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怀瑾先生,想必许多热爱国学的人应该对他都不陌生。
南先生从事国学教育数十年,在国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可谓是一代大师。
除此之外,南先生在佛学、道学、易经等方面也十分精通。
他学贯古今,满腹经纶,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大师级人物。
南怀瑾能获得如此成就,与他父亲南仰周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
南仰周在第一任妻子过世之后,续娶了第一任妻子的妹妹,生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儿子——南怀瑾。
父亲南仰周的人生经历
南仰周所出生的地方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这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人多地少,长年还遭受着自然灾害的侵袭。
早在清朝中叶,南家的祖先凭借着晒盐、烧盐发迹,不久便成为了乐清翁垟远近有名的大财主。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南仰周祖父这一代时,家道中落,南家也日益破落起来。
1888年,南仰周在翁垟镇南宅后岸名为“四分底”的大宅院里出生。
他名光裕,属于“光”字辈,字仰周,号化度,实为“仰望圣周,化度万民”之意。
不幸的是,父亲在南仰周出生的前两三个月就去世了。
作为一名遗腹子,南仰周是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
南仰周有两个哥哥,可是这两个哥哥能力不足,不能堪负起整个家庭的重任,所以整个家庭的重任也逐渐落到了南仰周的身上。
南仰周也不负众望,在十二岁的时候,小小的南仰周就撑起了家庭的重任。
小时候,南仰周练过武,也因此造就了他强壮的体格。
为了补贴家用,南仰周就跟着其他人学习经商做买卖。
十三岁那年,南仰周挑起货担,走街串巷去卖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南仰周在经商之余并没有忘记读书,白天他外出做生意,晚上回到家勤学苦读。
与一般人不同,南仰周读书并不是为了考取功名,以图飞黄腾达,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知识,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几年做生意的经历,也让南仰周积攒了一些钱财。
与此同时,南仰周不断学习,也增长了许多才识,还有了自己的一套“生意经”。
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之下,南仰周在村子桥边路口租下来一个店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经商之路。
那家店名为“南杏春”,最开始这是一家杂货店,店主南仰周既卖米又卖面。
在南仰周的苦心经营下,没多长时间,“南杏春”就逐渐广为人知,名震一方。
后来,南家从老宅搬到了地团叶。
几年后,南仰周积累下了一定的资本,于是就决定在本地选址来经营店面。
经人介绍,得知地团桥头有三间楼房店面出售,南仰周看中了桥头这个地段,于是就将这个地方盘了下来。
在地团叶这个地方,大多数人姓叶,很少有人姓南。
一个异乡人,要想在外乡落地生根,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由于南仰周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很快便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
此外,他还筹资修建陡门,也就是蓄水放水的水闸,用来防御水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因此,南仰周逐渐受到当地人的敬重,甚至一度还被推举为乡长。
到了适婚年龄,南仰周娶了当地一位姓赵的女子,可过了几年,这位女子却不幸意外病逝。
为了继承香火,南仰周含泪续娶了小姨子,也称之为赵氏。
可是,赵氏过门几年后,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这可急坏了南家的人。
南家当时人丁不旺,娶赵氏过门后就希望她为南家增添人丁,延续香火。
赵氏心中也很郁闷,要知道古代人倡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能生出孩子可是要被别人说闲话的。
本来并不信佛的赵氏,为了生下孩子,每日去往城隍庙烧香拜佛。
也许是她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在她二十六岁的时候,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子。
此后,赵氏便更加虔诚地学佛。
这个孩子便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国学大师——南怀瑾。
后来,当地人在谈到南怀瑾时,都用“佛子”来形容他,意思是佛菩萨送的儿子。
南怀瑾的出生
1917年,浙江温州乐清县翁垟镇地团村,一代大师南怀瑾出生了。
父母亲因为中年得子,又是一个独子,所以对这个孩子也就呵护备至。
尤其是母亲赵氏,好不容易生下这一个儿子,对这个孩子越发的宠爱。
赵氏有多么宠爱这个孩子?
举个例子,一般孩子都是在一、二岁就已经断奶了,而南怀瑾长到七岁仍然还未断奶。
当时,南怀瑾在私塾念书,课间休息的时候,南怀瑾就会回家去母亲的怀里吮几口奶。
父亲南仰周对这个孩子也非常喜爱,但与赵氏的慈爱不同,南仰周对这个孩子有着严格要求。
六岁的时候,南怀瑾开始上私塾,学习四书五经。
到了十一岁左右的时候,父亲送他到县第一小学上学,插班读六年级。
当时学校在县城里,离家里较远,所以南仰周让南怀瑾借住在他的一位姓林的朋友家里。
这位姓林的朋友家里正好有一个儿子,名叫林梦凡,刚好和南怀瑾作伴。
十三岁时,南怀瑾念完了私塾,也念完了小学。
这时的南怀瑾也并没有表现的多么天资聪颖,才智超人。
恰恰相反,南怀瑾考了个倒数第一名,拿到了一个肄业证书。
小学念完之后,南怀瑾到底何去何从?
这时的南家恰好刚遭遇过一场劫难。
当时南怀瑾去了县里面的林梦凡家,南怀瑾的父母都在家中,这时家里来了一群海盗,想要劫持钱财。
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这些海盗劫持一空,万幸的是家中并无人员伤亡。
父亲南仰周认为,只要人没有问题就行,钱没有了还可以再挣,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经历过这一场劫难,家里的经济情况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的南怀瑾是继续上学,还是另寻出路?
当时,南怀瑾所在的乐清县没有一所中学,要上学的话必须去温州,而家里条件不足以负担得起南怀瑾上学。
在那个年代,我国社会动乱,经济十分落后,许多人家的小孩也只是上过私塾,学几个字也就不再继续学习了。
还有的穷苦人家的小孩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机会。
父亲南仰周想让南怀瑾去学一门手艺或者是去做生意,但南怀瑾表示不愿意。
父亲几次劝说无果,也只要由着他去,在家里读书自修。
那年暑假,在温州读中学的表兄王世鹤来度假,家里人请了一位老师给他补习,南仰周听说之后,也让南怀瑾去听课。
听课的学生一共七八个,其中南怀瑾的年龄最小。
请来的这位老师名为朱味渊,朱味渊先生学问渊博,在前清时期未能考上功名,于是就到处游历讲学。
他谈古论今,引经据典,说到激动的时候还会唾沫四溅,眉飞色舞,当时的人都很钦佩他。
虽然朱味渊先生给南怀瑾的讲课仅仅有一个月,但这短短的一个月,却让南怀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朱先生给这七八个孩子讲古文和诗词,而南怀瑾早就把《唐诗三百首》背的是滚瓜烂熟了,但是南怀瑾只是背熟了唐诗,却不知唐诗到底妙在何处。
一日,南怀瑾来到朱味渊先生的书房,看到案头上放着一本吴梅村的诗集,翻阅阅读后十分喜爱。
朱先生见状,趁兴为他吟读了吴梅村的诗歌,并借给他清诗一卷。
从此之后,南怀瑾开始涉猎清代诗歌,并学有所得。
朱味渊先生的教导,让南怀瑾开拓了眼界,他认为除了唐诗之外,清代诗歌也别有一番韵味。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南怀瑾将朱味渊视为自己诗歌学习的启蒙老师,终生难忘。
到了十七岁的时候,南怀瑾心想自己不能整日局限在这样一个小地方,他希望可以出去看看,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于是,父母为他筹够了路费之后,便依依不舍地送他出发了。
父亲南仰周对南怀瑾的影响
在南怀瑾的童年时代,并没有表现出惊人的天赋。
但父亲南仰周对南怀瑾童年时期的教育,对于他的未来以至于一生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父亲对南怀瑾的期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做官,而是希望南怀瑾可以念书或者经商。
南仰周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他一直坚信多读书肯定是有好处的。
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对于儿子南怀瑾他也是这样要求的。
在上私塾的时候,私塾老师要求朗读背诵《四书》《五经》。
回到家后,父亲要求南怀瑾必须把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背得滚瓜烂熟。
这个要求看起来很不近人情,因为当时南怀瑾年龄还很小,他并不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只是一味地重复记忆,这对当时的他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
但是父亲南仰周却不这样认为,南仰周觉得这些经书都必须背诵下来,虽然现在不懂,但长大了自然也就理解了。
其实,这些经书确实对南怀瑾后来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他之所以能成为国学大师,都凭借着他深厚的国学底子。
而他如此深厚的国学底子,都是在他小时候背诵的四书五经中得到的。
对于要求儿子经商,父亲南仰周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重农抑商,商人社会地位底下,经常被人看不起。
但是南仰周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商人这个职业很好,生意做得好,最起码可以养家糊口,生意一旦做大,有可能官府都来攀附。
父亲南仰周希望儿子南怀瑾子承父业,努力经商,做好生意。
在儿子南怀瑾学习的道路上,父亲南仰周一直也是十分支持和鼓励的。
在南怀瑾十三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到表兄王世鹤家师从朱味渊先生学习。
在朱先生的影响下,他读遍了清代名家诗作。
南家藏书众多,南怀瑾在家中读《史记》《文选》、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父亲南仰周看见儿子如此热爱学习,就为他请来了学贯中西的学者叶公恕。
在叶先生的教导下,南怀瑾不仅学习了古文,也知道了孙中山、康有为、林肯、华盛顿等活跃在当时政治上的名人。
这让南怀瑾了解了国际和国内政治,开拓了眼界。
为了让儿子南怀瑾有一个更加清净的学习环境,父亲南仰周送南怀瑾去家庙读书。
这时的南怀瑾大约有十四、五岁,父亲让他潜心学习,叮嘱他平时不许下山。
在这里,南怀瑾静心读书,看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
到了十七岁,南怀瑾离开家乡,报考杭州的“浙江国术馆”。
在国术馆内,他不仅习武,而且还学习文化课。
平日里,他经常去杭州孤山上文澜阁借读《四库全书》,与近代报业名人史量才家庙的僧人胡氏交往密切。
史量才藏书众多,尤其爱好收藏道教书,几年中,南怀瑾将史量才珍藏的道教书全部通读。
所以,在南怀瑾二十岁之前,就已经对儒释道经典名著有了深入的学习,这对他后来成为国学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亲南仰周对儿子最大的影响,就是让儿子南怀瑾不断追求学问,深入学习,这对于南怀瑾来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四、南怀瑾的成就及影响
南怀瑾先生一生成就斐然,他有着众多头衔称号,如中国文化国学家、中国古文化传播者、中国当代文学家、诗人、佛学家、教育家、武术家等。
此外,南怀瑾先生还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南怀瑾先生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他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中国的读书人,南怀瑾先生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读书、文化和传统的经验。
与不多数人不同,南怀瑾先生不只是读书,更是通过读书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在自己和孩子的日常中,南怀瑾先生都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理严格要求并践行。
这样说来,南怀瑾先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他不但“言传”,而且“身教”。
他的一生以修行、修身为主,儿子南一鹏用一个“大居士”来形容父亲。
在南一鹏的眼中,父亲此生都在修行,并且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非一般人能比。
南怀瑾先生一生中共有五子两女,其中三儿子南一鹏受父亲南怀瑾的影响最深。
在南一鹏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导他要多读书。
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南怀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回答,“读书明理”。
父亲让南一鹏读书,并不是简单地读读,而是要求儿子可以做到书中所要求的。
读《朱子治家格言》时,父亲要求南一鹏读懂后行为上也必须做到。
南一鹏读书识字后,父亲便让他背书。
《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中国古代文化书籍,南一鹏在小时候便已经背得很熟了。
在父亲南怀瑾的严格要求下,南一鹏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爱好读书的家庭氛围对南一鹏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父亲影响下,南一鹏不仅爱好文学,而且有着坚实的文学基础。
后来,南一鹏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国学大师。
对于其他孩子,南怀瑾也教导他们读书明理。
据南怀瑾先生的子女所说,父亲一直教导他们的便是读书和做人。
小儿子南国熙去美国时,南怀瑾勉励儿子,“功勋富贵原余事,济世利他重实行”。
父亲希望小儿子南国熙可以摒弃功名利禄,脚踏实地,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父亲南怀瑾留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便是要求孩子饱读诗书,知书明理,成为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对于天下人,南怀瑾先生强调众生平等,与天下人同亲。
他将子女视为天下人,将天下人视为子女,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学识和待人处世上,他都是所有人学习的典范。
他一生待人平等,为人诚恳,言行如一,深受众人的爱戴。
2012年,95岁的南怀瑾溘然长逝。
去世前,南怀瑾先生写下“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便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他去世后,他的子女和学生都十分哀痛,他们写下文章怀念这个“与天下人同亲”的南怀瑾先生。
但是,南怀瑾先生的过世,并不是一切的落幕。
2019年之时,南怀瑾之孙称祖父的大量遗物下落不明,而这也将关于南怀瑾先生的遗产纷争摆在了明面上。
据南家人所言,南怀瑾生前的数十万藏书和佛像等藏品都不翼而飞,而南家后人怀疑的对象就是南怀瑾生前的学生郭姮妟及其母亲李素美。
因为南怀瑾生前这些藏品都是放在太湖大学堂内的,但是他过世后,这些藏品就从太湖大学堂内消失了。
万般无奈之下,南家人选择和李氏母女对簿公堂,希望索要回南怀瑾的遗物。
关于遗产后续如何,暂无痕迹可查,但是南怀瑾先生的影响,并未因此纠葛而减弱。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但疫情无情人有情。
在当年二月,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九峰派出所所长吴培勇正于同济大学光谷院区接受治疗。
他是个极有责任的所长,在身处医院的情况下,也不忘叮嘱其余的民警同志好好工作,注意身体。
而说起自己,他则表示带上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在医院内便治疗便重温,对经典又有了新的感悟。
而这,或许就是南怀瑾先生的魅力,让经典永流传。
《南怀瑾国学日历2022》也已经同步发布,从销量来看,尚算不错,只是如今,南怀瑾后人的消息已经很少,或许,对于南家后人来说,平凡度日,就是他们对于南怀瑾先生最大的敬意。
曾经,南父为了继承香火选择了续弦迎娶小姨子,后来,有了南怀瑾,他在父母的教导之下,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国学大师,因果循环,一切,或许已经冥冥中注定。
参考文献:
《孩提的记忆》 ;《人生路漫漫:南怀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沉浮》 ;2018年03月
《“佛子”南怀瑾》 ;《百年南师》 ;2018年11月
《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南怀瑾》 ;《杭州》 ;2019年06期
《南怀瑾 清白家风不染尘》 ;《文化产业》 ;2021年04月20日
《少年南怀瑾的经典训练》 ;《人生从这里走来》 ;2009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