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出生于1898年,湖南宁乡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有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与蔬菜奇缺,刘少奇带头要求自己节俭开支,共渡难关。他一再叮嘱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三年困难时期是一个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才能度过的非常时期!我们没什么特殊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嘛!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我们也不能够铺张浪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他的说法不以为然,心想:少奇同志年纪大了,又日理万机,非常需要补充营养。如果一日三餐跟普通工作人员一样,身体怎么承受得住呢?可是刘少奇却说:“我们打过仗,什么困难没经历过!这点小困难又算什么!又不是没饭吃了!”没办法,工作人员只好顺其自然。在刘少奇心里,他并不认为自己受了什么委屈。战争时期,什么样的艰苦生活没有经历过呢?现在只不过是要节俭些,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来就该简朴。
有一次,刘少奇在农村调查时路过一个木匠家,他见屋里有位老人病倒在床上,便走进去探望,并让随行医生给老人看病。可是由于刘少奇着装朴素,那个木匠没太在意进来的几个人是干什么的。等他们唠家常时,那木匠越看越觉得其中一人眼熟。当他对照墙上贴的伟人画像后,兴奋得喊起来:哎呀,您是刘主席呀!您老人家怎么到我家来了?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呀!想到这件事,刘少奇笑了:多么朴实无华的人民啊!自己作为领导人,就更应该以身作则啊!
刘少奇经常反思,看看身边还有什么不必要的开支可以节省掉。在他的手腕上戴着一块很破旧的表,有一次去上海的时候,这块表滑进了痰盂里,当时工作人员想劝他换掉这块很破旧的表,便说正好到了上海,买块新的算了。可是你猜刘少奇怎么说的呢?“表捞出来洗洗还能戴,即使出了毛病,在上海修理也方便。”是啊,只要还能用,为什么不用呢?刘少奇一直本着这样的思想:不必要的东西,他一样也不要;能修修补补再用的东西,他就不买新的。三年困难时期尤其需要节俭,不必要的开支就减免,物品紧俏就不要买,能多节省一些是一些。整个中央领导层都是本着这样的态度来面对困难时期的,刘少奇更是如此。渐渐地,中央的开支缩小了,榜样的作用也显现起来了。然而一些地方负责人虽然明白中央以身作则的用意,但是为了照顾中央首长,他们还是会经常派人进京送些副食品。
一次,送副食品来的人被刘少奇遇见了。他看到来人手里提着一些很紧俏的副食品,觉得很奇怪,于是问:这些副食品是做什么用的?是我们地方送给中央首长的。来人笑着说。刘少奇立刻询问了详细情况。然后,他就跟工作人员说:“针对这种情况,你们一定要能退的坚决退;实在不能退的,也一定要按价付钱。”之后,所有工作人员都不敢再接受任何物品了。这个规定执行很长一段时间后,刘少奇又有了新的发现:“即使不接受别人的东西,人家也会拿这些东西来款待自己,不接受也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切自备。”于是那段时间,刘少奇无论到哪里,都是自己带上茶叶、香烟,不用人家招待。即使是在接见外宾时,出于礼节不能用自带的茶叶沏茶了,但他仍旧吸自己带的一包香烟。不搞特殊化,也不搞铺张浪费,这就是刘少奇。
分享者:韩城市科协办公室 李娜
心得感悟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现在也许不需要像刘少奇那样简朴,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要有节约的意识。比如节约水、能源等等。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正在日渐减少,我们只有养成节约的观念,才能知道爱惜这些财富,才能知道爱惜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惜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同时,我们还要避免铺张浪费,能够节省的地方我们要尽量节省,这不仅是为自己节省钱财,也是为社会节省资源。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才能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学会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