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露天电影
作者 | 巨同艾
在我苍白平淡的童年,最令我神往情迷的,那就是看电影。
记得那时候,一听说村里或者是邻近村庄放电影,激动的心情就像过年似的。太阳还没落山就匆匆扒拉几口饭菜,抱起小板凳跑向放映场地,去抢占有利地形。那时农村没有通电,电影场上的强烈灯光足以穿透层层黑暗,哪个村庄一旦出现亮点,我和小伙伴们就循光勇往直前。有时,气喘吁吁地赶到时,却只能看到银幕上出现两个方方正正的大字:再见。
有时两个村庄跑片误了时间或者误传了消息,也会有“月亮照白墙,英雄白跑路”的时候,不过孩子们也不会有丝毫怨言,第二天晚上照样去得很早。
1954年,临朐县放映队到各地巡回演出。从那,村民们才开了眼界,知道这世间还有这带声音的影戏。轮到我们这里放影,是这年的秋天,地点在2里外的盘阳河滩。那天晚上阴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我提着一盏保险灯,跟在奶奶身后,没吃晚饭就去了。等了个半小时,发电机才响起,刺眼的电灯也亮了,放映员不慌不忙的打开箱子,取出放映机架好,开始在银幕上调试镜头。当第一缕灯光射到银幕上时,孩子们就像枝头上的雀鸟,跳着蹦着把手伸出来,于是屏幕上就出现了一只只小手丫的影子。人群中无数张充满焦渴的脸庞扬起来,随着就是一片兴奋的“哇哇”的喊叫声。
前来看电影的人特别多,黑压压一片。银幕最前面的坐小板凳,后面的坐高板凳,再后面的站着,最外围的站在高板凳上,有的小青年竟然爬到了杨树杈上。来晚了的人们塞不进去,只好跑到银幕后边看反面。
不一会银幕旁边的喇叭响起:“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场内一阵躁动。接下来看到《白毛女》影视中的杨伯劳给女儿扎头绳的镜头;以后又出现了黄世仁逼迫杨伯劳用喜儿抵债的情节;还有满头白发的喜儿跑到山神庙里偷吃贡品的场面……那时的我,只是跟着看热闹,具体内容不甚理解,总觉得电影很奇妙,人物逼真得仿佛随时会从银幕中走出来似的。人物是不是在幕后藏着?我和几个淘气的小伙伴从人群中钻到银幕背面去探究秘密。
曾几何时,人们痴迷于露天电影。而如今,从电视机的普及,宽带网络的入户,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人们坐在家里,抽着烟喝着茶,足不出户就能看到电影。露天电影已经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了。
然而,今天的我,在内心深处,对那空旷的麦场、占位的小凳、白色的银幕、黑压压的人群,对曾经给予我们那代人文化生活最高享受、农村夜晚最亮风景的露天电影,时常勾起满满的儿时回忆.....
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巨同艾,辛寨街道一退休教师,平时喜欢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