,跟各个部分开会,到很晚才下班。
管理着80个城市700家直营店,她面临的问题就是标准化。“许多餐饮的前辈来提醒我,做果茶很危险,因为水果、茶叶都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农产品,很难保持一个标准化。”
她就因为这句话,跋山涉水,亲自深入果区、茶山,和果农、茶农商量怎么保证产量、品质。她有这个魄力,在产业链中,让上游的农民可以有利可图,去获得更好品质的原料,再做对应的研发。
研发时,尝试几十杯新品是常态
研发的时候,几十杯饮料摆在面前,每一杯都要试喝,最后基本上都要喝吐了。最后,研发出来的鸭屎香新品,占了上市当周营收的15%。
现在她手下已经拥有1万多名员工,门店的数目仍在扩张。“如果我们没办法做到数字化,可能会止步于2000家。”对于数字化,机械臂做茶,彭心斩钉截铁,马上提上了日程,投入成本也十分豪气。
她能在没有看到确定的未来之前,就愿意先投入。
2021年年中,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在港交所上市。彭心用五六年的时间,把小店,做成了一个上市公司。
其实,我们拍的就是大众,他们跟大家都是一样的。
但他们身上特别吸引我们的特质是,他们是问题解决者,想试尽他所有的能力,去做到他们认为的最好。
彭心说:创业就像打游戏通关,通关的过程能与压力共处,就好了
有人问,是不是上市了就代表创业人的一种成功?非得融资多少,才算成功?
其实很多人早就财富自由,他还选择来创业,还选择长时间的焦虑,面对投资人的压力,面对员工的不理解,面对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要去想解决方案,他为什么要这么去做?
我们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但创业是没办法停下来的,这已经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如果这部片子能对现在正在从事这些事情的人,有那么一点点小的启发和帮助,我们就觉得它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