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里有一处比较紧张的剧情就是朱棣突然和朱瞻基摊牌孙若微身世,接着责备孙子的欺瞒,并要他在江山美人之间做出选择。非常紧张的剧情,朱棣毕竟是皇帝,他一端皇帝审人的架势训话,连朱瞻基这个平日里备受宠爱的大孙子一时之间都招架不住,直接就是连滚带爬的从龙榻上趴到地上,规规矩矩的磕头谢罪,全都招了。
从朱瞻基的颤抖、哭腔里其实看得出来他是知道事情严重性的,知道这事情大了的后果。
皇帝爷爷让他查刺客和建文帝,给了他“如朕亲临”的腰牌和先斩后奏的极大权利,甚至拨了锦衣卫和大内侍卫给他用,然而他却凭着特权把刺客带到了他爷爷身边,甚至还让刺客住在他爷爷隔壁,更甚至还把人带进了宫里,准备娶了当妻子。
首先,只按上面的情节看,他爷爷已经该生气了。
按规矩看。朱瞻基一直隐瞒孙若微的身世,他不仅拿着假的孙若微履历交到宫里,并且在朱棣多次询问孙若微身世的事情都说假话欺骗他。如此,其实是欺君之罪,在古代这个罪名砍头流放都是有的。
论君臣。朱瞻基明知道孙若微是靖难遗孤,首先说靖难遗孤没有被皇帝赦免,朱瞻基作为皇太孙看到了应该按照爷爷当初的旨意把她拿了治罪或者送回边疆,这才是他作为人臣的职责;至于瞒住一切带回宫里娶为妻子,算是悖逆的。
孙若微是刺王杀驾的刺客,她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刺杀朱棣的危险分子,朱瞻基把孙若微带到朱棣身边,甚至还促成二人屡次单独相处,万一这时候孙若微一个激动,朝着朱棣来一刀,作为带着刺客送到御前的朱瞻基,该如何自处呢?
论亲情。朱瞻基明知道孙若微随时有可能伤害他的爷爷,还敢把人带到御前,他是否对他爷爷的安危存了侥幸呢?或许在朱瞻基看来,孙若微一个懵懂的姑娘根本伤不了他的枭雄爷爷,而他的枭雄爷爷却能随时杀了孙若微,所以他选择了欺瞒爷爷,保住孙若微。但是,这一分私心侥幸,在一念之差也会令爷爷对他寒心的。
作为一名帝王,自然是恨背叛的,特别是宠了那么多年的孙子,居然为了个外人欺瞒他,不惜令他的安危、江山社稷安危出现不确定因素,帝王生气不是矫情,是情理之中。
论大局。朱棣以储君格局培养多年的朱瞻基如今为了一个女人破例,朱棣会怀疑朱瞻基是否被美色迷惑了,在他心里江山和美人孰重孰轻。
朱棣一边告诉朱瞻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选妃递如意,并表示出了什么事他会给他顶着;而在选秀大典上,他却突然又令他慎重,并且以东宫位置提点。
朱瞻基最终选择了胡善祥为妃、孙若微为嫔,这表示他选择了大局重于孙若微。
后来皇帝虽然问他爷爷和孙小姐谁重要、权利和女人爱哪个,但从朱瞻基先前的做法里,其实已经能看得出来,在朱瞻基心里,维护孙若微性命想留在身边,权利,和东宫位置,也想要。为了大局,他可以暂时委屈孙若微位份,但无法舍弃孙若微让她死。
那么,朱棣究竟是否允许孙若微成为朱瞻基的太孙妃呢?他没有明确说,但是朱瞻基没有敢拿东宫的君心赌。
朱棣对于朱瞻基的选择自然是满意的,毕竟孙若微不仅带着汉王随时攻击朱瞻基和东宫的风险,还是刺客出身、带着半副帝王相、深得朱瞻基心意的女子,这样的一个女子,如果成为了朱瞻基的妻子,成为了以后的太子妃、皇后、太后,一旦是一个蛊惑君心的红颜祸水,或者是一个野心大的以后控制了朱家儿孙祸乱朝纲的,会是一个麻烦祸害,朱棣不想这样的情况发生。
这里先不管朱棣知不知道胡善祥也是靖难遗孤,“两害取其轻”是真的,朱棣不可能允许他的储君变成一个被美色迷乱了帝王心智的人,他不可能愿意把一个能撼动朱瞻基心意的女人捧得更高,那以后或将不可控。
他也给朱瞻基机会了,让他一路自己做抉择,同时他也看到了朱瞻基的态度:爱孙若微更要保东宫和大局稳定。这样的情况,朱棣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为帝王,他还是要摸清朱瞻基的心思,更要敲打一下他。
于是,来了一场摊牌发难,朱棣问朱瞻基:爷爷和孙若微哪个性命在他心里更重?然后说,是爱权利还是更爱那个女孩多一点?朱棣的意思是“帝王是孤家寡人”,这是帝王的命数;问他娶孙若微的隐患:万一以后有人公开揭穿了太孙嫔孙若微靖难遗孤身世,爷爷还要不要脸?他还要不要来命?他在提点他,“不拽着点会摔死”,要他考虑清楚公心/私心,要他拿出应对问题的方案。
朱瞻基出了帝寝在外面待了一夜,浑浑噩噩的没想出个头绪,回了东宫立马高烧不退。但是在朱高炽和徐滨的提点之后,朱瞻基就慢慢恢复理智了——
皇帝既然早就知道孙若微是靖难遗孤还能成全婚事,那就只有两个方向,一则是任他把事做尽了、坐实了罪名,然后弃了他;一则是皇帝还是能接受的,只是小生气,他的态度令他满意了一切都可以容纳。
这两种情况,如果是前者皇帝直接宣旨了,又哪里还会和他多说那些话。但是,朱棣显然又是不满意朱瞻基对美人的私心的,也许在朱棣看来,朱瞻基是把权利看的比孙若微重,把权利、孙若微看的比他重,这样的认知让人生气。
毕竟,后来朱瞻基知道孙若微帮着胡善祥欺瞒他,他也失望气恼过,帝王恨背叛,亲人欺瞒也让人伤心。
一面是朱棣出征在即不允许后方不稳,一面是出征在即需要太子监国一般不会废东宫,但是帝王心没人拿得准,一旦失了君心,他以后的路会难走百倍。不是死局,但是应对不好,却可能变成死局。
朱瞻基是爱权的,这朱棣当然知道,但是在他处理孙若微的事情上,朱棣这时或许真的存了对朱瞻基的质疑,明知是靖难遗孤却瞒着皇爷爷还要成婚,说明这孙子儿女情长、甚至有被爱情冲昏了头的可能,朱棣某一瞬间思维发散,甚至不敢把江山传给这个孙子了,当然,他还是爱这个孙子的,所以他需要朱瞻基交待一个明确的态度,需要朱瞻基重新接受他的审视。
朱瞻基想明白了朱棣的心思后,就去求见朱棣了。他是诚意满满的,规规矩矩的就跪在爷爷宫门口,一跪就是一天,豁出脸皮去了,请罪态度没有一丝懈怠。
然而朱棣在听说了朱瞻基被他骂了一顿高烧不退之后,非但没有立马露出怜惜的神色,反而对他却愈发嫌弃了,直接给了他爹和叔叔的待遇——破口大骂,话里话外责备他没出息。
朱瞻基眼看着光跪着诚意还不够让他爷爷原谅,无奈只能权宜之计,让太监传话向爷爷“辞行”,换句话说,就是他爷爷让他想想江山美人二选一他选了美人,要带着美人撤了。
朱瞻基敢这么玩也是做好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后一搏的心理准备,毕竟伴君如伴虎,帝王心深不可测,朱瞻基也是仗着恩宠壮的胆子,毕竟自幼得爷爷宠爱,还是有些情分的,也毕竟当了那么多年内定储君被培养,还是舍不得轻易弃了的。
所以,只是敲打测验,朱瞻基的答案让他看到孙子眼里有江山天下,大局在他心里比一个女人重要,有担当,有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应对危机的方案,就可以了。就像朱棣对朱瞻基说一句话:“不拽着点你会被摔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