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在电影级的声光画面、意蕴深远的叙事呈现中,感受到了穿越千年的尘封时光。
《中国》第二季,是第一季的延续,以盛唐开篇,讲述了那些对后世中国带来深远影响、极富代表性和时代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有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有“天下一人”宋徽宗赵佶,有开创元朝大一统帝国的忽必烈,有三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和他的两个臣子海瑞、张居正,有开辟盛世的少年皇帝康熙……
在诗意化的影响、故事化的叙事、娓娓道来的解说中,我看到了李白的洒脱和不甘,宋徽宗的荣耀与屈辱,张居正的权与谋……这些教科书里的人物不再是书本上生硬的文字,重新有血有肉地“活”了。
让我更为欣喜的是,在这部跨越千年的、需要高度浓缩才能展现历史厚重的纪录片里,出现了好多之前我不晓得的人物,有的一笔带过,有的甚至给予了浓墨重彩的角色。他们不是闲笔,也不是无名之辈,他们在历史的星空中或许没有那么闪耀,但他们同样是应该被看到的那颗星。
01 王希孟:只此青绿
舞蹈《只此青绿》在春晚的惊艳亮相,赋予了《千里江山图》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也让《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走进来大众的视野。
《千里江山图》是青绿山水巅峰之作,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我们不谈画作的艺术价值,只想谈谈画家王希孟。
王希孟是宋徽宗赵佶的学生,18岁的时候就画成了《千里江山图》,年少成名,却也英年早逝。
著名画家陈丹青曾说: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在纪录片《中国》里,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少年,他将大宋气象用世人不曾领略过的色彩用既写实又写意的画笔描绘了出来,丰富了后世人们的想象,拓宽了人们审美的边界。
王希孟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模糊的一生,荣耀的一生;但因为一幅画,这一生,便是生生世世。
02 刘秉忠:大元帝国的设计师
在纪录片《中国》第三集《大都》中,讲述了忽必烈与伟大“帝师”八思巴、杰出汉臣刘秉忠、姚枢,以及母亲唆鲁禾帖尼、皇后察必等影响元朝大一统的人物故事。
提到元朝,存在感似乎并不强,很多人只知道忽必烈,只知道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再知道元曲四大家似乎就够了。
其实,元朝是一个很强悍的朝代。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的局面;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维护了中央集权,一直延续至今;定都大都,是唐代以来我国规模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来。
元朝取得的这些成就,除了忽必烈的英明神武,似乎也离不开这个叫刘秉忠的汉臣。
他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 向忽必烈进言,“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采用汉法治国,元朝的礼乐典章制度焕然一新。
此外,刘秉忠还是一个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专家,他设计建造了上都城,确定了皇宫的方位和城市的中轴线,奠定了北京市的城市雏形。
除了是政治家、建筑家,刘秉忠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散曲家,“诗章乐府,又皆脍炙人口”。
就是这样一位集大成者,我却是在纪录片《中国》里才第一次听说。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再大的浪花也会翻涌而去,有幸见识,也算一种福分。
03 刘魁:海瑞备棺上疏的榜样
海瑞罢官的故事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海瑞作为一代忠臣,也成为了刚正不阿、冒死直谏的典范。
嘉靖皇帝近30年不上朝,沉迷于炼丹修道,众人敢怒不敢言。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冒死上疏,将皇帝骂了个狗血喷头。大怒的嘉靖本来还担心海瑞会逃跑,却得知海瑞“自知忤逆当死”,上疏前已经买好棺材,平静下来后,饶海瑞不死,关进了监狱。
幸运的是,海瑞在监狱只待了两个月,嘉靖皇帝就驾崩了,海瑞不仅重获了自由,也官复原职。
备棺上疏不是海瑞的首创,在他之前,有个叫刘魁的人已经这样做过,只不过,刘魁没有海瑞幸运,他不仅受了一顿毒打,还在监狱待了五年,这五年,忍受了很多非人的折磨,出狱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在大明朝,奸臣很多,敢言时政的诤臣也不少,因劝谏被活活打死的杨最、关在狱中的杨爵、多次逆龙鳞的周怡等,用不屈的脊梁,忠直的灵魂,苦苦支撑着将倾的王朝。
我们记住的是海瑞,指引海瑞的是刘魁等榜样。在纪录片《中国》里,有一个片段是海瑞在上疏前,眼前出现了刘魁写奏疏的场景。虽然人物刘魁在片中一闪而过,但他这次被看到了,被记住了。
“那些伟大的人,从未离去,那些伟大的思想,从未消失。”《中国》这部纪录片里,相较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对一些渺小又独特的个体也有所提及,这样的历史充满了温情和敬意。
历史从来不是一个人、一件事,而是千千万万人的共同回忆。我们的中国从哪里来?如何走到今天?祖先在缔造国家的同时,如何塑造了这片土地的精神气质,我想,看完这部纪录片,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