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门锁》上映,我们写了一篇《白百何不败》(点击可查看往期文章)。
没成想评论区骂声一片,话里话外都是我们恰了白姐的烂钱,白姐那点演技不配被夸(搞荡妇羞辱的咱就战略性忽视了)。
当时我就指着《我们的婚姻》给白姐翻案,没想到迎来的是翻车。
《我们的婚姻》这部剧众望所归地踏入了国产剧的通病——
主题全靠金句输出,矛盾全靠主角作死。
你说它悬浮吧,它在刻画某些隐性歧视的的时候也能让人产生共鸣,恨得牙痒痒。
你说它真实吧,来来去去就是国产剧那些激化矛盾的老套路。
但偏偏白姐的演技算有目共睹,许多人给剧打一两星,但是又在短评里盛赞白姐的演技。
同类型的大女主角色我们见过不少,能把这种一不小心就沦为流水线商品的角色演得有血有肉不太容易,白百何饰演的沈慧星可以算上一个。
她对角色本身该有的飒爽、通透,还有成长阵痛时刻的痛苦彷徨都拿捏到位。
可惜这部剧和这个角色实在没法给白姐加分。
《我们的婚姻》无非就两个主题,一是女性成长,二是婚姻关系。
但是“女性成长”在这部剧里完全就是个伪命题。
女主角沈慧星(白百何 饰)一出场就是火力全开、十项全能的形象。
组乐队玩摇滚,凭一己之力指挥搬家师傅顺利安置几十箱家当,连电焊工具都是手到擒来。
自称带娃六年一天都没离过手。
各种养娃理论的亲身实践者并且大获成功。
话虽这么说,但小朋友薛定谔的“自理能力”也着实让疑惑。
妈妈急着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送她去上学的时候就连头发也不会自己扎了。
很难不让人怀疑小朋友是沈慧星安插在盛江川身边的卧底。
当然,这都不算什么。
跟其他全职太太一比,沈慧星简直就是女性主义教科书,各种金句出口成章,单论嘴皮子堪比微博上各种女权KOL,放到奇葩说里也是能拿个bbking的水平。
但是,如此“独立自主”的人,居然要到第六年才发现这个社会对全职妈妈的偏见很大,然后决心重返社会?
反观佟大为饰演的丈夫盛江川,被编剧刻画得过于典型。
各种直男癌言论信手拈来,集中国新式小男子主义之大成。
为什么说新式小男子主义呢?
因为现在时代变了,女性意识普遍觉醒的今天,那种把“男人是天女人是地”挂在嘴边的传统大男人早已被婚恋市场淘汰。
能进入婚姻,甚至娶到像沈慧星这样优秀女性的男人,多少都有点男女平等的常识,至少嘴上要心疼老婆,面子上懂得尊重女性。
盛江川看似通情达理,支持老婆实现自我价值,但是老婆的工作一旦危机家庭稳定,甚至波及到自己的工作前途,那面子上那点平等该撕还得撕。
包括沈慧星爸爸对自己老婆和女儿的双标,也是一个道理。
很多网友评价这部剧最真实的地方就是写出了当代中国男人在两性关系中的鸡贼。
“鸡贼”这个词很传神,用来形容女权大潮冲击下想要保证自己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又要维系表面和谐的男人们,的确很合适。
但问题是,以沈慧星这平权理论水平,盛江川究竟怎么看她这个“家庭主妇”,她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两个人以“男主外,女主内”的方式生活了六年,之前不可能没讨论过“谁对这个家功劳更大”的话题。
就盛江川目前的表现来看,这六年里,他一定会时不时暴露出自己的自大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观。
哪怕这些性别歧视是裹满了甜言蜜语的糖衣炮弹,机敏如沈慧星也不可能对自己的处境无动于衷。
沈慧星这种单枪匹马独闯金融峰会的个性,别说忍六年,我看她在家里两年都呆不住就要挂帅上阵证明自己了。
台词本身没错,但讲话的时机和情绪都不符合人物逻辑
就算她真的忍了六年,这六年应该让本就有着很强女性自主意识的沈慧星深感家庭主妇备受歧视,已婚已育女性追求性别平等有多艰难。
所以我们刚开始看到的沈慧星,应该在看多了男性的双标和社会上各种隐性歧视之后,带着烦躁和不忿,对自己六年前的选择多一点怀疑才对。
但是在本剧开头,沈慧星一边毫无知觉、大言不惭地向别人输出“丈夫与妻子一样辛苦,只是分工不同”的观点,丝毫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深陷“完美主妇”陷阱。
一边又和根本没把自己放在同等地位的丈夫相安无事生活了六年,直到丈夫说出“凭一己之力带着咱们全家实现了消费升级”才突然炸毛。
更不用提在沈慧星看似妙语连珠的台词里,还充斥着大量“投行有什么难的”“要是当初我去挣钱全家也许就住上四百平的房子”这样的“豪言壮语”。
如果说,这是编剧在为沈慧星之后的成长做铺垫,刻意夸大她对自我困境的误判。
那之后蒋欣饰演的女霸为了所谓的“女性互助”给她开金手指的剧情,就彻底让沈慧星这个角色的人物成长沦为了笑话。
编剧根本就没想否定沈慧星从前的幼稚以及各种伪女权言行,她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头脑清楚、目的清晰、政治正确的金句制造机。
这就是白百何在某个特定情境中演得再好,沈慧星这个人物也立不起来的原因。
她面对家庭成员的隐性歧视时流露出的委屈和愤怒都是凭空而来,编剧没有为这种情绪填充血肉,比如日积月累的怨怼、育儿的烦闷枯燥、不断袭来的自我怀疑,等等。
这也是绝大多数讲述女性成长的国产剧的通病。
激发角色转变的困境完全是生造的偶然事件,角色的改变也是说来就来,毫无铺垫可言。
可笑的是,编剧还能借女权之东风,把这种塑造人物的偷懒行为强行合理化,美其名曰独立女性强大的执行力。
不得不说,男人再鸡贼,也比不过这些编剧鸡贼。
其次,本剧探讨的“婚姻关系”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当然,也不止这部剧。
这几年的同题材作品最让我无法理解的,不是背景有多悬浮,剧情有多狗血,价值观输出有多生硬,而是这些人设、性格、思想差距巨大以至于矛盾重重的年轻人到底为什么会结为夫妻?
换句话说,在剧里我看不到这些夫妻彼此相爱,只能看到他们源源不断的矛盾。
像《我们的婚姻》这样的国产婚恋剧,在描述夫妻二人的情感生活时,基本上只有框架,没有细节,只有结果,没有过程——
沈慧星和盛江川如何相识相知,本剧给了一点简单的闪回,透露他们是在辩论赛上不打不相识,两人被对方身上的才华深深吸引,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这算是两人关系仅有的一点用心铺垫了。
此后,两人在亲密关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他们为彼此提供了怎样的价值,他们又是如何在婚姻中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是什么,从前产生矛盾时他们是否用心寻找适合对方的沟通途径……
这些细节才是一对夫妻仍在相爱并且努力经营婚姻的具象化表现。
《我们的婚姻》不仅没有展现这些,它甚至还在沾沾自喜地做反面教材。
两个人一言不合就辩论、吵架,沈慧星本来就伶牙俐齿,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也确实占理,看她小嘴叭叭的怼男人确实挺爽。
但是嘴上吵赢了却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咄咄逼人的架势反而会把对方推得越来越远。
而且,观众很难不怀疑她的各种爽文女主行为到底是捍卫自我还是纯属自私。
比如不给丈夫任何过渡,就直接找了工作,每周有一半的时间把孩子甩给丈夫带。
丈夫没有任何育儿经验,自然手足无措。
戏里夫妻俩吵翻天,戏外也激起观众对“丧偶式育儿”的愤怒。
戏里戏外的矛盾buff自然加满,热搜预定,大功告成。
主创才不在乎这件事情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不在乎这对夫妻是否相爱,他们恐怕只关心一件事:
这架吵得不够狠,还得添把火。
回想这些年探讨婚姻、家庭的国产剧,你还能想起几对经典CP?
说实话,挺难的。
你也许还记得这些剧里的女主角们杀伐决断的样子,却想不起她们怎么去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这些剧里丈夫的角色同样如此。
他们要么扮演着女性观众的活靶子,集全天下臭男人的毛病于一身,要么千篇一律的和稀泥,浑身上下看不到一点真诚。
哦对了,现在还有更鸡贼的方法,就是把这种“家庭主夫”塑造成本剧中另一个男性角色李宇文这样的形象——
德才兼备,充满人文关怀,但又撇去了黄磊式“居家小男人”的油滑和得意,做事极其有原则,丝毫不畏惧外界目光。
网友自制表情包
李宇文的确收获了不少观众缘。
大胆预测,这种“全职先生”形象也许很快将取代黄磊,成为新一代“小男人”代言人(实际上,在很多“女强男弱”模式的国产剧中,这样的形象已经屡见不鲜,比如《白色月光》,而“疑似出轨”也成了此类男人的标配剧情)。
作为观众,我们不是不欢迎这种角色的到来。
但问题是,在一部讲述婚姻的剧中,我们不想看到一个人的独角戏,或者某个孤立的人设。
比如,像李宇文这样浪漫温情的人,为什么会爱上董思佳(蒋欣 饰)这样功利色彩浓厚的人物呢?
他为什么甘愿为了这个女人放弃自己的理想,顶住世俗压力,做她的后盾?
在婚恋剧中,这是必不可少的背景交代,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否则之后人物的所有行为都建立在虚假之上,完全丧失可信度。
在《我们的婚姻》中,这些人物关系的背景交代全部都是空洞虚假的,看不到感情的存在,只有人设在互殴。
如果这类剧里的夫妻关系只剩下一副骨架,只有无尽的争吵和矛盾以及虚假的和解,那观众何必去看电视剧呢?
去看看各类奇葩社会新闻就好了。论猎奇和气人程度,《1818黄金眼》之类的节目绝对不输国产剧。
更何况这些新闻里的主角还足够真实,没有人均高学历高收入北上广一套房。
但是人家有矛盾还知道找电视台调解,不像我们国产剧里的男女主角,寒窗苦读十几年,打辩论赛时的聪明劲最后全都用在互相伤害上。
你们不累,观众都嫌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