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开战之后,俄军地面部队也随之推进,战况已经过了一周,俄军地面装备也有损失。就目前掌握到的情况来看,乌军在近期的战斗中已经击毁了多辆俄军坦克,并有俄军坦克“飞炮塔”的画面被曝光。同时,俄军的装甲部队也有不少临时加装了钢架顶棚。这样改装的背后显然不是为了防御乌军坦克炮的直射,其矛头明确指向美国援助乌克兰的“标枪”反坦克导弹。
美制标枪反坦克导弹
美制造标枪反坦克导弹,俄乌大战发挥重要作用
为什么?这显然不是乌军手里的苏系反坦克导弹导致的——苏联时代研制的各种反坦克导弹,其性能对于俄军来说都相当熟悉,在多种防御手段面前均不可能对俄军现役的T-80BVM、T-90A等主战坦克造成实质性威胁。除了“标枪”反坦克导弹以外,也没有任何一款攻顶式反坦克导弹亮相在乌克兰战场上了。
俄军攻势遭到乌军迟滞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这批大显神威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抛开国别不说,“标枪”率先采用了相当多的优秀设计。这也被我国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所采用,不过我国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的性能要较“标枪”更佳。
标枪反坦克导弹有什么技能?垂直打击足以对抗全球坦克
被击毁的俄军坦克
那么,在俄乌冲突中显神威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有什么技能?作为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标枪”拥有的是“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即发射后可以利用导弹本身的制导组件自行搜索坦克或是其他重点目标,并对其发起攻击,射手则可以安然撤离;而让其受到青睐、模仿的最大原因,还是攻顶式打击方式。
射击状态下的标枪反坦克导弹
一般来说,坦克的防御装甲设计是无法做到全车、全方位都极其均匀的。一般说来,车体正面、炮塔正面往往需要对敌射击,因此其装甲也最厚;而车顶、车底似乎最不可能受到攻击,因此其装甲也最薄。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炮塔正面抗破甲弹的等效一般在800mm以上,而“标枪”反坦克导弹的破甲深度只有750mm,显然无法击穿。而炮塔顶部的装甲往往在50mm以下,如果能令导弹往这一部分发动攻击,那么击毁坦克简直是手拿把掐。即便无法完全击毁坦克,也能让炮塔内部的人员、弹药、观瞄机械等受到重创。
俄军坦克也做好了防护措施
因此,“标枪”反坦克导弹采用了攻顶式打击方式。射手需要以一定的角度向上发射“标枪”反坦克导弹,导弹发射后爬升至距地约150m的高度,进而弹道变为平直,不断搜索此前射手通过红外火控系统锁定到的红外图像。制导组件在识别探测到的目标图像后,便开始俯冲攻顶射击。
对于这样的反坦克导弹来说,坦克顶部安装的爆炸反应装甲勉强可以抵消、切割其金属射流,苏式第三代主战坦克就是这一例子:其在炮塔顶部铺设有大量的爆炸反应装甲。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标枪”反坦克导弹在弹体内安装了两个战斗部:第一个战斗部触发了爆炸反应装甲后,解除这一层防御,随后第二个战斗部进而起爆洞穿其顶部装甲。
因此,虽然“标枪”反坦克导弹本身并没有什么秘技,但也凭借着这样巧妙的设计,使之对主战坦克的威胁大幅度提升。靠这样增加战斗部的方式化解爆炸反应装甲对其破甲威力的影响这一杀伤方式率先被“陶”式反坦克导弹采用,攻顶式打击理念也并非“标枪”反坦克导弹的设计人员首创。其采用的所有理念均不是最独特的,但这却造就了“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强大性能。
俄军坦克如何应对?激光防御系统不能闪瞎导弹
T-90坦克
那么,俄军坦克如何应对?众所周知,俄军在T-90系列主战坦克上安装有“窗帘”激光干扰系统。该套系统的防御方式主要是以两只布置在炮塔正面的红外大灯来干扰敌方发射的激光制导弹药以及使用红外成像设备操纵该弹药的射手。然而,这套防御系统对于“标枪”反坦克导弹来说根本起不到效果:在采用攻顶的方式对坦克进行打击的前提下,红外灯并不能照射到“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制导系统。
激光防御系统并不能“闪瞎”导弹,那么其即便成功干扰射手,也同样不起作用。“标枪”反坦克导弹属于“发射后不管”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射手在锁定了坦克后、发射导弹后,根本不需要射手以激光等手段持续照射目标。然而这一套主动防御系统在打开的状态下,会使得坦克的红外特征相当明显,反而还会招致更多采用红外设备观察、瞄准的敌军集中火力。所以在最新的T-90M主战坦克的升级过程中,“窗帘-1”主动防御系统被认为不再适应现代战争而因此拆卸。不过,俄军仍然保留了释放气溶胶雾、烟雾弹的能力:这可以有效干扰红外瞄准系统。
而只铺设一层爆炸反应装甲根本不会起到作用,在坦克的顶部堆砌装甲更不可行:本身坦克的顶部就并非首要对敌的方位,在顶部堆砌装甲只会挤占坦克炮塔顶部的空间。考虑到主动防御系统对于顶部防御能力相当弱,俄军要么研发覆盖角度更大的主动防御系统,要么只能是回归到加装钢顶棚的方式。
加装的钢制顶棚,实际上和城市战套件中常见的栅栏装甲是一个道理。栅栏装甲的安装距离车体有一定的距离,靠着栅栏之间的空隙来卡住或是提前引爆化学能弹药,如反坦克导弹、火箭助推榴弹等,那么金属射流在击穿栅栏后需要穿越空气才能接触到主装甲。这样一来,也就降低了金属射流的破甲能力,减轻了对主要装甲的影响。
这种防御手段对于装甲车辆来说影响不大。由于其重量轻,对装甲车辆的机动性影响完全可以忽略。而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加装的钢制顶棚,在先前的演习中也有出现:它们距离乘员座舱盖至少半米多高,留出了乘员进出的空间。成本极低,加装上坦克也相当方便。但是高射机枪的射界和坦克手的视野也就难免受到影响。
第一枚战斗部接触顶棚后起爆,第二枚战斗部即便接触到爆炸反应装甲再起爆,其金属射流也会被爆炸反应装甲切割。那么,当金属射流剩余的动能接触到坦克基本装甲时,对坦克内部成员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了。可以说,这是成本极低却相对有效的被动防御手段,不过仍会对坦克的装甲造成威胁。若是敌军集中火力发动攻击,那么坦克仍然有可能瘫痪。
小结
总体来说,“标枪”反坦克导弹使用的局限性同样很大:其火控系统中的热成像需要长达2.5~3.5分钟的时间冷却,冷却之后才能使用;在进行激光测距过程中,射手需要保持目视到坦克的行进方向。“标枪”的最大射程大约为2000米,这属于坦克的优势火力范围内。如果坦克能够保持态势感知优势,那么对抗“标枪”反坦克小组并不是问题。
有矛必有盾,“标枪”这样的先进反坦克导弹和先进的主被动防御体系将会相互促进提升,但是这并不会意味着传统的防御手段就统统失效。俄军采用的栅栏装甲实际上仍然属于传统的被动防御方式,但只要未来的主动防御系统能够发现坦克正上方的目标并对其成功拦截,那么“标枪”反坦克导弹将会是一个过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