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渴望》播出的时候,受到很多观众的欢迎,以至于很多人后来形容这部剧,都用“万人空巷”这个词来形容,剧中饰演刘慧芳的演员张凯丽也火遍大江南北。然而,重看《渴望》,很多观众和以前有很多不同的感觉,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味儿了。
剧中刘慧芳和大成暧昧不明,却嫁给了王沪生,和王离婚后又有事没事找宋大成,最后闹得大成妻离子死,又转头扑向罗冈。而宋大成的老婆月娟,她是刘慧芳的闺蜜。
我当年看的时候年纪还小,但是我没那么喜欢女主角!圣母白莲花就不说了,特别讨厌她趴在别人丈夫怀里哭,被别人看到之后还说两个人没什么。谁能容忍一个女人趴在自己丈夫怀里哭呢?你哭就哭呗,为什么非要有其他动作呢?不靠着男人哭不出来是咋的?一点边界感都没有。
当时就很不理解刘慧芳为什么不嫁给宋大成,仅仅是因为同情可怜王沪生就嫁给他。另一个典型是田园三部曲中的枣花,她和铜锁的悲剧其实也是源自她没有原则的善良。不过现在看来,这两部电视剧其实都是通过描述一系列的家庭不幸,来批判传统的扭曲的价值观,只可惜这样有深度的电视剧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王算是个落魄的贵族,对刘的吸引力很强烈,没有那个时代的动荡,王家不可能让刘这样的儿媳妇进门。缺衣少食的日子,刘是贤妻良母,等王家起势以后,刘又显得白丁了。
虽然当时情景剧还是很新颖的,但刘慧芳总是让人不舒服,一副委曲求全我弱我有理的样子,倒不是说我的三观有多正,就是受不了刘慧芳又当又立的作风。我喜欢华妃敢爱敢恨轰轰烈烈,我欣赏魏璎珞睚眦必报快意恩仇,行事光明磊落。
仔细想想琼瑶的小说也是这样,年少时特别爱看琼瑶小说,对里面的男女主的爱情感动得一塌糊涂,现在看好多都是毁三观。所谓爱情,《碧云天》里依云不能生育让自己的学生碧涵与丈夫高浩天在一起,帮助高家传香火,结果丈夫与学生搞出感情了。《聚散两依依》里面更搞笑,婶婶与侄女爱上同一个男人,无语…
《一帘幽梦》里绿萍真是好惨,舞蹈家的腿断了,就算最后做编舞成功了,也一样是残疾人,往后余生都要拖着一条断腿过一生。紫菱跟费云帆去法国逍遥快活却被说成是去浪迹天涯。
就是那个时候,导演编剧把人物刻画得像圣母一样,单纯的人们也喜欢把对刘慧芳的喜爱转移给了凯丽,所以十几年后,她还能靠自己演渴望的知名度,代言广告。
有网友表示:小时候看电影电视,经常都有女主找人家老公办事让人家老婆误会。似乎都是人家老婆错。现在看确实界限感问题。
看这部剧的时候年龄还小,总是感觉里面的人真是别扭,但很多人都说好,也不知道到底好在哪?原来我的感觉还是挺正常的。我从来不加比如闺蜜老公、老公姐夫之类这些人的微信,有什么事找他们帮忙,就直接联系闺蜜或姐姐。即使需要闺蜜老公帮忙也应该跟闺蜜说,让闺蜜去和她老公商量,哪有绕过闺蜜偷偷摸摸去找人家老公的。
还有网友表示:这部剧当年是万人空巷啊,主题曲也火得一塌糊涂。我小时候看渴望最讨厌的人就是宋大成,就觉得这男的优柔寡断的,可能小孩子比较极端。小时候就觉得刘慧芳是看王沪生家是知识分子,有文化,剧本里王沪生应该也挺帅的,又比宋有生活情趣,所以甩了宋,跟王结婚了。就别为王沪生和肖竹心洗了,他俩不是在王和刘离婚后才有联系,那两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这两人就一直暧昧着,肖竹心也是一朵大白莲。泼辣得明明白白坦坦荡荡的就是王亚茹和月娟。
《渴望》最坑人的不是剧中的人物刘慧芳,这牵扯到年代感的代入,涉及到当时大环境的局限和室内剧刚起步的不完善。
每个时代有他的特点。我有个远房表哥,父母早早去世,他们十六岁的一对小夫妻拉扯了七个弟妹,供他们读书嫁娶,如果都按现在的标准,那他的弟妹有几人存活?我那个表嫂今年快80了,在家里一言九鼎。你不能说她的付出不值得。
还有网友表示:这就是为什么我和爱人、女儿不能同时看电视剧的原因,人家总是能按照编剧和导演的主线发展欣赏不来,沉浸在剧情中,欣赏着演员们的一言一行; 我却总是看出剧情的不合常理,历史背景模糊不清甚至歪曲历史。 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不符合年代气息和环境, 剧中的言语失当,剧容空洞拖沓,演员表情夸张过火。 所以都说我不是看电视的是影评挑毛病来的 。
《渴望》播出的时候,我就看不下去。那时的编剧是以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幼稚的方法制造戏剧矛盾——比如,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解释的事,就是不说——这样矛盾冲突是有了,但很廉价,很别扭。这也是后来曾经有一段时间,大陆的影视剧没人看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渴望》这部剧本身就是王朔和几个朋友侃出来的,再加上有钱并推出来了。剧中人物也是按照那年代的理想设计的,比如刘慧芳、宋大成等都还出国门去深造。刘、宋虽然来往有点密切,尤其是婚后;但他们始终没有越轨之行为,有何指责呢?用现在时尚的话来讲,宋是刘的“男闺蜜”而已。
这部剧是北京台差一个50多长篇连续剧的空档,必须上的。不是先拍好了电视剧,再找一个时间来播出。所以就是编剧有一个价值,然后选好演员硬拉扯到了这么长。但是你看里面的角色,配角,其实把人性演得很好哦。比如说王家老爷子,前前后后说的话,是不是把文化人那种要面子又虚伪又自私,但是又觉得自己读了书,说的话,表情再结合前前后后的情节,环境变化,细品细品很有意思。
而且情感剧的情节主线就这样,不用太较真。这些情感剧看细节、过程能把人气死,到结尾又能皆大欢喜 ,没招,别太较真。它们最让人讨厌和反感的是: 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把周围的人搞得一团糟,自己过得开开心心的,最后改过来了,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倒是成为了一个人人称赞好人。
这个电视剧当时很热播,主要是那时的电视剧少,特别是长连续剧少,那个年代只要新出的电视剧都有可能热播。万人空巷又如何,那是那个时代的人精神食粮太匮乏了。说白了,就是少见觉得稀奇,看热闹而已。就是看着好玩,根本没人去关心剧情透露出的人性。就像现在的战争神剧一样,夸张到离谱,手撕鬼子,裤裆藏雷。不过是导演编剧在胡编乱造罢了。
只能说时代不同,观念肯定不一样了!那个年代电视只要打开,没节目满屏雪花也一群人等着。因为人们没得选择,并不代表电视剧有多好。琼瑶剧当年不说万人空巷也火得不得了,你现在再看看,还像当初那么受欢迎吗?所谓的万人空巷,是文化匮乏造成的,并不是因为那是精品!!!
任何抛开时代背景去评价一个人或事的言论都是靠不住的。每个时代道德要求、社会评价、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好比现代人很多都批判薛宝钗,称赞林黛玉对抗封建包办婚姻一样。在新时代看自然是林黛玉的做法更能得到认同。但在古代社会,薛宝钗才是一个女孩的典范,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私情是违反道德的丑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