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 鲍远福
“时间循环”题材网络剧《开端》,改编自祈祷君“开”系列同名网络小说,讲述了大学生李诗情和游戏构架师肖鹤云在遭遇公交车爆炸后“死而复生”,不断经历时间循环,两人像游戏闯关一样,一次次地阻止爆炸、寻找真相的故事。
网络剧《开端》海报
《开端》以“时间循环”的“点子设定”来构建故事情节。“时间循环”是科幻影视剧常用的剧情设定模式,从好莱坞电影《土拨鼠之日》《记忆碎片》《时间机器》《源代码》《明日边缘》,到电视剧《迷失》《穿越时间线》《时空守卫》《远古入侵》,再到国产科幻小说《一日囚》《无限恐怖》《千年回溯》等,都是通过困守在“时间轮回”中的主人公的救人与自救,引发人性思考。《开端》在对前辈艺术创作模式的致敬模仿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审美节奏和价值诉求。它的重点并不在于解释“时间循环”的科学机理,而是重视人物角色的刻画,为观众讲述一个有张力、有高潮、也有泪点的故事,并借此揭示普通人面对“极端情境”(汽车炸弹袭击事件)时的命运抉择与人性救赎。
《开端》里的“凡人英雄”模式,是超越好莱坞“超级英雄模式”的中国气派新模式,它让观众在“个人英雄主义”流行文化的滥觞中有了新的选择。当危机降临,从来都没有超级英雄和救世主,只有那些虽有困惑和犹豫,但仍然能保持善良并愿意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这种艺术创作态度,既符合“美美与共”的当代审美文化塑造的内在规律,也是现实题材最大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它告诉我们,危难中仍有平民英雄在救人自救,正义良知仍是身处困境中的普通人自觉的道德坚守。
剧中这些普通人的选择,为剧集增添了超越“爽感叙事”“消费主义”“游戏化情境”等特征之外的现实关怀的价值。“小人物/普通人的挣扎、反抗与救赎”主题的塑造,不仅赋予剧集紧张刺激和身临其境的观剧氛围,又营造了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人文精神内涵。无论是李诗情、肖鹤云和卢迪这样的热血青年,还是张成和小江那样果决勇敢、心系群众的人民警察,以及经过短暂内心挣扎仍然挺身而出的打工人老焦,他们在危险中勇敢逆行、在荆棘中披荆斩棘。人性的永恒光辉始终是化解危机和困境的钥匙,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剧虽然借用了“时间循环”的外壳,但它讲述的仍是具有浓厚社会文化底色、深刻现实主义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中国故事。在这个层面上,艺术创作与现实国情、社情、人情实现了无缝对接,并在“网改剧”这个泥沙俱下的领域中实现了真正的“落地”。这也是《开端》及其塑创造的“普通人情境”叙事模式为国产电视剧生产与传播带来的有益启示。
《开端》通过富有特色的角色塑造和多线程的故事线营造,为观众塑造了特殊情境之下的“普通人群像”。它既正面反思了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按照剧情设定,电视剧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寻找真凶、解除危机,并打破“时间循环”的故事。作为全剧的焦点,两位主角多层次化的性格展示和可成长性的心理活动刻画,为观众呈现了多元“时间线”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除了两位主演之外,电视剧还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层次多样,内心情感丰富的支线人物。为了不让观众陷入“时间反复循环”的枯燥无聊状态,《开端》别出心裁地对原著中的人物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一方面努力营造着李诗情和肖鹤云在公交车上试图“解谜”“寻凶”与“救人”的紧张窒息感,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小说中人物和情节的“支线副本”,通过不同的人物和支线剧情探讨人性,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纠结,让观众看到每个个体的思想。
《开端》在制作和传播上融合了中外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元素,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观剧选择、反思契机以及触发“共情机制”的新路径。内容题材、制播模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开端》都在国产网改剧的方阵里别具一格,自带亮点。它既借鉴了美剧和日漫等现代文化的工业制作流程和内容生产模式,也融合了本土化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与价值理念。在题材上,它集中了侦探小说、网络游戏、二次元、科学幻想以及生活伦理等多重文化形态于一身,在较短的篇幅中为不同层次、阶层和价值诉求的观众呈现了一出精彩的人生戏目。其中,“中二少年”卢迪的故事线,既会让“网生代”观众会心一笑,也会触及身为父母的观众内心的柔软。种瓜大叔与儿子的故事、打工人老焦望女成凤的故事,则会引发不同层次的观众对于家庭伦理的思考。警察小江和师傅张成的故事,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温馨的师徒情谊。总之,这些接地气、具有现实感的情节,几乎牵动了各个“代际”观众的情感,触发观众内心的“共情”。
此外,电视剧也不刻意回避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理性的反思和批判,比如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看客”心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戒备、舆论场中不明真相群体的冷漠等问题进行揭露和反思,对失独父母遭受“网暴”以及艰苦奋斗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怀等,都能引发观众对于身份认同、社会感受、价值取向、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伦理等诸多层面的深刻内省与反思。(鲍远福)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