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兄弟姐妹是几世修来的缘分,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是《乔家的儿女》中最重要的台词之一。现在还流传着一些诸如“兄弟姐妹是父母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的鸡汤文。有时候,真的觉得这句话真的有道理。
前几天,刚刚把暑假期间大火的电视剧《乔家的儿女》刷完。作为一个00后,当时真就感叹了一句:“正午阳光不愧是正午阳光,确实是精品。”然后再一句;“真羡慕我父母那一辈的人,他们原来有这么快乐的童年。”最后补一句:“好可惜我的爸爸妈妈没有给我生个弟弟或者妹妹。”
所以,《乔家的儿女》曾一度飙升至近9分,最终豆瓣评分7.8。它凭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分数?为什么能给观众们如此复杂的感受呢?
《乔家的儿女》的真实感
《乔家的儿女》的最大卖点,个人认为是它真实还原了1977年以来,一户南京普通人家的基本生活。它对于细节的打磨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生活环境设计上,窄窄的巷子,弯弯绕绕的路,木头的老房子,临时搭起来的地震棚;在生活道具设计上,拉人的三轮车,规矩的站台字样,朴素的服装;生活情节设计上,兄弟姐妹几个舔有米汤的勺子,一点点分着吃来之不易的鸡蛋羹,社区对禁止养鸡的行动,把牙齿丢上房顶,家里长子承担起生活重担,父亲不着家,密切的邻里关系和亲戚关系(吴姨和二姨)等等,都是十分具有时代特色的。比如把牙齿丢上房顶这事情我也是看了剧,问了问我的母亲才知道的一个习惯。
其次,它的真实感来自于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剧中除了个别角色(比如项南方和姨夫),都是有正面也有反面的角色。比如,乔一成的角色就很典型。他是一个光辉伟大的大哥,主导着家里大大小小的杂事,照顾好弟弟妹妹的生活和学业,管理家里的用钱,到长大了,还在不停地为弟妹们操心,还要去成都找乱跑的乔四美,操心二强的事业和三丽的婚事;他也是一个有着个人私心的,别扭的大哥,他也很想像四妹一样,有机会脱离这个拖累了他的原生家庭,偷偷找了收养四美的老师,他永远不愿意外人被自己的父亲和弟妹等等家里一地鸡毛波及,说话永远阴阳怪气,和齐唯民争高下等等。
再比如乔祖望这个被誉为史上最渣的三个爹之一的父亲角色,也有自己的两面性。他自私自利,好占小便宜,永远把好事独享,不管儿女的生活,偷吴姨的鸡胗,为了不交医药费在卫生所里吵吵闹闹,人老了,还要乱投资,拖累子女。不过,他后来把房本交给了子女,把钱还给了一成,为了避免保姆侵占四美的房产,也算是为了能够在最后尽一尽父亲的责任,选择了自杀。
最后就在于它的剧情设计。它的剧情节奏是十分充实的,不拖沓。比如第一集二十分钟就把乔祖望的身份和性格特征立住了。剧集开始,拆除地震棚时,乔祖望还在打麻将,不管家里的四个孩子,二姨气的冲到打麻将的地方,指责他不顾孩子,也不顾在卫生所马上生产的妻子。他却认为二姨去就可以了,还要把这圈牌打完才慢吞吞地走,走的时候还埋怨为什么要送到那么远的卫生所,而不是近一些的医院,二姨就一句回怼医院贵。这一段情节成功表现了乔祖望的贪玩,不顾家,自私自利,不要脸又没本事的人设,也为乔家贯穿全剧的重重困难和人物性格缺陷埋好了由头;而且,每个情节的设计也都有迹可循,比如,乔一成别扭的性格来自于从小的缺爱和独立,乔二强的恋母情结来自于缺少妈妈角色的生活,乔三丽和出前一丁的坎坷恋情路就来源于童年阴影,乔四美的活泼大胆来自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她作为最小的妹妹的身份。没有什么漏洞的情节设计自然让人看着舒服,而不是想着法子变着花样骂编剧骂导演。
给予观众对当下社会的反思
在看完《乔家的儿女》以后,我自己就有很多的思考。我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似乎没有父母辈那么快乐了?为什么曾经亲密的邻里关系,亲戚关系变成了现在的“不知对门住了谁”的冷漠境遇?为什么现在的人们都在怀念过去的人,过去的街,过去的房?包括我自己,为什么就羡慕起了父母们的童年?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乔家的儿女》能够爆火的原因。
首先,我们能发现:在某种维度上,从7080后的孩子,到9000后的孩子,再到现在的05后孩子,尤其是10后的孩子,他们童年的玩耍方式逐渐变得越来越“单人模式化”。7080后的孩子,互相都是一个村,一个巷子,一条街上的伙伴,他们的玩耍内容是以集体游戏的方式为主,几个孩子在街巷里窜来窜去,一起去山里捉迷藏,一起去小溪边打水仗。那时候,父母都忙着生计,也没功夫去管孩子们,给了孩子们极大的一起玩耍的自由。到了90后00后,虽然电视逐渐普及,但是电视的特点就在于可以很多人一起参与的娱乐活动。所以,一群孩子挤在一起看着国产的,中外合资的,国外引进的动画片,一起讨论剧情,一起嘻嘻哈哈,从动画里衍生出的诸如陀螺,纸牌,四驱车的玩物也是可以让大家一起聚在村里,楼下玩耍。但到了05后的童年,他们的童年,被电脑和手机挤满了,一个人玩电脑游戏,一个人玩手机,而且,此时的经济情况较以往好了太多,父母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看着家里的孩子,出于各种所谓“安全”方面的为你好的考虑,扼杀了不少本就稀少的集体活动。《乔家的儿女》中妥妥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四个兄弟姐妹同吃同住同玩耍,互相拌嘴,有没有父亲的干涉,生动快乐的生活着实让不少厌烦了当下浮躁又激进的社会的人羡慕。独生子女或许也是现在的孩子没有那么快乐的原因之一。现在不少家庭都是只生一个小孩,父母肯定就更加珍惜这个孩子,虽然得到了更多的爱,但有时也被这些爱绊住了双脚,不许去各种家长觉得危险或者会被带坏的地方玩耍,又没有个兄弟姐妹朝夕相处,为你分担火力,自然没有那么自由了。而且也不像父母辈那样,即使都在家里,也有几个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一起憋着劲使坏。
接着,城市化的日益发展,邻里关系似乎却日益萎缩。在城市里,我们经常甚至不知道隔壁住着谁,和隔壁的居民也没有过多的交集,邻居之间似乎只有简单的问好了:“早上好!”“出去啊?”,然后就再也没有下文。城市里的人情味儿被高墙阻隔,往往没有乡村的那般热情。尤其是从春节时的乡下和城市对比,就能看得出。乡下的春节为什么那么热闹?周围都是熟悉的人,都是互相帮助的友邻,而且也能招的回足够多的人,往往能够有好几代人同聚一堂,叽叽喳喳很热闹。
最后,现代社会的高压和无归属感也让人们更加怀旧。996,007的高强度工作,无限内卷的各行各业,激烈的岗位竞争,都在逼着这个时代的人们被迫放弃许多本可以感受生活的时候,陷入无止无休的争斗和猜疑中。而每天晚上匆匆回家,空荡荡的家,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亲切的问候,也让自己突然怀疑起来:独自一人来到大城市打拼,结果却不知道自己回到的是自己的家还是自己的房子,是自己的港湾还是束缚自己的格子。于是,累了一天的我们就会想到远方的家,从前的房子,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子,深深的胡同,因为那里有自己的牵挂,有热情的问候。看《乔家的儿女》有时就会想起7080后们的老房子,他们的老房子,和老房子里可爱的人们。
《乔家的儿女》是一部很有质感的剧,它认真细致的刻画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于大量细节的打磨是非常细心的,情节设计也连贯到位。它真正地能够勾起那段金色的回忆,带领着00前的人们重温那个属于他们最难忘最快乐的时光,引领着00后们走进父母辈兄长辈的童年生活、年轻时代。最后,带给大家一个深刻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但是很多“情”为何却被丢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