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功勋》之《申纪兰的提案》正在各大卫视热播。该剧讲述了申纪兰从1947年出嫁,到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的岁月,还原了她带领西沟村妇女开展劳动竞赛、争取权益,从一名普通妇女成长为一方带头人的故事。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为争取男女平等作出巨大贡献。
播出前,该剧导演林楠、编剧巩向东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在《申纪兰的提案》剧组,没有人叫演员的真名,都是叫剧中的角色。播出前几天,剧中饰演申纪兰的蒋欣给林楠发来消息说,“太久没人叫我大兰子了。我太想念兰子了。”林楠知道,蒋欣和她一样,不仅想念的是那段在大山之中走过申纪兰数年岁月的宝贵经历,也是那段脱离现实生活,却纯粹到令人心安的日子。
《申纪兰的提案》里,蒋欣等演员学会了干各种农活。
功勋人物简介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出生,山西平顺人。抗战时期,她曾担任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组长。嫁到西沟村后,她一样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她担任西沟村初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她组织女社员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提倡“男女同工同酬”。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倡导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她曾担任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曾说:“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2020年6月28日,申纪兰在山西省长治市逝世,享年91岁。
职业生涯中,做功课最狠的一次
接到拍摄任务时正值疫情,林楠在北京,巩向东在天津。以林楠的话,两人每天像“热恋”一样不断地视频、通电话,分享自己能够搜集到的所有书目、资料。从所有公开的媒体报道,到十几本《西沟县县志》,“上百万字资料是一定有的。这是我们创作经历中,做功课最狠的一次。”
由于身体原因,申纪兰在该剧筹备期间就已生病入院,林楠和巩向东遗憾未能拜访老人。但在历史的寻觅与拼凑中,申纪兰的模样已在他们的脑海中愈发清晰。在申纪兰逝世前几年,已经80多岁的她,还在坚持下地干活;只要还能劳动,就始终坚持自己播种、锄地、秋收、除雪。在林楠看来,她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实际上并不是要争一个高下,而是要争劳动的权利,“为什么要劳动?因为她要过好日子;要过好日子,就要付出;而且一个人过好日子不行,全村的姐妹都要一块儿过好日子。这都是最朴实的想法,但是她把这个朴实的想法贯彻了一辈子。其实很多时候打动你的是时间。她一直在这么做。”林楠坦言。
虽然剧情没有波澜起伏,但打动人的是时间。
但正是这样默默无闻、平平淡淡的一生,令《申纪兰的提案》也遇到了不小的创作难度。“因为大家习惯了电视剧总要有剧情,总要有跌宕,但申纪兰(的人生)没有。”林楠表示。林楠和巩向东最终还是选择了最纯粹、最温柔的方式,缓缓走近申纪兰的人生。据悉,《申纪兰的提案》的剧本大改了四次,最终截取了申纪兰从1947年出嫁到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的人生岁月。她带领西沟村妇女开展劳动竞赛,争取权益,植树、犁地,掷地有声地道出“新社会,男女都一样”、“我就是一心想让姐妹们挺起腰杆,活出个人样来”。
在巩向东看来,申纪兰一定是具有先锋意义的,但这种先锋意义,却不一定要锋芒毕露。而将申纪兰的成长与国家命运、时代变化相结合,是这部剧的创作关键。“‘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是那个年代对妇女的基本定义,不然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作为申纪兰来说,她没有灌输非常高深的思想理论,就是最朴实地认为,女人也是人,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就凭着这一点,她尝试着去改变,(在那个年代)能迈出这一步其实真的很难。理解了那个时代,才能理解申纪兰。”
申纪兰的成长与国家命运、时代密切相关。
没网络、干农活、烤土豆……拍摄时过最淳朴的生活
据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初,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的西沟村资源匮乏,森林覆盖率仅有约2%。由于没有树木植被的阻挡,洪水曾多次冲毁农田、堤坝。常年干旱的气候也导致庄稼都“被迫”形成了耐旱的特性。时至今日,平顺县的庄稼也很少浇水,浇多水反而会涝。申纪兰正是在这方水土生长起来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坚韧,带领村民们用劳动创造出新的生活景象。
为了还原当时西沟村的风貌,剧组最终将平顺县双射泉村作为主要拍摄地,在新房子上重新糊上黄泥墙,在水泥路上铺上黄土,用高压水枪去除建筑光洁的表面,露出斑驳的杂草,一遍遍地做旧,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那个年代的质感。“任何细节容不得含糊,你稍微有一点打退堂鼓的时候,你想想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一辈子的申纪兰的时候,你都会惭愧。你觉得什么事都不是事,都应该这么去做,因为有人这么做了一辈子。”林楠坦言。
但对于在城里长大,没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林楠和巩向东而言,第一次驻扎在贫瘠的山里拍摄,仍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感。山上没有信号,手机几乎就是摆件;没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团队只能和当地人一样最原始地吃洋芋、烤土豆。林楠要求演员们开机后就只能穿戏服,从早上一睁眼穿到睡觉,凉了有棉袄、棉裤,热了有坎肩儿……
过去,村里的土地几乎“寸土寸金”,村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防止土壤流失——锁住土地,就能种庄稼了;种了庄稼,大家就能吃饱饭了。林楠和巩向东曾从山顶俯瞰山下两万平米郁郁葱葱的树木——那是当年申纪兰带着村民一路种下来的。“你真觉得不可想象,那时她怎么完成的?”林楠说。
在山上“闭关”的这一个多月,没有都市喧嚣的干扰,就干干净净地干一件事:做人。就像扫掉了人身上的骄傲,物质和精神需求都变得极其纯粹。直到该剧杀青,林楠突然发现,自己不需要网络了。“但反过头来,你又会更珍惜你手机接上信号的那一刻。我们总以为现在的生活是生来就有的,怎么来的?没人在乎。但正是因为有太多申纪兰这样的人,拼了一辈子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申纪兰是村民的领头人。
倪萍饰演的婆婆代表“申纪兰们”
蒋欣是第一个进入林楠脑海中的演员。“她真的适合申纪兰这个角色。因为她身上有我们需要的阳光和力量,那是一种能面对一切困难的阳光,一种要过好日子的力量。”林楠坦言。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在进组前,林楠和团队也创作了不少歌,其中有一首叫《好日子就在眼前》。拍戏前,林楠就想好了现场要放给演员们听,就像劳动场面里的劳动号子一样。那一天,拍摄现场,音乐萦绕在农田之中,画面里身穿布衣、梳着麻花辫的蒋欣,正在田地里挥汗耕作。那个画面令林楠至今印象深刻。“我觉得她就是那个为了好日子,一直去努力拼搏的人。”
《申纪兰的提案》不仅单一地呈现了申纪兰,申纪兰婆婆(倪萍饰演)、劳动妇女李华(左小青饰演)等人同样代表着那个年代靠双手劳动,创造好日子的妇女。例如,剧中申纪兰想要去县里申请纺花任务,但技术人员小瞧她,说她没有资格。申纪兰不服输,想报名县里的纺花技能比赛。面对“好女走到院”的流言蜚语,婆婆鼎力支持申纪兰,让她更坚定了要拿到纺花任务的决心。
不少观众被申纪兰和婆婆之间的感情打动。在林楠看来,如果说申纪兰是像母亲一辈最纯朴的劳动妇女,婆婆就是她背后更淳朴的劳动妇女,而且她会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坚定地告诉她,这条路没错,“娘就是这么过来的,往下走,好日子就在眼前。”
巩向东表示,塑造功勋人物,绝不能脸谱化,而是要写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想通过她的喜怒哀乐,她和周围人的关系,来全面展现她这个人。她也有孤独的时候,也有被误解的时候,甚至也有迷茫的时候,都是通过这些人物关系来展现的。”
据悉,为了让演员身临其境地体会农村生活,剧组曾安排他们提前15天进组,学习纺线、推竹轮车、使用农具、收割庄家、挑扁担、赶驴、驾牛。林楠表示,剧中所有劳动场面没有一个替身,全部是演员自己完成的。有时候想起“西沟的姑娘们”,林楠总是忍不住心疼,“所有的农活全是她们自己干。你看挑扁担很简单,但你担上那个担子就知道(多沉);两个筐里再放十斤柿子的时候,你就痛不欲生了。我们拍摄的地方还是一个小高原,大家每天驾着驴车、赶着牛车上上下下,腿都结了一块块疤。”
但在林楠看来,辛苦之后的快乐也是真实的。播出前几天,蒋欣给林楠发来消息说,“太久没人叫我大兰子了。我太想念兰子了。”林楠知道,蒋欣和她一样,不仅想念的是那段在大山之中走过申纪兰一生的宝贵经历,也是那段脱离现实生活,却纯粹到令人心安的日子。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