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院1958年进行演员阵容调整后,一团由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领衔,二团是李和曾、张云溪、张春华等领衔,三团是李宗义、李慧芳、叶盛章领衔。一团除了四大头牌合作演出之外,基本上日常是李袁和叶杜两组分别演出。如李袁的《响马传》《将相和》,叶杜的《柳荫记》《白蛇传》等。二团的阵容文武兼备,行当齐全,故以全梁上坝的群戏、特别是是武功吃重的群戏最具号召力。
(二团《猎虎记》剧照)
二团的头牌老生是李和曾。李和曾是高派老生,唱腔高昂,气势磅礴,很有感染力,曾多次参加名家荟萃的大合作演出,如1956年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等合演《四郎探母》中的杨延辉,在中南海庆祝授衔晚会上与梅兰芳、马连良等合演《甘露寺》,他饰演刘备。这次演出,李和曾还出了个错,头场赵云问,“乔玄何许人也?”刘备答到,“乃孙策、周瑜之岳丈。”李和曾却错念成“孙权、周瑜之岳丈。”看来他在这种最高规格的演出中紧张了。在二团除了演《斩黄袍》《逍遥津》《斩子》等传统高派剧目之外,李和曾主演了多个新戏,如《孙安动本》《智斩鲁斋郎》。
二团当家武生是张云溪。张云溪擅长短打,嗓音欠佳,但武功了得,他塑造的武松、任堂惠、陆文龙等留下深刻印象。他创演的新戏有《三盗令》《全部十一郎》。他和张春华改编合演的《三岔口》堪称经典,在国外多次获奖。
张春华是北京“三大武丑”之首,其他两位是谷春章和翟韵奎。张春华师承叶盛章,身手矫健,道白清脆。他从川剧改编的《秋江》每当演出剧场效果极其热烈。他在《打渔杀家》中扮演大教师,充分展示叶派武丑的特点。据说,李和曾(或是李宗义?)演萧恩时,知道观众喜欢看张春华的武艺,于是在打跑大教师时故意多拦阻几次,让张多显示几下他的功夫绝活。
(李和曾的剧照)
二团的首席旦角最初是云燕铭,云燕铭既能唱青衣也能演花旦,曾陪众多名家演出。她在《三打祝家庄》里扮演的顾大嫂很出名。云燕铭后来离开中国京剧院调入哈尔滨京剧团当副团长。接云燕铭花旦戏的是高玉倩,她在《红灯记》中扮演老旦应工的李奶奶,使她名声大震。二团的青衣是程派的江新蓉,因参加众多新戏的排演,因此她的程派戏没有得到充分展示。
二团头牌架子花脸是景荣庆,景荣庆能戏极多,武功底子好,会表演,李和曾最为倚重。《逍遥津》里的曹操、《孙安动本》中的徐龙等角色,景荣庆演的十分生动。他的《通天犀》最为拿手,展示了其武功底子。二团的武戏多,所以来下手的武生、武净、武二花演员特别多,如何金海、沈金启、董鹤春、叶庆先、袁金绵、孟昭元等。
(张云溪、张春华之《三岔口》)
此外,二团还有著名的长靠武生茹元俊,武旦阎世善,铜锤赵文奎,老旦王玉敏,小生江世玉,大丑萧盛萱,二路老生李世章、李甫春、张元智等。
说到二团的群戏,最著名的当属《三打祝家庄》。这出戏取自《水浒传》,讲述梁山好汉灭除恶霸团伙祝家庄的故事,剧情曲折复杂,角色众多、文武兼备,唱念做打齐全,演出效果极佳,是中国京剧院的保留剧目。主要演员是李和曾的宋江、张云溪的石秀、张春华的乐和、云燕铭(后高玉倩接)的顾大嫂。
1959年排的《摘星楼》也是受欢迎的群戏。这出戏取材于《封神榜》中黄飞虎反五关一折,讲述黄飞虎一家造反剿灭纣王的故事。这出戏角色众多,生旦净丑均有,十分热闹。演员表上有名有姓者共35位,包括龙套下手的演员近70位,几乎是全团演员出动,包括从三团支援的演员。李和曾演黄飞虎、张云溪演黄天化、张春华演龙环、景荣庆演纣王、李世章演黄衮、江新蓉演贾氏、高玉倩演妲己、江世玉演武王、赵文奎演姜尚、阎世善演吉龙公主等。
另一出群戏是《凤凰二乔》,讲三国时东吴乔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分别嫁给孙策和周瑜的故事。李和曾演乔玄、张云溪演孙策、张春华演乔峤、高玉倩演大乔、江新蓉演小乔、江世玉演周瑜、赵文奎演黄盖。这出戏情节曲折、风趣动人、有唱有打,颇受观众喜爱。最近,吉林省的倪茂才重新排演了这出戏,参加京剧艺术节。
二团排演过的新戏还有《猎虎记》《彝陵之战》《三盗九龙杯》《朱仙镇》《卧薪尝胆》《五鼠闹东京》《江汉渔歌》等。
二团在排演现代戏方面成绩也很突出。曾先后排演过《三座山》《詹天佑》《白云红旗》等。1964年配合当时的阶级斗争教育,二团把话剧《千万不要忘记》改编为京剧,李和曾演丁海宽、张云溪演季友良、张春华演丁少纯、江新蓉演姚母、李世章演丁爷爷、单体明演姚玉娟、刘琪演丁少真。戏的内容且不论,只看这堂阵容,就已经相当吸引人了。排演这出戏时,一批中国戏校首届毕业生调入二团,以加强阵容适应演现代戏的需要。这批演员包括曲素英、吴鈺章、刘琪、单体明、李景德、金立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