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在儿童读物或者老人这里,听过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奇幻故事,譬如说:《干将莫邪》、《董永与织女》、《吴王小女》、《李寄斩蛇》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出自于同一本书,《搜神记》。
《搜神记》,顾名思义,它是一部搜罗和记载各种神仙鬼怪的故事集。其中故事的主角不仅有人或鬼,也有神仙妖怪,夹杂着佛道理论与儒家思想,也包括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现代人说起《搜神记》,都把它定义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鼻祖,但我们追本溯源来看,古人却没有把它当作是“小说”来消遣阅读,而是把它当作严肃的“史书”。
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但细细想来,也是情理之中。古代老百姓缺乏科学价值观,鬼灵精怪的故事,他们觉得是“真事”,并不难理解,但是古代“官方”也把《搜神记》作为“史料”来看待,这似乎不太合乎儒家正统。要知道,孔子曾明确表态过:“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搜罗神鬼传说的书,怎么能把它当作是“史料”呢?
这个问题,和《搜神记》的作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鬼之董狐”,史官干宝
《搜神记》的作者是东晋时期鼎鼎大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干宝(字令升)。
干宝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官员,其父亲也是。干宝从小好学,博览群书,年纪轻轻就凭着过人的才气被朝廷征召,担任佐著作郎。
建武元年(317年),当时是东晋建立初期,没有设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书说:“大凡帝王的事迹,必定要记载下来,写成典籍,永远流传后世。宣皇帝平定四海,武皇帝顺应天命,接受曹魏的禅让,大功大德,足以同古代圣君贤王相比,但他们的传纪不见于朝廷府库,他们的恩德未被谱写成乐歌。陛下圣明,为一代中兴之君,应着手建立国史,撰写帝王本纪,上陈祖宗的伟绩,下记将相辅佐之功,务必照实记述,为后代树立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这无疑是天下长治久安的根本。因此应设置史官,诏令佐著作郎干宝等逐步撰写集录。”晋元帝司马睿采纳此建议。于是,干宝开始负责国史的撰写。太宁元年(323年),王导请干宝担任其司徒右长史,升任散骑常侍。著写《晋纪》,自晋宣帝至晋愍帝前后五十三年,共二十卷,进献朝廷。该书简略明了,直书史实,又能做到语气委婉,人们都称赞干宝是位好史官。
干宝在写成《搜神记》后,拿给当时的名士刘惔请教,得到一句很高的评价:“卿可谓鬼之董狐。”董狐是谁?他是春秋时期的一名史官,后世的人都把董狐作为史官的典范,所以刘惔对干宝的这句评价是相当之高的,这也侧面说明了,当时士大夫们认为《搜神记》 里的内容是靠谱的,至少没有把它当作小说来看待。
离奇经历成为撰写《搜神记》的缘由
刚才说到,干宝年幼时就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但他对于阴阳术数、易卜占筮等书籍尤其感兴趣。如今我们都知道,超自然的东西,在古代并不是那么的“超自然”,人们往往喜欢用自己所能理解的幻想,来解释一些当时无法被科学解释的东西。不过就算古代人没那么迷信,反过来看我们现代人,在孩童时期也会对童话类和科幻类的故事颇有兴趣。
不过,干宝写《搜神记》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好这一口”,而是他的亲身经历的两件“怪事”,让他和神鬼之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干宝的父亲干莹,生前一直宠信一位婢女,引起了他母亲很不满,不过当年大丈夫有个三妻四妾桃花债很正常,所以干宝的母亲并没有在他父亲活着的时候报复,只是在心中暗暗妒忌那婢女。等到干莹去世下葬时,老太太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一把将那个婢女推入墓穴中——你不是和老爷相好嘛?!成全你,陪葬去吧!(先前说了,干宝的父亲是也是做官的,因此生后有下人陪葬……似乎在当时也不算犯法)
十多年后,干宝的母亲去世,干宝和他哥哥准备打开墓穴,让父母合葬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当年那殉葬的婢女还伏在棺材上,容颜未改,栩栩如生。话说这古代人还真是胆大,把灵异事件当成家常便饭,兄弟二人居然把这婢女从墓中拉起,抬回了家中。一回到家里,婢女就活了过来,而且自述在墓穴中,他们的父亲经常照料她,给她吃喝,宠爱她犹如在世时一样——看来他爹对这婢女是真爱,还好兄弟二人把她给捞了出来,不然把他妈一起葬下去,那真是鬼知道下面会不会打成一锅粥……后来,干家人又把这婢女给嫁了出去,据说她还给夫家生了个大胖小子,不过我们也不知道出嫁之前有没有向夫家交代过这档子事。
2、
另外一件事,虽然没有刚才那个离奇,但也给干宝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不少“依据”。
有一回,干宝的哥哥因突染恶疾,很快便没了气息。不过,虽然断了气,但身体依旧是温热的,过了好多天都没有僵硬,就跟睡着了一样。再几天后,他哥哥自己又醒了过来,声称自己做了一场梦,遇到了天地之间的诸多神仙鬼怪,转了一圈又回来了。(现在来看,干宝的哥哥似乎就是我们说的“假死”现象,好在当年没有立即火化……)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两个记载都是“野史怪谈”而已——非也,这两则事迹是认真记载在《晋书》里的,而《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晋书》卷八十二《干宝传》)
也许干宝的这两则“亲身”经历,只是他自己对外宣称的版本,后由史官记录在《晋书》里,因为有着“鬼之董狐”的名号,干宝的口述,在当时应该说是非常有公信力的。如果要我分析,很可能干宝是因为玄学的书看多了,自己不知不觉地“沉迷”了,时常有意或者无意的将一些经历玄幻化,恰逢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有传播基础,要是放到现在,就算他是个史学家,且不说没可能记录到官方史料中,普通百姓估计也没几个人会相信他所说“亲身经历”吧。
后记
虽然我们现在把《搜神记》定义为“古代志怪小说”的鼻祖,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搜神记》记录了一大批古代的神怪传说和奇闻异事,内容生动丰富,情节曲折离奇,有着颇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