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琴老师是山西大学教育系毕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秦琴老师满怀激情投身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在近期的工作中,秦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上课时总是走神,有的同学则是一改往日活泼的性格,突然情绪变得非常低落,不与人交流。
秦琴老师非常清楚,这些不良的情绪化行为,背后必有其真实的原因。如果不让孩子们消除这些不良情绪,必将给孩子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小小烦恼箱 打开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为了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能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凭着东方女性特有的知性与细腻,秦琴老师别出心裁,在班里制作了一个箱子,并取名为“烦恼箱”,她让同学们把自己的烦恼和愿望写到一张纸条上,然后投入到“烦恼箱”内。秦琴老师向同学们承诺,这个“烦恼箱”只有她一个人可以打开,同时,她也会保守每一个人的“小秘密”。
不出所料,“烦恼箱”的设立,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有能“诉苦”的地方了,大家热情度很高,积极参与,纷纷把自己平时的不愉快写了出来,一股脑儿投入到“烦恼箱”里。
制作烦恼箱,秦琴最初的想法是想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多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和同学们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烦恼箱”里的小纸条,承载着每一位同学的忧虑与烦恼。秦琴老师仔细地翻阅着每一张纸条,内心却五味杂陈。
通过翻阅孩子们的小纸条,秦琴老师发现,同学们的烦恼五花八门,有的是家庭环境,有的是家庭教育方式等。而让其感触最深的是,大部分的孩子最期盼的还是希望有父母在身边的陪伴。
发现了孩子们烦恼的原因后,秦琴老师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及时跟家长沟通反馈,共同研究应对策略。
对于部分特殊原因的同学,秦琴老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其私下聊天,悉心交流,逐步予以排解其心中的烦恼。
坚守信念 老师成了学生最忠诚的聆听者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秦琴老师坚持“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理念,秦琴老师跟同学们的关系非常融洽,课堂氛围是很活跃的,自由的。大家有想法畅所欲言,秦琴老师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公。
课下经常有孩子找秦琴老师聊天,有同学间的小打小闹,也有家庭的生活趣事,秦老师会做一个非常有耐心的聆听者,并对他们的故事分享进行正向引导,让孩子们有话能说,有话敢说,做到和孩子们无话不说。
渐渐的,同学们遇到不顺心的事了,除了会在“烦恼箱”里倾诉以外,他们还会主动去找秦琴老师聊天诉苦。秦琴老师则会很认真的聆听,并逐步予以引导化解,直到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离开。
于是,秦琴老师也逐渐变成了同学们可以诉苦的“烦恼箱”。
快乐童年 不能让“爱”缺席
据秦琴老师回忆,班里有一位同学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北京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看,在学校性格比较内向腼腆。通过烦恼箱,知道了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能早点回家,陪陪他。
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秦琴老师也希望此类家长有时间给孩子们多打视频电话,了解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虽然不在身边,但爱不能缺席。
秦琴老师开设“烦恼箱”的事迹传开并被社会关注后,在社会各界获得了一致好评。家长从这里了解到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表示愿意配合学校、配合老师的工作,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烦恼。孩子们的消极心理情绪得到了及时的干涉与梳理,也就更愿意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秦琴老师称,学校一直都强调要重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同事们也在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做这方面的工作。学校领导知道“烦恼箱”这个事情后,肯定了此法在促进家校共育、共促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很支持她的做法。
秦琴老师表示,有领导的支持,有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这个烦恼箱将会一直在班里设立下去,自己也会尽力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她也希望家长们多关注一下孩子们的心理,多听一听孩子们的想法和心声。(田龙拽)
[编辑:席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