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曾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帝王一手遮天的古代,这样的总结非但无人反驳,还赢得人人称道。可一统天下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曾有为手下败将抓耳挠腮之时。
一、陈桥兵变与承诺
五代十国,中国封建时代知名的大动荡与分裂时期。这一时期有一名为“后晋”的政权,由太原人石敬瑭于契丹天显十一年(936)建立。然而这个有契丹撑腰的政权仅仅存在了十二年,历经两帝,便被扶持自己的契丹倾覆。
后来后晋的地盘落入以刘知远为首的后汉手里。但后汉也不善守业,很快就被崛起自内部的郭威夺去。结果郭威本人也没命享福,称帝仅一年就匆匆离世。于是中原的霸主之位,落到了郭威之养子柴荣手中。
在五代历史上,柴荣堪称鲜有的明君。他曾领导了大败北汉,击溃南唐,与辽交手,夺回曾被石敬瑭拱手让人的燕云十六州中的两州……只可惜如养父郭威一般,柴荣看似亦无享福之命。后周显德六年(959),时年三十九岁的柴荣突然病逝。偌大一个后周,成了年仅七岁的柴荣之子柴宗训的所有物。
而柴宗训说是新帝,其真实处境我们也不难料想。柴宗训尚且年幼,掌握实权是自然不可能的。而彼时后周正处在兵戎之中,掌握军权的武将才是朝中真正的得势者。其中,执掌禁军多时的赵匡胤更是堪称说一不二。
因而也曾有朝臣提出应当遏制赵匡胤等的权力。甚至还有人认为应当先发制人,直接铲除赵匡胤。可面对这些提议,年幼的柴宗训只在其母的建议下改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当辽与北汉联军入侵的消息传到宫中后,柴宗训更是命赵匡胤亲率禁军迎敌。
这次出征的后续,便是知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而后篡夺了后周大权的赵匡胤颁布的第一道诏书就是要求善待柴宗训母子,赐其丹书铁券,并立誓赵氏会保证柴氏及其子孙永享荣华富贵。
二、丹书铁券与不忿
所谓“丹书铁券”,其实就是古代的一种勋章。早在西汉初年刘邦夺取天下后,他就颁发了一批“丹书铁券”给功臣,以褒奖他们的开国之功。后来,这种勋章又被加以免罪、免死等许诺,因而逐渐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免死金牌”。
而柴宗训从赵匡胤手中得到的丹书铁券就是一道保命符。只要凭借此丹书铁券,柴氏子孙便可永远犯罪而免死。这也是为何在《水浒传》中,自称柴氏后代的柴进一开始能活得十分恣肆。
但话说回来,丹书铁券的存在就像是国家制度的一个漏洞。原本律法要求臣民应当尽义务,遵法度。但拥有丹书铁券的柴氏却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用承担后果。即便柴氏有心谋反,因为丹书铁券的存在,赵氏想要处理柴氏而不引起民怨都不是一件易事。
于是我们看到,即便柴宗训在禅位后得到赵匡胤的善待,甚至还娶妻生子,却年仅加冠就在房州逝世。而后他的五个儿子,也因为各种原因早逝,没有一个能活到安度晚年。
三、绵延香火与担忧
有趣的是,尽管柴宗训一脉早早已绝,丹书铁券亦没有直接的继承人,可宋仁宗时期,朝廷还是花了不小的功夫从柴氏的旁系之中找了一个名为柴咏的人,来继承柴宗训的崇义公之位。
这位柴咏有没有获得柴宗训的丹书铁券我们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柴咏只能算柴宗训的远亲,柴荣乃至其兄弟的后裔。宋仁宗重封柴咏一事,归根究底只是赵氏为宣扬自身统治正统性而安排的一件面子工程。
在北宋覆灭后,时为崇义公的柴辅禄或因战乱与朝廷失去联系。于是在南宋,赵构又如当初的宋仁宗一样再度从柴氏后人中选择一人另立为崇义公,以在名义上继承柴宗训的衣钵,“顺带”彰显赵氏的宽宏胸襟和气度。
事实上,经由宋太祖、宋仁宗和宋高宗几帝的有意为之,柴氏崇义公还真的从北宋初期一直传承到南宋覆灭。赵匡胤当初向柴宗训许下的永保柴氏子孙荣华富贵的承诺,在一连串的政治作秀之中也算是得到了遵守。只是于柴宗训一脉来说,这承诺实现得也太敷衍了些。
参考资料:
[1]庾晋.古代特权阶层的“丹书铁券”[J].文史天地,2007(04):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