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散文家朱自清的文章《背影》,相必很多人上国中时都学过这篇课文。当时只是被朱先生朴实的父子之情所感动,没有多余的想法。后来又听说了朱先生拒绝领美国的救济面粉,结果被活活饿死,心中这敬佩之情便愈发地浓重了起来。颇有伯夷叔齐、田横五百士之风!
然而当我年纪渐长后,开始阅读朱先生的日记和他的自传,发现事情并非我所想的那样。那么朱先生到底有没有拒绝领面粉呢?答案:有。他确实拒绝领面粉了。那么朱先生是不是饿死的呢?答案:不是。他是因为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十二指腸穿孔而死的。
先说关于拒绝领美国面粉的事,他的私人日记中记载道:
由此可见,朱先生在民族大义面前还是头脑很清楚的。日本和中国有世仇,而且这件事发生在1948年6月,离抗战结束也没有几年。先生签字合情合理。那么他到底有没有因为饥饿而死呢?我们先不急着揭开谜底。上端文字中也提到了不领面粉,会有600万法币的损失。这里读者不要误会,48年因为国民政府滥发金圆券,导致货币贬值。7月份的时候,一石大米的价格高达3000万元法币。那么朱先生前文提到的600万元法币,也就是很小的数目了。我们接着把视线调到1924年,这是第一次关于胃病的文字记录。
读完上文,我们可以说朱先生的胃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不好了。之前有个学者,还专门统计了先生日记中关于胃病的次数,多达200余次。也就是说,从1924年到他去世时的1948年,这短短二十四年时间里面,平均每年都要有将近10次的胃病记录,身体状况可想而知。不过真的要了朱先生命的,还是他那极为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暴饮暴食。我们先看一段他出事前的记录,时间段为1948年7月。
我们都知道先生是1948年8月12日去世的,而他在去世前的十几天。还在暴饮暴食,连自己写日记都看不下去了。那时候他的经济状况虽然不算很好,但也不是穷到无钱买粮食。因为日记中记载,他还赠与友人钱财和买书,请问这是一个贫困潦倒的书生会干的事吗?
撇开以上记录,我们再看一下清华校友网上对朱先生好吃暴食的记述:
在乔治家吃晚饭,食物好消化,但我吃得太多,以致胃又难受。(1939年12月1日)
天冷,贪食致胃病复发。(1939年12月10日)吃得太多,肠胃消化不良。(1939年12月31日)
沈夫人(沈从文夫人张兆和)做酒酿鸡蛋,我感到很新鲜,味道也好。(1940年1月25日)
戴太太午饭时给我们吃了馒头,因为一共吃了七个,致胃病发作。(1940年2月22日)
遇孟实(朱光潜),发现他酒量甚大,较我尤能豪饮。我们在盛开的梅花树下用餐,阳光融融,温暖宜人。我们拗不过冯将军盛情,饮酒十余杯,但愿此举于我无害。(1941年2月7日)
午餐、茶会上均食过量。午餐系大学里的人请客。在茶馆吃面条后,胃部立即抽搐。(1941年11月23日)今日两餐皆吃胡豆饭,不觉逾量。(1942年3月21日)
看完这段话,估计大家都快被先生逗乐了。这放在如今的社会,就是一个妥妥的吃货美食家啊。至于谁编纂了他饿死的谣言,这里就不查证了。只希望谣言止于智者,理性看待过往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