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它。
是的,飘飘说的正是期待已久的新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文简称《知否》)。
这剧有多热?
不仅播之前热度高,播出后更是承包了热搜。
冯赵婚后首作,男二又是人气高涨的朱一龙,正午阳光出品,《战长沙》制作班底。
随便拎出一项都话题度十足。
还记得吗?冯赵官宣的时候,飘飘就曾预测过这部剧——
面子高级,但73集的长度还是令人担忧注水。
况且这庶女逆袭的故事框架一旦把握不好,就容易歪向玛丽苏女主剧。
所以飘飘看的时候一直悬着心,就怕它徒有其表。
直到看完前几集,总算松了口气。
虽然剧有瑕疵,比如病句很多。
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不仅形式做得精,就前几集的里子,完全配得上这个面。
而它的好看,全在于“反爽剧”三个字上。
事实上,开播之后,《知否》的收视虽然首播破0.6,但仍排在《大江大河》后头。
相比《大江大河》一片叫好,知否倒遭到不少质疑:正午阳光的招牌不灵了吗?
而被网友诟病最多的,一是剧本改编太大,二是节奏慢。
感觉画面暗,节奏太慢了
不是说正午出品必属精品吗?节奏太慢了吧
先来看改编。
《知否》原著是带穿越情节的种田文。百度百科对种田文的解释:
后期的种田文则更偏向字面意思,又称家长里短文,一般指以古代封建社会为背景的,或近现代科技不发达时期,描写小人物的家长里短,平淡生活琐事,更注重突出细节及人物心理描写。
关键字:家长里短、生活琐事,突出细节及人物心理描写。
而呈现古代生活图卷,以讲述家庭伦理关系为主,正是《知否》这个剧想要重点呈现的。
《知否》原著里盛明兰躯壳下,装的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女孩姚依依,所以从一开始明兰便是一个拥有现代意识的成熟女性,后续为了生存忍辱负重,其实是现代感较强的。
但拍成剧,去掉了穿越情节,便需要为人物性格的转变提供合理的情节发展。因此,开头前三集不仅改编得不差,反而是紧凑明快。
且通过明兰冒尖出头,最终母亲却惨死的故事,一环扣一环,为明兰性格的转变提供了合理的铺垫。
再来看节奏慢。
大家觉得它节奏慢,是因为这是一部以讲述家庭生活为主的剧。通过起居饮食、吃喝玩闹场景,塑造人物性格,展现家庭中夫妻、父母、姐妹兄弟等伦理关系。
家庭生活有什么特点?平淡、细碎、却又充满细节。
看似无味,实则意味深长,耐人琢磨。
《知否》第一幕便展现出生活场景的魅力。
女主角盛明兰(赵丽颖 饰)是家里的庶女,自小聪明伶俐,母亲卫小娘因出身贫寒,被卖进盛府换药钱,既不像正妻官宦千金出身,地位尊贵,也不如妾侍林小娘受夫君宠爱,因此备受冷落,受尽欺负。
(当然了,这些都是庶女逆袭文的一种设定。古代并没有大户人家会在吃喝上克扣庶出。)
你大姐姐同你不一样
你大姐姐娘家势大
是有尊贵
林小娘最得宠
是有体面
她们都是主人家
仅开头克扣炭火一场戏,便把这几个人在家中的地位,借旁人之口表得清楚。
首先,侍女小桃去要例份的炭火没要到,被赶出来。
厨房没炭火
把我赶出来了
关娘子她们只叫我滚
这部剧的小演员真的太会演了,小桃抽噎、带着哭腔的声音,实在让人心疼。
要例份,却不给?这一房一看就是受人欺负的。
大婢女小蝶(其实总共也就两个婢女)脾气刚烈,于是背上箩筐去理论。
被人轰出来的时候,碰上帮林小娘管事的周娘子。
插一句:北宋时期,父亲的妾被称小娘,称呼女子时可叫“娘子”。
小蝶赶忙告状:不仅克扣炭火,连饭食都克扣。
平时克扣饭食的时候
怎么不怕呀
定例一日八斤炭
现而今三五日才得四斤
周娘子一听,先是装样子训斥了厨房奴仆,顺便带出卫小娘怀有身孕一事。
继而才露出真态度。
接过厨房关娘子辩解的话,把过错都推回小蝶身上:
要是平日里多拿了
那今日少拿些便是了
等把那账面填了
咱们再按平时日定的分量来呗
笑里藏刀的性格一下子就露出来了。
小蝶见无处可诉,于是要找大娘子去喊冤。
你看,才四分钟,卫小娘被欺、林小娘管家,家里大娘子地位更高等信息,便交代得一清二楚了。
那我只能去
大娘子屋里头让她评评理
一听说找大娘子,周娘子也不敢闹,便指使旁人把灶炉里的炭搬出来给小蝶。
都说仆人的性格代表了主人的性格。
周娘子拿灶炭充好炭,内心的阴狠一见便知,与主人林小娘外表柔弱,实则心机甚深的性格一模一样。
而小蝶却是正直不屈,一看就知卫小娘懂分寸。
该我的,我全要取走
不该我的,我一毫也不多拿
许多人吐槽,炭火这场戏看着啰嗦。
其实,要飘飘说,这场戏不仅不多余,还很关键,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正因为小蝶取来了劣炭,明兰才会跟父亲诉苦,引出查抄炭火一事。
又因查抄炭火,得罪了林小娘,才招来卫小娘难产的祸事。
叙述家庭故事,讲究的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它能把一件件看似不重要的小事罗织起来,变成一张大网。
每一件事都互为先后因果,看似不相关,实则环环相扣,很是精巧。
而且,家庭生活本就是细碎的。
要表现人物性格的立体感,生活小事是最佳道具。
就如纳征这幕,大娘子(刘琳 饰)一露面便发火。
又是拍桌子,又是大声吼叫,一下子显露急躁鲁莽的脾性。
看起来是为前来下聘的袁家耍滑头不满,实则是吐露自己的心酸:
身为正妻却不受丈夫宠爱,她心疼女儿的同时,也是心疼自己。
若今日纳征的不是我华儿
是墨兰被人如此怠慢
你猜你那心尖上的林噙霜林小娘
会不会胡扯
……
因为你不疼华儿
而丈夫盛纮(刘钧 饰)怎么应对?
既不与妻子硬碰,先是把妻子夸了一通。
当初我放官到灵州那个苦寒之地
咱家里里外外
都是娘子一人在操持着
又能句句说到妻子的痛处,处处为女儿着想。
我选忠勤伯府的袁家
我原就是因为看定了
袁文绍是个好孩子
能嫁一个有担当的好郎君哪
夫妻和睦 琴瑟和鸣
将来生儿育女 一生和顺
前后不过十句话,一下子就平息了妻子怒火。
一个处事圆滑、精明,又有几分退让惧妻的形象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看出没,《知否》的慢,其实不是“慢”,而是“细”,细到每个人的心里。
它是把平常家庭生活的家长里短作为观照,映射出家庭这张大网里每个人的际遇与命运。
看起来似乎是慢悠悠地讲述,却有味道,有厚度。
从视觉层面说,《知否》无论从色调、质感还是细节上,都真正做到了贴近,或者说沉淀到了宋代生活里。
《知否》的整个画面让人一眼便知高级,关键在于它的色调。
饱和度低的色调,让整部剧的氛围沉淀下来,和剧情从容的步调相呼应。
总的来说,《知否》的色泽是素雅,质感是半旧的,打光是活的。
人物的服饰,盛府上下,从门房婢女的布衣,到主君小姐的绸缎,色彩都是内敛的,始终不会超出“生活常服”的范畴。
主君屋内的装帧,也不刻意渲染华丽,多是庄重的暖棕、朱红调。
盛府腊梅桃花,开得不争不抢,谁说大户人家的花草就非得是桃红柳绿,内敛的色泽反而更显从容的大气。
《红楼梦》中,荣国府的家具常有描写是半旧,薛宝钗也常穿“半新不旧”的衫子。《知否》也采用了这种半旧之美。
盛府中所用的家具物什,都有用过的痕迹。
桌椅有磕碰的裂痕,帷幔、灯罩有尘土的灰意,连剧里的屋子,都不是古装剧里常见的朱门翠瓦,而多是斑驳可见的灰瓦白墙。
再说打光,《知否》有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晚上都靠蜡烛,也基本没有加滤镜。
由于采用的是比较自然的打光手法,虽然整体偏暗,但是会让光线非常灵动,经常可以看见天然的日光,这就比一般的打光看起来更有场景感和生活感。
而,比色调更有生活感的,是《知否》在宋代生活文化上的挖掘。
现在很多编剧,谈及历史,不爱查史料,就好瞎意淫,《知否》却不,在展现宋代民俗上,它让人耳目一新。
纳征、聘雁、投壶,不看《知否》,年轻人可能鲜有了解这些民俗知识。
所谓纳征,亦称“纳成”。即男家往女家送聘礼。
东京忠勤伯爵府袁家特来送聘
主礼塞外大雁活禽一对
副礼无数
聘雁,则是聘礼所用的大雁,在纳征中所使用的大雁,一般是一双。
大雁寓意爱情的忠贞,远从周朝起,就时常作为婚姻的聘礼。
《知否》也不惜笔墨地,通过长枫“投壶赌雁”一事,写出了聘雁对于一段婚姻的重要性,可见对宋代民俗的描写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
投壶是另一个在《知否》中经常被提及的娱乐活动,简单来说,就是把箭向壶里投,中多者为胜。
可贵的是,《知否》对于投壶也不是提一嘴就算了的,在顾廷烨和明兰比赛投壶时,剧情还科普了耳中、双耳、依竿等知识。投壶统分论“筹”,也体现出剧组对细节的考究。
至于后来,剧情扫到路上的街景,背景里仍有行人在玩投壶。
不是把这些鲜为人知的民俗牵出来遛一遍就算了,《知否》的剧组,是把古代的生活感嵌入每个细节里。
包括主君主母随身携带的手炉、婢女小蝶做旧的箩筐、下人手里的韭菜……
甚至连路上的行人的服饰装备都是形形色色的,有的身穿是大家闺秀,有的身着布衣是贫寒人家,还有推独轮车的砍柴人,背着背篓叫卖的小贩,路人身份地位历历在目。
细节考究如此,《知否》中对于宋代生活的重现,甚至有种让人在看影视剧版的《清明上河图》或《东京梦华录》。
《知否》又被称为“庶女奋斗记”。
它不是宫斗,最多算是“宅斗”。
如果说《延禧攻略》的底色是“争”,《如懿传》的底色是“淡”。
那《知否》的底色就是“忍”。
在“宫斗”戏里,处处隐忍,最后的结果可能死于非命。
但在《知否》,“忍”却是活下去的最理性的方法。
明兰一直记得母亲临死前跟她说的:
我总是叫你
不要冒尖出头
你就是不肯听我的
你就记住一句话吧:凡事,活着最大
于是,母亲去世后,她处处忍耐。
况且祖母地位最高,有祖母护着,只要不冒尖出头,隐忍装傻,便能平平安安地活着。
因为要“忍”,所以看起来一点都不够爽。
平日里姐妹欺负,都乖乖受着。
而这“欺负”,也处处显出生活细节:
比如:被姐姐们命令绣荷包。
别忘了给我绣荷包
不许耽误了日子
在被罚抄书的时候,不仅要做炙羊肉给如兰吃,还要为她绣护膝。
我用饭时亲自下厨
做炙羊肉 炭烤炉
炙羊肉炭烤炉
我也是要吃的
可是这护膝我也是要的
而且要快快地做
朱一龙扮演的小公爷对她一往情深,送她两支上好的笔。
她却不敢自拥,而是送给了墨兰和如兰。
正好这两支笔
两位姐姐一人一支
配成一对
这才配得上小公爷这么好的笔
而且,所谓的斗,都是化在一些日常小事中。
比如:如兰、墨兰与明兰偷偷躲在屏风后窥看来客。
因被发现,于是墨兰故意推倒两个妹妹,造成自己是被无辜叫来的假象。
结果,如兰和明兰都罚跪祠堂,打手掌心。
当然,以前的豪门深宅也是一个小宫廷。
但是争斗的内容,更多是家庭地位的高低、家事掌管的权力、父母的宠爱、财产的分配等等。
“斗”不仅为了生存,它也是权力的争夺、欲望的满足、地位的攀升,还暗含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思考。
盛家家里的争斗,就源起于“宠妾灭妻”,按伦理纲常:丈夫应给予正房妻子最高的尊重,宠爱妾侍,但不能过度。
你就该循规蹈矩
正妻为上 嫡系为尊
不至于宠妾灭妻
可盛纮却偏偏宠爱林噙霜,不仅给她置田产,疼爱一双儿女,抬高她在家里的地位,引致妻子的不满。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盛纮自己从小就过着庶出的生活,遭到众人的欺辱与鄙视。
我绝不会让你和孩子
再过我和阿娘当初的日子
因此,这个“偏爱”也带着心酸与痛楚,算是对自己童年的弥补。
“宅斗”的“斗”并不是处处撕破脸皮,非生即死。
大娘子和林小娘的“斗”,都是在自己的身份地位里做文章。
或抢夺资源,或宣告主权。
纳征时,林小娘的儿子三少爷盛长枫一时意气去跟顾廷烨比赛投壶,结果差点连聘礼都输光,丢光了盛家的脸。
大娘子火冒三丈,夜闯屋里问罪。
但是被林小娘先自认错处,主动申请重打儿子三十大板。
奴婢教养不周
要打 要鞭
奴婢绝无二话
本来大娘子想要乘机把管事钥匙夺回,结果,被林小娘一个退让化解了。
这个从来就是刁钻
找不到她半点错处
这次居然这么乖顺
把她那心肝宝贝儿子给打了
我想趁机拿回掌家钥匙对牌
竟也找不到空隙说出口
再如:明兰和如兰因失礼被罚,老太太便想让宫里的嬷嬷来家里教导礼数。
大娘子为此十分得意,故意不让墨兰来。
林小娘却生怕墨兰吃亏,苦苦说服官人,让墨兰也去上。
她这个性子像我
就是太软
也应该听听宫里嬷嬷的教训才是
他们两个人的争斗,是由打破嫡庶等家庭伦理关系引出的细微波澜。
他们在意的是家庭地位、子女出路、丈夫偏心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而小姑娘们在意的,则更多是在选择夫婿,也就是选择自己日后的生活方式上。
明兰之所以与小公爷保持距离,是因为她一早就看透自己的庶出身份,与贵族豪门相距太远,不会有好结果。
有些事不行就是不行
天生就是不行
最好是别指望
小公爷就像是雄鹰
雄鹰矫健
是飞在崇山峻岭上的
我只是屋檐下的雨燕
远远看一眼就行了
而林小娘与墨兰,却试图攀上齐家过上好日子。
等我家姑娘
嫁入到了齐家
那咱们就出人头地了
是的,这样的“宅斗”其实更像看着一个家庭的喜怒哀愁,盛衰更替。
虽然《知否》是以北宋为背景,呈现的也是古代家庭生活。
可每个人在自身环境中遭遇的困境、难题,却因其生活气息,而更有现实感。
我们肯定也曾在“冒尖”和“隐忍”之间纠结过,也在冲动和理性之间徘徊过。
为生存而挣扎,为爱情而忧伤,为处理父母关系而苦恼。
因此,烟火气浓重的“宅斗”虽然不“爽”,却更能让我们产生共鸣。
《知否》到现在播出十二集,从“面子”到“里子”都力求真实、细腻。
除了有冯绍峰、赵丽颖和朱一龙保证热度,一众配角也非常出彩。
不管是柔里藏奸的林小娘,耿直暴躁的大娘,慈爱正直的老太太,处事圆滑的盛纮,都演技到位。
在“爽剧”大热的时候,《知否》却偏偏以一部细水长流、家长里短的作品,背道而行。
节奏慢、质感古朴、“宅斗”又不激烈。
这些看起来像减分项的因素,却都是这剧的难得之处。
毕竟,“爽剧”只能带来一时满足,它与我们真实的生活距离太远。
如果一味追求”爽”,反而容易失去现实感。
而大起大落、大哭大叫的情节和表演方式,看多了,心也会累。
恰恰是《知否》如此不“爽”的剧,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本来的模样:
既有隐忍、权衡、选择、放弃的痛苦。
更有生活平淡细碎下掩盖的温暖和力量。
其实,我们不也是日复一日,在不带“爽”感的生活中度过。
经历悲伤与快乐,触碰温暖与幸福。
这份笃定,只有平淡生活才能给予。
不是只有开挂的人生才值得歌颂羡慕。
简单、平淡也可以很幸福。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