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并给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5点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与会代表中引发热烈反响。《读者报》采访到何建明、海飞、畀愚、任林举、马金莲、王春林、刘亮程、鲁敏、黄咏梅、弋舟、赵瑜、张楚、石一枫、索南才让、彭志强、杜阳林等多位与会作家,畅谈学习体会、创作成就和实践经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那些“心里话”。
▲海飞,著有《江南役》《麻雀》《青烟》《像老子一样生活》《花雕》《向延安》《回家》等,另有影视编剧作品《惊蛰》《麻雀》《女管家》《花红花火》《旗袍》《大西南剿匪记》《代号》等。曾获人民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海飞:全心投入到坚守人民立场的文学创作中去
第二次参加作代会,心情依然激动。听到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创作出时代主旋律的作品。结合自身的创作,前些年我创作了《向延安》《麻雀》《惊蛰》等作品,都是书写信仰,讴歌英雄的作品。而此次盛会,对我而言,也是一个节点,回顾过往的写作,更好地规划接下来的创作计划。
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无数次提到了“人民”这个词。他说,要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脉博。要创作出好作品,使人民精神生活更加充盈。我在想,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的历史值得我们去书写。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将临,同样值得我们去书写。脱贫攻坚,走向小康社会也值得我们去书写。
我是军人出身,之前写过描写军旅的小说《回家》,同样可以把笔触再次伸向伟大军队和军人。甚至,写当下生活对我而言是短板,但仍然可以挑战脱贫攻坚的题材,可以试着写下讴歌当下火热的生活的作品。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每个作家,都有责任尽自己的力量,在文学创作中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也是使命所在。作为一名小说家,深受讲话精神鼓舞的同时,也将以实际行动,全心投入到坚守人民立场的文学创作中去。
此外,“让中华文脉永葆星汉灿烂的壮阔气象”是每一位文艺创作者的责任。我觉得中华文化的传播,应该也成为小说家选择的创作方向。我正在研究南宋的临安城,这是宋朝的第二个时期,一共152年。这个时期,作为小说家的思维,能够有怎么样的想象空间。那个文化昌盛又多灾多难的朝代,又为何会被人津津乐道。之前我写了小说《江南役》,它是微缩型的小百科,详细介绍了杭州城的风物。同时并不影响到小说中的构架,人物和故事。我觉得这个特别有意思,所以接下来可能会有南宋故事的创造。
▲石一枫(右一),《当代》杂志副主编,曾获鲁迅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提名等多项奖项,代表作有《世间已无陈金芳》《恋恋北京》《地球之眼》等。
■石一枫:让现实中的人从文学书写中鲜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专门谈到塑造形象的问题。文学以形象感染人,而在漫长的文学人物长廊中,人物形象也是随着时代变化的。今天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生活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道人心交互作用,具有鲜明当下性的人物形象必将与以往不同,而如何捕捉、再现、深入刻画这些新时代的新形象,是对今天作家的挑战。只有深入体会生活,对生活有独特的领会和反思,才能让现实中的人从文学书写中鲜活起来。
总书记还引用了茅盾先生的话,还谈到了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现实宏大磅礴,如何在写作中不脱离人民,避免简单主观的概念化,写出时代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是作家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我想,作家应该有着客观、深入的思考能力,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感触。
我们的写作总是要跟着时代变化去走,如果时代是新时代,你就写出这个时代的新,写出这个时代和上个时代有什么不一样。最近,《十月》文学杂志发表了我的长篇小说《漂洋过海来送你》,作为一部描写北京年轻一代成长的作品,将视角放在了那豆、黄耶鲁为代表的青年人身上,他们深受长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中奉献精神的影响,也因为新时代的全球化,让他们有了在长时段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里去理解家族和中国命运的眼界,所以他们有着强大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作品表现的是科技、经济与文化日益飞速发展的新北京,亦是一个包容、和谐的,走在时代最前端的中国,代表着新一代年轻人所拥有的文化自信和大国自信。我将其赋予典型人物表现出来,以帮助更多的青年在当下的生活中成为思想上更独立自主的人,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来建设更好的精神和生活世界。同时,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创作,能够写出我们的新人物、新时代。我未来还会在这个方面继续努力。
▲弋舟,现任《延河》杂志副主编。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四届郁达夫小说奖、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百花文学奖等,著有长篇小说《跛足之年》《蝌蚪》《战事》《春秋误》,小说集《我们的底牌》《所有的故事》《丁酉故事集》《丙申故事集》《庚子故事集》等。
■弋舟:怀着赤子之心去擦亮我们伟大的语言与文化
时隔五年,再逢文学的盛会,又一次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觉气象恢宏!
这五年来,时代浩荡,风起云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学习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更是感受深刻,受益良多。讲话通篇高屋建瓴,既高瞻远瞩,又平易朴素,除了立意高远,本身便是一篇足以启迪我们理解何为文学气局的雄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强调走正道走大道,贯穿着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一句“文者,贯道之器也”,着眼点正是人间正道之“道”,在我理解,这个“道”亦是人民立场与人民史诗的最好象征,守住了这个根本的立场,我们的文学才能“守正道、走大道”。
文之运脉与国之运脉的牵系,已是新时代的重要论述,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再一次以“大历史观”的要求,号召文艺工作者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这要求我们更为深刻地去理解新的历史特点,主动将个人命运放置在国家与民族的大业之中来映照,心怀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书写出无愧于“道”的锦绣华章。
作为“文学陕军”的一员、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我自己也将勉力扎根三秦大地,心存“国之大者”的信念,与国家休戚与共,筑牢文化自信,在民族复兴的光荣时代,怀着赤子之心去擦亮我们伟大的语言与文化,努力写出不愧于我们伟大时代和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民族的华美篇章。
▲彭志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杜甫诗传《秋风破》、长篇历史散文《蜀地唐音》、永陵乐舞诗传《二十四伎乐》等诗集、散文集多部。曾获《北京文学》2018年度诗歌奖、《诗刊》社第三届“李杜诗歌奖”、2015年度十大作家、2019年度十佳华语诗集。
■彭志强:认真践行“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高度,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方向,对广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的新时代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殷切期盼。总之,令人振奋,让人激动!
作为一个基层作家、诗人,文学作品从选材到考察再到创作,如何与党同心同德,如何扎根人民,如何以文学的名义发出人民的呼声,参加这次中国作协全国作家代表大会,聆听到“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这些更具体的新观点和新使命,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这些年来,我写诗、作文多是向诗圣杜甫学习,因为杜甫就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某种意义上说,杜甫诗歌里的仁爱精神体现的核心,正是记录时代变化、关爱人民生活、关心国家发展,是一个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诗人,其儒家思想与博爱精神,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再度学习,孕育新的文学作品。
我想,以史明镜,以史明志,或许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历史观”的一个路径。为了写好杜甫,以四五千行新诗致敬诗圣,我曾历时三年行走考察研究杜甫生平踪迹,创作了杜甫诗传《秋风破》、诗集《草堂物语》。未来的创作计划,则是长篇非虚构作品《杜甫传》,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纲要,对照“大历史观”,深入散落在祖国大地上的杜甫遗迹去考察去追问,倾听各地杜甫研究专家和杜甫生前所有居地的当代人民的心声,倾情投入、用心创作,以50多万字的新版《杜甫传》,讲好中国故事,重现诗圣光芒。
此外,新时代也呼唤更多不负党和人民的优秀诗歌作品。2019年8月,《诗刊》头条推出了我的《电线杆》(组诗),其实,这只是我塑造新工业时代的电工形象的一个探索,没想到《诗刊》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与鼓励。对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时代观”,如何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新时代艺术形象,这对我来说,还有更多扎根人民的生活需要去学习体验。我想,只要认真践行“大时代观”,深入人民群众中间去聆听去体验那些充满新时代鲜活画面的生活,就一定会发现更多新时代的人物(包括新工业时代人物)值得倾情用心书写。(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责任编辑:董小玥 审核: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