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招亲在《新三国》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充分展示了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招亲之前,各人的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刘备和诸葛,他们之间的暗战,可谓精彩纷呈。
《三国演义》书中的篇幅不大,内容简单:
(吕范前来求亲),至晚,(刘备)与孔明商议。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主公便可应允。先教孙乾和吕范回见吴侯,面许已定,择日便去就亲。”玄德曰:“周瑜定计欲害刘备,岂可以身轻入危险之地?”孔明大笑曰:“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玄德怀疑未决。
时建安十四年冬十月。玄德与赵长、孙乾取快船十只,随行五百余人,离了荆州,前往南徐进发。荆州之事,皆听孔明裁处。玄德心中怏怏不安。
书中描写有几个问题出现:
1、诸葛亮会在刘备不愿意的情况下勉强老大去吗?他尽管说:“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但是明眼人都清楚,这是在拿老大做赌注,忽悠刘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拿老大开玩笑是不可能的。
2、关张二人是什么态度?这么大事,可以说,是刘备深入虎穴的决定生死的大事,不可能没有关张的态度,而且,关张的态度一定是反对。
3、刘备走之后,荆州怎么安排?诸葛亮能否镇住关张?刘备怎么安排?诸葛亮该怎么办?
书中没有交代,但是《新三国》在这里用了很多浓墨淡彩,效果不错。
一、刘备坚决要求去东吴,因为他看到联姻的益处。这样表现的好处是,一个老大的高风亮节,为了自己的发展,不畏危险,是给老大加分的举动,而且,只有老大高兴,才能有以下情节的发展,老大不愿意去,别人推着去,出现问题那就麻烦了。
二、关张二人反对。诸葛亮不坚决反对,但是也在反对。这个好处是,对于关张是朴素的兄弟情义,怕刘备有危险,对于诸葛亮是一种策略,为什么,结合第一点,刘备要是不同意,谁也劝不了,也不能劝,不能把老大往火坑里推,但是,老大要去,也要劝,这样做,即使老大真出事,那么也是免责的,诸葛亮是玩计策的,岂会不知这样的道理,所以,孔明附和关张,持反对意见,但是孔明知道,刘备确定的是改不了的,反对意见,其实就是给关张看的。
三、刘备交代后事,让诸葛亮管理荆州,这里有一个细节特别为妙,就是刘备写了一条密令,说,关张不服气,可以杀之。表面上看,这是给诸葛亮最大的信任,实际上玄妙多多,如果诸葛亮拿鸡毛当令箭,真的接了这道令,那么后果只有两个,一个是刘备找借口不去了,还有一个就是关张还有刘备写的密令,之后就有住各的好日子过了。还有这道令看诸葛亮怎么去做,怎么安排人事,包括刘备的随从等。
四、诸葛亮果然是诸葛亮,他第一做法就是烧掉密令,刘备首先就放松了警惕,这个做法让刘备至少是悬着的心,放到了肚子里,然后,诸葛亮把赵云派给刘备,这也是及其玄妙的地方,为什么不是关羽呢?从感情,从武力,从尽心的程度,都应该是关羽,但是,众所周知,赵云、黄忠实际属于诸葛派,(新三国通过关张嘴直接说出了黄忠就是诸葛的人)烧了密令,刘备实际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关张根本不是诸葛和赵云黄忠的对手,那么这就意味着,关羽不能走,而不许是诸葛阵营的人走一个,那么不能是黄忠,就只能是赵云了,诸葛亮所以就这么安排了。
这么分析尽管残忍,但是三国就是玩权谋的,每个人都在用权谋自保,对于刘备和诸葛亮,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新三国的亮点之处。
人物应该合乎人物性格特点,对于刘备和诸葛亮在刘备前往东吴之前的这段暗战,看上去平淡不羁,其实也是刀光剑影的,索性双方都是高手,于平淡中化解了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