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近些年最卖座的系列,当属《反贪风暴》。
这个系列电影一共拍了五部,评分最高的是6.1分的《反贪风暴1》,其余都不及格。
那么质量这么差的系列电影,为什么还能拍到第五部呢?其实答案并不复杂,懂市场就行。
《反贪风暴》完全就是一部为档期、市场量身定做的流水线产品,而不是一部电影。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香港电影确实走到末路了,只能像王晶的《澳门风云》一样,堆砌情怀,定制档期类电影,这种方式本质上还是港味的体现。
不过,从《反贪风暴》系列电影也能看出,香港电影在商业化运行上确实有两把刷子,能够精准地拿捏市场趋势的规矩。
“节假日了,总要干点啥,看个电影吧。”
人的这种心理造就了档期式电影的票房井喷,所以有时候不是观众垃圾,而是观众想找点事做,电影是又省钱、又快捷的方式。
既然选择了看电影,自然要看一部自己满意的,在不了解剧情的情况下,演员、导演和情怀就是最大的加分项。
若是对某部电影只知一星半点,哪部电影的宣传力度大,就会吸引这类观众,这就是品牌效应促使冲动消费发生。
《反贪风暴》系列就是这种档期式、港味式,引发观众冲动消费的电影。
《反贪风暴》系列由古天乐主演,每一个续集加入一名港星,以此来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
如第一部的林家栋、第二部的张智霖、第三部的郑嘉颖、第四部的林峯、第五部的宣萱、黄宗泽、谢天华。
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古天乐是这一批港星中最扛票房的演员,与其他老牌港星搭档可以卖一波情怀,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这是《反贪风暴》系列构成的商品因素。
因为很多观众对古天乐、张智霖等港星比较熟悉,再加上《反贪风暴》的票价又不贵,在个人偏好和情怀驱动下便选择了《反贪风暴》。
商品成型后,接下来就是熟知顾客特征。
《反贪风暴》系列背后的出品方太了解观众的特征了。
他们知道看《反贪风暴》系列电影的观众都喜欢噱头,易受广告宣传的影响,明星效应和广告宣传便变得极为重要。
他们每一部都加许多明星,搞一些大噱头,
如第一部真实案件改编,揭秘百亿贪腐案背后的钱、色、权;第二部是风暴再起,人心难测。
第三部是大陆到港百亿黑钱不明,以人民的名义戳开洗钱迷雾;第四部更直接,打出了“监狱风云”的招数。
第五部出了场面全面升级外,又回到了情怀的老套路,古天乐和宣萱的“寻秦记”CP,谢天华和黄宗泽的“潜行狙击”CP。
这种宣传方式正中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审美意识强,易受商品外观和包装的影响的观众的下怀。
商品和观众都拿下了,然后是用“港味”对商品进行包装。
港味是什么?港味就是功利主义,即观众想看什么就加倍呈现什么。
想看帅哥就往电影里边塞古天乐、张智霖,想看美女就往里边塞陈静、蔡少芬,想看大牌明星就一直绑定古天乐,想看爆炸场面就炸掉几栋楼。
有帅哥、有美女、有大场面、有惊险动作,凡是卖座的商业元素都可以往里加,电影的剧情和逻辑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从《反贪风暴1》到《反贪风暴5》都是这种元素的堆砌,一个普普通通的廉政公署都成了无所不能的飞虎队了。
商品、观众、包装都搞定了,下一步自然是考虑环境因素,找一个合适的档期。
《反贪风暴1》上映于2014年8月16日,这个时间点属于暑假末尾,一没有多少好莱坞大片进入,二没有许多国产大片围攻。
对其构成威胁的电影有《四大名捕3》,路阳导演的《绣春刀》,以及好莱坞的《驯龙高手2》、《敢死队3》。
这些电影的受众都不同,而《反贪风暴1》则是这个档期里仅有的可供选择的港片,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随意潇洒。
《反贪风暴2》上映于2016年9月14日,暑期刚刚结束不久的空档期。
这个节点是冷淡期,本身就没有多少电影上映,与其撞档的还是悬疑片《追凶者也》,不具票房号召力的《七月与安生》,狗尾续貂的《大话西游3》。
在这些电影中,《反贪风暴2》成了去电影院放松的最好的选择,2亿票房便是最好的证明。
《反贪风暴3》、《反贪风暴4》和《反贪风暴5》,在档期选择上都遵循了这种规律,票房也是水涨船高,4.4亿、7.9亿,八天破4亿。
等以上步骤都准备就绪了,东风便要刮起来,促销也应整出花。
《反贪风暴》系列电影的宣传方一直在用香港电影的情怀,与古天乐捆绑宣传的CP来吸引观众。
这种类型的电影就是一锤子买卖,上下几部除了片名和角色名字一样外,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在产品方式上下功夫就能大卖。
遗憾的是,近些年的香港电影都是这种产品式的电影。
不看重质量,只在乎是否能够诱发观众的冲动消费,雅和俗之间,他们选择了俗不可耐,也让了香港电影东山再起的路塌了又塌。
古天乐和王晶是此类产品电影的代表人物。
如古天乐的《扫毒2》、《扫毒3》、《寻秦记》,王晶的《追虎擒龙》、《王牌逗王牌》、《新倚天屠龙记》。
也许在他们这些老一辈导演和演员的眼中,香港电影的概念早已经模糊了。
他们现在做的就是压榨掉香港电影最后一丝可利用的价值,毕竟他们之后香港电影后继无人。
香港电影的转型不能依靠他们,而是学湾湾电影往文艺片方面靠。
关于这一点,香港年轻一代的导演做得不错,出了不少好作品,如《浊水漂流》、《手卷烟》等。
尽管钱会赚得少一些,但是香港电影可以源远流长,以目前老一辈香港演员的状态来看,香港商业片赚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这一条路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