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一切好的艺术都是变态心理,我要和9999人都不同,我要走不同的路子!”
在观众的眼里,给李保田贴的第一个标签就是“怪”,觉得他不好接触,人怪,做的事更怪!
他从小厌学却对戏剧情有独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明明是高干子弟却把自己活成了孤儿,四年里杳无音讯,即使饿死病死也不愿回家。
“选择了没有退路。那个时候的选择不像今天那么理性。那个时候选择就是拧、不听话,我就一条道走到黑。”
身为知名学府的大学教授,却公开表示不会利用职务之便帮儿子。更与儿子因一部戏产生隔阂,整整四年双方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他是儿子眼中的表演大师,却也是一位连儿子结婚都不在现场的父亲。
作为演艺圈中的人,他遗世独立,不媚俗不为名利所缚,从不接广告从不应酬从不代言,专注于演戏,专注于艺术追求!他是“戏霸”,是戏痴戏迷,也是那个被影视公司孤立起来没戏拍的倔强老头!
戏外人生
1946年,李保田出生于江苏徐州。
小时候的他不调皮也不打架,但经常“背黑锅”,在等爸爸下班的两个小时里,他都能因爱看热闹挨一顿莫名其妙的骂。
在学校里似乎是与一切有关学习的东西绝缘,玩玩耍耍心不在焉,没事就喜欢啃书,把一本长方形的课本足足啃成了圆形的。
回想起上学时的情景,李保田直言道:“不想上学,受不了那个教育!”
厌学的情绪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那一场被老师“遗忘”的罚站,那个雪花纷飞的傍晚,同学老师们都已经放学回家了,只留下还在教室外面傻站着的李保田。直至天黑母亲来找他时,都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走。
结果在父母一封投诉信的作用下,李保田变成了学校里的“异类”,老师看见他逢人便说“这是个告老师的家里边的孩子”,从此在李保田的学校记忆里都充斥着一种被孤立、被指指点点的感觉,校园生活早已失去了快乐。
而真正让李保田感受到快乐的就是看戏。他从小就喜欢看戏,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戏票、电影票了,每次看完之后就坐在那发呆。
当他再一次说不想读书时,遭来了父亲的一顿臭骂。
“爸爸,你不要瞧不起我,等我将来成了大演员,我要爸爸接成了大演员的李保田回家。”父亲在看到李保田日记中这段话时,更是气急败坏地扔下了一句:“你成不了大演员!”
李保田心里五味杂陈,觉得自己是最不争气的那一个,既然这样那就走得远远的吧,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那一年13岁的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整整4年多音信全无。
原来他跟着考戏班一块走了,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里几经生死,最严重的是两次差点饿死,活脱脱一个叫花子。
但他却依旧不肯回头,那个坚定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我要出人头地。
十几岁的孩子在剧团里没吃的更别说营养了,每天还得进行高体能的活动,他一度感染伤寒险些丧命,晚上发烧凌晨退烧,白天发烧傍晚退烧,晚上再烧起来,前前后后折腾了半个月。
奄奄一息时他被送到了医院,醒来时身边站着的是父亲。父亲一句话也没说,见他醒来,转身就走。
令人遗憾的是,父亲那时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肝病,匆匆间便溘然长逝。
直到父亲离世,倔强的李保田都没能与他和解,这成为了他一生的痛!
在剧团里他一呆就是18年,从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学徒变成了剧团里的台柱子兼副团长。
可是他对演艺事业的追求,远不于此。1978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进修班开始招生。这让李保田非常动心,他想去试试。可是自己只有小学的文化水平,怎么办?
他身上的那股牛劲又露出来了,每天一睁眼最重要的事就是钻进图书馆里面去大量阅读书籍。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考入了梦寐以求的戏剧学院。本科之后他又报考了导演系的研究生,后来学校破格让他留校执教。
在普通人的眼中,有一位在大学里当教授的父亲多多少少还是会利用特权沾点好处的,但李保田就不是那一个,即使遇到的对象是自己的亲儿子。
李保田的儿子李彧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想学表演,于是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但在三试时被刷了下来。
按说,李保田只要开口,母校还是会给点面子通融一下的,但李保田并不愿意开口,“帮不了”,哪怕儿子不理解,甚至埋怨他,李保田也坚持,“爱怎么埋怨就怎么埋怨!”
李彧没办法只好曲线救国,他一边备考中戏,一边去做群众演员夯实基本功,没想到这一招让他收获颇丰。在不懈的努力下,他终于考上了中戏,这离他第一次考中戏,足足晚了6年。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儿子的结婚典礼上,李保田都没有出席。当时李保田正在拍《永不回头》,正好到了最后的最紧要关头,如果他走了,整个剧组都得停下来。李保田为了不拖延剧组的进程,选择缺席儿子的结婚典礼。
当再次问及此事,李保田说:“不能请假,我是老同志更不能请假。”“儿子结婚那是什么大事情吗?大事情是他的大事情,我可去可不去的!”。
“戏霸”附体
说李保田是“戏霸”那一点都不夸张,他对演戏的敬业与挑剔,是业内出了名的。对剧本的要求严格,他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不轻易接戏,一度被十几家影视公司封杀也不怕。
”我骨子里是一个很悲观的人,但我又不愿放弃,所以很纠结。就比如说,演艺圈中有很多事情我看不惯,但我又不想放弃这个圈子,不想放弃演艺。“
唯一一次接烂片还是被儿子“逼”着的,此后4年他都没有和儿子说过一句话。
原来1995年李彧得到一次跟父亲同台飙戏的机会,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宰相刘罗锅》,他在剧中饰演刘安。这一次父子合作让李保田很欣慰,他知道儿子是下了功夫的,以后走演员这条路他就放心了。
这一部戏让李彧出了名,可积攒了人脉和名气的李彧却开始飘了,在朋友的怂恿下准备自己做导演拍电视剧。
李保田一再提醒他,不要走这条路,这条路是错的。意气风发的李彧哪能听得进去这些,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太厉害了!
还在做梦的李彧却给父亲挖了一个坑,投资方的条件之一就是要保证李保田会客串出演全剧。
偏偏李保田觉得剧本太烂,但当时合同已经签了,定金都已经拿到手了,要不然儿子就得去负法律责任。
辞演了那么多戏的李保田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犯法,只得答应帮儿子拍电视剧。借着父亲的“东风”,李彧还把张丰毅也“忽悠”进去了。后来李保田再回忆起那段时光:煎熬,如坐针毡!
即使有李保田和张丰毅两名“大腕”的帮助,那部剧还是由于剧本太差,以及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播出,但好在李彧总算是免去了牢狱之灾。
因为这件事,父子间产生了非常大的隔阂,在4年的时间里李保田都没有和儿子说过一句话。
他不仅在接剧本的时候严苛,在片场拍戏的时候更让人惊呼受不了,儿子李彧就坦言当初自己不愿意和父亲在一个剧组拍戏,就是李保田太挑剔了,认真且较真儿。
在拍《宰相刘罗锅》的时候,大夏天的他还要整天背一个“锅”在背上。当休息的时候,张国立、王刚等都可以立马脱掉戏服,拍的时候再套上。
但他不,怕破坏驼背造型,只能硬扛。拍了八个月,极其辛苦,他硬是一个不字都没有说,每天大汗淋漓地认真表演。
不久之后,戏杀青一下子爆红了!
李保田也一度成了“刘罗锅”的代名词。张国立成了“皇帝专业户”,王刚成了“和珅专业户”,而李保田再也不演刘罗锅。
在他看来,老演一个角色小心观众反胃,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并不容易,但破坏却很容易。
他的这种观点曾与王刚表达过,但王刚并没有接受,后来继续出演了《纪晓岚》系列、《梦断紫禁城》等很多剧中的和珅,他一度觉得王刚没有上进心。
本来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是有刘罗锅一角的,但李保田拒绝出演,多年之后他谈到这个事说:
“人跟人不一样,有的人不可能再合作,这和性格有关系。对待事情的态度不一样,没有好不好,也没对错,就是不相和而已。”
多年之后,李保田接了《丑角爸爸》这部戏并担任艺术总监,既是为了致敬已逝的老父亲,也是为了圆年少时的戏曲梦,同样也是为了向年轻人普及戏曲知识,用自己的老本行真正做点事。
说起《丑角爸爸》剧本的拍摄地,里面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呢!当初剧本原本是卖给了广西,但李保田认为京剧的生长土壤应该是在北方,所以拒绝去那边拍戏,“京剧首先是北方的,其次是河北的,他有一个地域文化差异。上海的京剧也很发达,但是京剧是姓京的。把它搁到南方,你信吗?”
剧组和李保田前前后后花了4年的时间打磨剧本,在选角上,他还提出,剧中演员必须要和戏曲有关系。
最后剧中饰演京剧团团长的王全有是从中国评剧院请来的,女主角王晓晨科班出身学过6年的戏曲,连群众演员都是从石家庄京剧团请来的专业演员。
经过两年的拍摄与制作,《丑角爸爸》终于正式开播,开播首天就引来了各界的热议,大家对这部戏更是赞不绝口,李保田听到这些别提有多高兴了!
结语
他拿遍各种奖项却深居简出,拍戏时全心全意倾情付出,闲暇时写写画画悠然自得。他是儿子眼里不负责任的父亲,为了工作可以舍弃生活。
但他更是他自己,回顾这大半生,有过执着有过坚守,但不变的依旧是那颗少年心!
#李保田#、#李彧#、#戏霸#
作者:一帆
责编:zeria
本文由“盖饭人物ThePeople”原创,在头条号独家首发,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