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回应“六安”读音:将把市民的建议纳入其中来讨论
连日来,安徽省六安市因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受到舆论关注。与此同时,六安读音也再度引发争议。在央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近日播出的多档新闻节目中,多位主播将六安读作“liù ān”。而在安徽卫视、六安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主播仍将六安读作“lù ān”。5月20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工作人员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表示,他们也将把市民的建议纳入其中来讨论。
本报曾多次关注地名读音问题
关于六安的读音问题,多年来新安晚报一直在进行关注。今年5月17日《新安晚报》官方微博称:“近日,安徽六安疫情引关注,人们也对六安的六到底怎么读产生疑问。在央视新闻播报中,几位主播都读的是安徽六(liù)安,理由是最新第12版《新华字典》中看到,‘六’只有liù这一个读音。不过2006年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六安得以保留‘lu’的旧音。著名语言学家、词典学家王光汉教授曾称,‘地方名称要听从地方的读音,不能乱取消。’”。
在2006年2月份《新安晚报》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六安市认为,六安地名是汉武帝时确定的,已有两千年历史,“六安”的“六”不仅反映着当地地理地貌特征,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和特殊含义。《康熙字典》和现代辞书均认定“六安”的“六”读“lù”。该市要求保留原读音。
当时,安徽省民政厅、语委办专门为此进行认真的研究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认为地名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地名读音应体现以人为本精神,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同意两市仍保留旧读音的意见。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副处长汪晓岚认为,这同时也说明地名与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目前这两地更改读音的条件仍不成熟。
对此,国家地名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对安徽省的这一做法表示认可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六安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网址仍为www.luan.gov.cn。
争议的核心在于词典对读音的呈现
六安读音争议由来已久,尤其是在2016年再度得到极大的关注,也牵出了权威词典上对于该读音的呈现与判断。
2016年4月27日晚,在央视《新闻联播》一则报道中,主持人郭志坚将六安读作“liù ān”。随后,很快便有网友指出郭志坚的读法是错误的,六安应该读作“lù ān”。
对此,郭志坚在2016年4月28日12时55分发布微博回应称,“谢谢广大观众对‘六安’地名发音的关注。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发音书写的唯一依据是经过国家权威部门审定的字典,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郭志坚在该微博后附上了4张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照片,词典内容显示,“六”只有“(liù)”这唯一的一个读音。
不收录lù是尊重语言事实的体现
事实上,在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修正定稿第5版中,“六”字在用作地名时已被取消了“lù”的读法。
记者了解到,《现代汉语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纂,目前由其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也于2016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对于“六安”的读音问题,该所的刘祥柏研究员曾在2016年撰文并解答不再在“两典”收录“六”字已经消失的文读音lù的原因,这也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官方观点。
这篇文章在结论部分称:从历史和方言的角度看,“六”字一直是入声的读音,普通话存在过文白两读也是入声读音在普通话音系中的具体体现。汉语史、现代方言和普通话都不存在一种单独的“六”字读如去声“路”的读音来源。普通话六"这个入声字有文白异读,文读lù,白读liù,这是普通话古次浊入声字读为去声这种音系类型的一个特征,而不是古音特征,也不是方言特征。普通话地名读音固然可能会存在名从主人的原则,但是也是折合成符合普通话语音规律的读音,不会照搬方言的音值,读入声[luʔ],普通话根据入声演变规律文读音为lù,白读音为liù。
文章还称,随着普通话自身的发展演变,“陆”字在普通语词里仍然读lù音,而“六”字一度存在的文读音lù则逐渐消失,普通语词中早已不存在这种文读音。因此,不能根据方言同音的入声字“陆”字音来类推普通话“六”字音。部分字典、词典地名中标注文读音lù,反映的是大半个世纪前的普通话地名审音成果,并没有体现普通话语音变化趋势;《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最近的一两个版次中不再收录"六"字已经消失的文读音lù,则是尊重语言事实的体现。
新版《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删除了“六”字的老文读音lù,同时也删除了六安、六合这两个地名的注音。删除了这两个地名的注音,一方面是表明普通语词文读音lù已经消失不用,另一方面,表示地名读音的审定留待将来新的地名审音时再做最终决定,现在不建议仍然使用语词中早已消失的文读音lù作为标准音。未来地名审音也将充分考虑普通话自身的语音发展规律和语音发展趋势,适时审定并修订地名的读音。普通话语音的发展变化,并不影响方言区人们仍然可以按照自身的方言使用入声读法。
多部门已对“六安”地名进行回应
针对近日再次引发争议的地名安徽省六安市的读音问题,5月19日,新华社撰写评论文章称:“有专家认为这顺应了普通话语音变化趋势,是尊重语言事实的体现。但词典里不存在,并不意味着现实中不存在。汉语词典是对语言的规范,更应呈现文化的积淀。”、“面对当前地名读音的争议,民政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典编纂机构等有关方面应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和研究,回应关切,让每个地名都承载起历史和现实的内涵,读得明明白白。”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5月19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也给出了权威说法。
5月15日,有网友在民政部门户网站留言咨询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字发音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里六安市的拼音注释为‘Lu’an Shi’,那根据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里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字发言有改动嘛?是不是依然读六(Lù)安呢?”
对此,5月19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回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20》中,六安市拼音为“Lu’an Shi”。
5月20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工作人员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表示,他们负责审音规范标准,和地名的审音工作还不太相同,后者主要是民政部在负责,之前他们也接到了关于“六安”这个地名读法的相关的询问。“我们注意到,目前有媒体对包括我们在内的相关机构提出了要求,我想也有利于推动这项工作,把市民的建议纳入其中来讨论。”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辞书界权威人士当天也告诉记者,词典修订下一步的工作尚未部署,很多情况不太清楚。但当初在对“六安”读音修改时,的确根据的就是语言事实及语音规律的变化。
“当地希望保留读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该人士表示,如今有了这么多人的关注,地名将如何审定,和地名部门如何加强沟通,相关部门应该会有考虑的,目前不太好说。
番外
六(lù)安为什么不念六(liù)安?
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请为文脉留一音
“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该听谁的?以哪一个为准?
近日新发疫情使得安徽六安牵动人心。关于这座城市名的读音,也引发热议。
名字,是一种文化。六安历史悠久,自战国时便存在“lù”的古音,地名是以“六”“六国(录国)”“六安国”“六安州”的历史延续而来,无论古音还是民俗传承的方言,都读“lù”,这是当地文化传承中最珍贵的一抹乡音。
名从主人。安徽省政府十几年前曾表示,地名读法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六安应该保留“lù ān”旧读音。一个地方地名读音,不应轻易更改,正如不能轻易更改一个人的姓名一样。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认为,除非严重影响交际,去除“六(lù)安”这种沿袭古音的读法不太妥当。
事实上,“六安”读音争议由来已久。的确,翻开今天的现代汉语词典,“lù”的读音已不见踪影。有专家认为这顺应了普通话语音变化趋势,是尊重语言事实的体现。但词典里不存在,并不意味着现实中不存在。汉语词典是对语言的规范,更应呈现文化的积淀。在浸透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土地上,许多地名历史积淀深厚,这种特殊性决定其古音的更改尤须慎重。毕竟当地居民依历史文脉故老相传读出来的才是活的地名、活的语言。
从铅山中的“铅(yán)”、蚌埠中的“蚌(bèng)”,到乐亭中的“乐(lào)”、蔚县中的“蔚(yù)”,再到台州中“台(tāi)”、丽水中的“丽(lí)”,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
面对当前地名读音的争议,民政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典编纂机构等有关方面应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和研究,回应关切,让每个地名都承载起历史和现实的内涵,读得明明白白。
一个地方或一段历史少了一个读音
看似小事
实则关乎文化基因的承袭
知识是冰冷的
但人文是有温度的
只有文化之脉长存
生活之树才能常青
来源:安徽网、新华社
来源: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