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习霁鸿
“生死相随,皆缘和你永远徘徊缠绵;旷世蝶恋,只为在你肩头片刻停留。”
当杂技遇上梁祝,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化·蝶》情别之蹬伞。
《化·蝶》共读之蹬人。
《化·蝶》殉情之抖杠。
《化·蝶》化蝶之肩上芭蕾。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2月14日、15日,海南岛春季国际艺术展舞台艺术精品2022年展演剧目——大型当代杂技舞剧《化·蝶》在省歌舞剧院上演。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在杂技艺术中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力。
杂技艺术别样演绎
与过往改编相似,《化·蝶》同样是以梁山伯和祝英台凄美浪漫的爱情作为故事主线。不过,总导演赵明并不想讲一模一样的故事。以结构为例,《化·蝶》一方面是传统的梁祝爱情故事加入破茧化蝶的情节,另一方面则展示了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境界,使全剧更加丰满、曲折,充满情趣和意境。
与过往改编不同,《化·蝶》没有采用惯用的多语言表达,而是用杂技艺术作为主要表达手段,并融合舞蹈、戏剧、默剧、魔术等多元艺术形式。“梁祝爱情故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爱情故事之一,曾被多次搬上舞台。我们不能去重复过去,要用杂技独到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它别样的韵味和美感。”赵明说。
不重复过去,想要实现,并不容易。赵明向海南日报记者坦言,创排作品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找到故事和杂技艺术的有机结合点,常规的杂技表演没有叙事、没有情境,该如何表达爱情、化蝶、抗争与自由?
走进剧院,观众会在演出中找到答案。例如,书院里,书童和书生们以“毛笔手技”的杂技表现书院的青春活泼氛围,祝英台因此对书院更加向往;梁山伯出场时的“集体扇舞”,既表现了书生们的交游,又刻画了梁山伯翩翩书生的形象;马文才家向祝家求亲时,则采用了“滑稽钻箱”的杂技,表现出马文才家的财大气粗以及祝英台父母的见钱眼开……“所有杂技的表达都是根据剧情需要,为剧情和人物服务,而不是为了炫技。”赵明说,而这样突破身体极限的表达只属于杂技艺术,非其他艺术形式可代替。
“杂技艺术本就是身体的极限表达,非常神奇。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与破茧成蝶有着同样的寓意。”赵明说,这也正是团队最终选择以《化·蝶》为名的原因。
杂技艺术,中外有之。值得一提的是,《化·蝶》采用的大多都是中国味儿十足的杂技技术。譬如空竹,其灵动映照了蝴蝶飞舞的自由自在;抖杠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遭到封建社会的阻拦和压迫;蹬伞则营造出梁祝分别时的无限离愁别绪。
肩上芭蕾翩跹起舞
为丰富演出表达手法,给予观众震撼观感,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历时两年打造了许多新创意项目,包括芭蕾转碟、蹬伞、抖杠、毛笔手技、滑稽钻箱、集体扇舞等。
虽然绝活频出、亮点颇多,但如果要问其中最震撼的一幕,大多数观众都会把票投给“肩上芭蕾”:“祝英台”轻踮脚尖,立于“梁山伯”的肩头,双臂翩跹,上下翻飞,如同蝴蝶展翅,刚柔并济,柔美而自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演绎“肩上芭蕾”的两位演员正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吴正丹、魏葆华夫妇。他们在《化·蝶》中分别扮演祝英台与梁山伯。
2003年,他们就曾与赵明合作,将杂技短节目《化蝶》搬上央视春晚舞台,他们大胆突破、精心创编的“肩上芭蕾”由此在国内掀起热烈反响。吴正丹告诉记者:“之后近20年里,我们总觉得和这个节目还有未了的缘分。”
10多年的等待之后,三人终于寻得机会再次合作,将几分钟的短节目扩编为一个完整的杂技舞剧。
在吴正丹眼中,梁祝的故事关乎爱情,但《化·蝶》却不仅仅是讲爱情,“我们希望以新的表现形式赋予这个故事更多内涵。在梁祝爱情之外,《化·蝶》也寓意着生命,寓意着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过程。”
吴正丹认为,肩上芭蕾的形式与梁祝化蝶之后的爱情十分契合,其呈现出的浪漫与自由恰是梁祝二人对生命和爱情的诠释。
空灵意境韵味十足
2021年,《化·蝶》在多地巡演,就引发了观众广泛、热烈的讨论。有观众在网络上有感而发:“我看过不同版本的‘梁祝’舞剧,大多在‘剧’和‘讲故事’上着力。但《化·蝶》则重意象,重空灵和浪漫,巧妙地将舞蹈、杂技、音乐、舞美融合一体,表现了‘人蝶互梦,物我两忘’的哲思。”
是的,除了表演本身外,《化·蝶》的舞美、服化道等方面也都充满了空灵与浪漫的气息,既有传统中国文化的审美,又不失当代舞台表演的创新。
《化·蝶》的舞美由著名舞美设计师秦立运一手设计。在元素使用方面,特意避免了满台是蝴蝶元素的视觉印象,反而运用大量的圆形和线条,辅以竹、月、云等意象,进行多样化的组合,典雅大气,使得舞台充满诗意与韵律。在色彩方面,整体色调以灰白为主,对传统杂技舞台的艳丽色彩进行淡化处理,为杂技动作赋予更深刻的情感内涵和文学底蕴。
作为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总经理兼艺术总监,提起《化·蝶》的舞美时,吴正丹连连称赞其为“时尚的古典美”:“舞美运用了大量充满中国风的形状和因素,色彩很克制,并不繁复热闹,却很有冲击力。每一段、每一节的舞美设计都有自己的个性,能让观众从中看懂团队的表达。”
而由主力设计师李锐丁操刀的服装也十分别致,例如书院学子的服装都是半人半蝶式样,表现出书院在梁祝二人眼中的美好。同时,一些服装上还运用了水袖等元素,十分唯美。
吴正丹还另外点出了演出道具。她说,以往的杂技表演会用上大量的大型道具,用以展示演员们的技艺之高超。但在《化·蝶》中,道具却是以扇子、伞等轻巧道具为主,“更加贴合这个剧目空灵、浪漫、自由的基调。”
吴正丹表示,自己曾与丈夫多次来到海南演出,“海南很美,在艺术方面的态度很开放、很包容。而且通过演出反馈可以看出,海南人民对艺术是有判断力和要求的。”
“希望海南观众能够来到现场观看我们的演出,并给予我们反馈,帮助我们越演越好。”吴正丹说。(习霁鸿)
来源: 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