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的陈老师与孩子一起加油鼓劲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很多市民选择居家生活和工作。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的陈鹏老师却“逆向而行”,主动报名前往防疫隔离点,被同事们称为“最美逆行老师”。
简洁的告别
3月20日晚上8时,学校发出一则紧急“征集令”,需要一名不在居家隔离状态且身体健康的男性教师,孤身进入防疫隔离宾馆,那里有一位本校的8岁男孩无法由亲人照护,区防疫部门向学校求援,希望能派老师前往陪伴。
当晚8时40分,陈鹏收拾好行囊。“刚收到学校的通知,我就立即回复‘我去’。十分钟不到就把行李箱准备好了,主要是带点生活用品、电脑、书籍等。”陈老师说,临出门前,自己拨通女友的手机,必须用最简洁的语句汇报好行踪,也争取她的理解。女友在电话里深情地说:“我支持你,保重好身体,等你回来。”外面的雨越下越大,陈鹏把行李搬进车里,向雨中驶去。
晚上9时不到,陈鹏进入隔离宾馆,入住三楼的工作区域,身份是“临时工作人员”。做完核酸检测后,工作人员对他开展“一对一”的培训,内容是防疫人员的基本工作要求、注意事项,包括如何穿防护服、如何与相关隔离对象接触等。
“这次学校派我来的任务,就是陪伴一位小学部的男生。他的父亲前几天被确诊了,他和母亲、奶奶被送到这家隔离酒店。没想到,19日那天,母亲与奶奶的核酸检测结果都出现异常,必须马上入院。考虑到孩子太小,一个人住在酒店里会害怕,防疫部门同意奶奶再陪小孙子住一晚,到20日上午再转入医院。”陈老师回忆,接到防疫部门通知后,学校第一时间着手招募志愿者。他平时住在松江区的人才公寓里,生活上也没什么牵挂,就立即接下这个任务。24岁的陈老师是两年前从陕西师大音乐系毕业的,是校长赴陕招聘来的。巧的是,去年他就任教过这个男孩的班级。
特殊的陪护
3月21日上午10时,刚拿到核检报告的陈鹏,立即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面罩,敲开530室房门。“你还认识我吗?”“认识的。看到你的眼镜和你的眼神,我就认出你是教过我们音乐的陈老师。”男孩的情绪很低落,父母先后被救护车接走,就在刚才,奶奶也去了医院,房间里只留下他孤零零一个人。
“别怕,老师来陪你了,我会帮你的。”按要求,陈老师带着孩子跟着防疫人员把“家”搬到730室,因为原先的房间要重新消毒。安顿好后,陈老师让孩子先定下心来,教他如何上网课,还把小家伙没晾干的衣服一一挂到衣架上。
“上完网课,我还跟他一起做游戏。这几天,他们班的音乐网课就是我上的。于是,我就跟他一起做课堂上学过的龟兔赛跑的音乐小游戏,还一起唱昨天学的《我爱雪莲花》。我叫吐依拉,生在天山下,弹起冬不拉,手捧雪莲花……欢快的歌声,仿佛一下子吹散了孩子心中的阴云。”
转眼到了22日中午,陈鹏打开电脑,男孩的班主任和学校的政教主任一同加入视频,都来为男孩加油鼓劲,还快递来糖果点心。老师们对男孩说:“还记得我们在学校里学过的抗疫知识吗?我们都打过疫苗。现在你是个小小男子汉,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病毒。”经过一天的心理调整,笑容重回男孩脸上。他对老师们说:“我最崇拜的是赛罗奥特曼,我也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小英雄。”
没想到,才进入陪护角色两天的陈鹏,就接到必须与男孩分开的通知。22日傍晚,男孩核检结果也出现异常,必须转入医院治疗。母亲闻讯后向陈老师提出,能否跟防疫部门商量一下,让他们一家住到同一个医院里。“那一刻,我想到的是怎么去跟孩子说这件事,怕他幼小的心灵承担不起要住院治疗的消息。我委婉地对他说,去了医院就可以见到妈妈了……”
23日中午,男孩被送往医院。陈老师则留在宾馆开始14天的隔离生活。
本报记者 王蔚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