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流年
在人世间失而复得,此生再无遗憾。
这句话,是《人世间》结局中,冯玥问已经出家的冯化成,自己以后是否能常来看他,冯化成的回答。
冯化成给了冯玥一封信: 曾一度以为你是哑巴,是哑巴爸爸也爱你。可是有一天,你却开了口,叫“爸爸”!那一刻,山风微动,泉水清凌,我大概是这世上最幸福的父亲,足以忍受人世间所有的不平。
面对这封信,冯玥泪流满面。信里是冯化成对父女情的珍惜,对女儿深深的父爱,还有对以往岁月的怀念。
可是这父爱和缅怀之情,终究是挽不回过去的岁月。有些东西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冯化成彻底失去了这人世间的家庭幸福。
我们禁不住思考,拥有的时候不珍惜,等到失去时再多怀念是不是太假。
但这些已经不重要,对于他来说,出家既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宿命。冯化成走到这一步,虽然周蓉也负有责任,但这样的人生归宿,跟周蓉实在不能可比。
就像冯玥说的,年轻的时候,跟冯化成轰轰烈烈,人到中年,还有蔡晓光这样的蓝颜知己一生相随。这样的幸福冯玥羡慕,剧外的我们也羡慕。
冯化成出家,周蓉再婚,他们的结局,一个清冷,一个幸福,这对曾经的恩爱夫妻,结局如此不同,其实早就注定。
▲ 好时光
周父去贵州看周蓉,在周蓉和冯化成住的那个山洞里,看到当地村民对两人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对冯化成是命令、打压,对周蓉是客气、讨好,可想而知,在周蓉去贵州之前,冯化成的境遇是有多么的糟糕。
当年贵州高山峻岭,被打为右派的诗人冯化成,正值困顿无望之际,突然有个女孩奔赴千里来陪伴他,让冯化成受宠若惊。
这个女孩叫周蓉,年轻漂亮,爱好诗文,对他狂热崇拜到爱。为了和他在一起,不惜和父母断绝关系,放弃留城的大好前途。
冯化成已是中年男人,境况不好,周蓉跟他在一起,可能会拖累她,还会让周蓉跟家里人闹翻。冯化成有足够的人生阅历,他不可能没想过这些,但他还是和周蓉结婚了。
婚后的那段好时光,跟周围的山水一样旖旎。冯化成每天下班回家,会给周蓉带一把山花,也会对周蓉的话言听计从。事实上,他不听也不行,周围那么多人监视着他呢!看村民对周蓉的态度就能知道。
冯化成自幼丧母,少年丧父,后来跟着舅舅舅妈生活,舅妈对他不好,上大学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那个家。周父认可了他,对冯化成来说,就等于有了一个家,有爸有妈的家。
他跪在周父的面前说: 在这个世界上,家人的认可最重要。我冯化成如果有机会翻身,一定报答你们全家,如果没有机会,下世报答。
那时候的冯化成,说周蓉是自己的一切,对周蓉一家,也感激不尽。但他更感激周蓉带给他的仰慕,因为这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而那时候的周蓉,跟着冯化成连房子都没有,只能在山洞里搭个简陋的房子。为了生活,她需要自己挑水、种菜,日日辛苦劳作。她兴奋地介绍她在山里的生活环境,她的神情告诉周父,虽然生活清苦,可她精神上很幸福。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说: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们的心态。在艰苦的年代,相爱的两个人,更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因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更能让心灵平静。
▲ 相看两厌和背叛
冯化成和周蓉的新生活并不如意,最大的问题就是房子,有了房子,才能接回女儿冯玥。
为了能分到房子,冯化成放弃了进作协的机会,进了图书馆工作。随着现代诗人的涌现,冯化成的名气已不复从前。
而此时的周蓉,考上了北大读了研,成了周家的荣耀。随着知识的丰富,眼界变得更宽广,当初对冯化成的那份崇拜,已经荡然无存。
冯化成固步自封,不能接受新诗,被周蓉说是“酸葡萄心理”。冯化成愤懑委屈,如果当初不是为了分房,自己就进了作协,有了一番天地。为了家庭,他牺牲了自己的前途,还得不到周蓉的理解。
冯化成在北京不得志,和周蓉回吉春发展。回到吉春后的冯化成,事业仍然起不来,可周蓉很快成为了学校的副教授。只是因为性格原因,周蓉屡次与分房无缘。
为了升职和分房,冯化成开始四处送礼求人。周蓉性情孤高,看不惯他的做法,言语中不免讽刺和看不起,两人因此矛盾不断。
又一次分房落选后,周蓉找分房负责人要回了礼物,这让冯化成觉得不可理喻,骂周蓉不懂变通,周蓉则骂他恶心龌龊。
大吵一架之后,冯化成摔门而出,遇到仰慕他的年轻女孩王紫,酒醉的情况下,他没有抵挡住王紫崇拜他的眼神,一把抱住了她。
曾经,周蓉对冯化成的爱源于崇拜,如今,能力高于他之上的周蓉,崇拜没有了,爱也无法依附。
冯化成明白这一点,跟周蓉提出离婚,告诉她自己爱上了王紫。周蓉没有不甘和争吵,毫无意义的事情她从来不做,便干脆利落地同意了离婚。
离婚之后的她,没有自怨自艾,陷入感情的痛苦泥潭。她调整心态,接受了蔡晓光的表白。
冯化成跟着王紫去了法国,周蓉和蔡晓光再婚,曾让多少人羡慕的才子佳人的爱情,熬过了贫穷,却不能共富贵。俩人相看两厌直到背叛分离,不得不引人深思。
▲ 心态
在才华和能力上,早年成名的冯化成比周蓉的起点高,他曾是北京的著名诗人,一首诗能救活邵主编的编辑社,也能让北陀寺起死回生。
而周蓉当时只是一个中学生,为了爱情她放弃了学业,跋山涉水去和冯化成过苦日子。如果不是冯化成落难,估计他不一定会看得上周蓉。
年少时的周蓉说: 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人活着要有信仰,没有信仰与行尸走肉无异,可我现在除了爱情,还能信仰什么呢?
当时的周蓉信仰爱情,于是她敢想敢做,凭着一腔孤勇,义无反顾地去了贵州追求爱情。爱情如愿后,她又重拾学业,在山区简陋的条件下勤奋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考进了北大,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周蓉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将这种改变命运的精神,在贵州的贫困山区传播发扬,她鼓励山区的孩子们,要进一切可能去改变命运。
也正是在这份精神的感染下,她的女儿冯玥长大后,帮她完成了这个愿望。金坝村小学,就是她和冯玥两代人,共同努力地希望的学校。
再来看看冯化成,冯化成在北京的图书馆任副馆长时,不满其是个闲职,认为做得好也没什么意义,便把精力放在家里的锅台上。
当时夫妻俩住筒子楼时,时常被邻居排挤。冯化成每次被邻居嘲讽,心里都愤愤不平。可周蓉却掏出耳塞说: 不和他们生气,咱就赢了。
冯化成四处为自己的诗歌拉评分的时候,周蓉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讲课水平。后来她的讲座座无虚席,她能评上副教授是实至名归。
周蓉要回了送出去的礼物,被蔡晓光打趣称为“海参仙女”,虽然失去了投资款,但周蓉不畏俗世的那份纯真,那种对真性情的坚守,让他欣赏和动容。这也是周蓉深深吸引蔡晓光的原因。
周蓉在坚持梦想的时候,冯化成在忙着追名逐利。在人世间的浮沉中,她的每一步路都走得从容,跟冯化成的浮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这种不同,来源于心态的不同。良好的心态,会让自己保有精神的富足,做事有冲劲。时时抱怨的心态,会让自己的心得不到满足,做事踌躇不前。
多年的生活风雨,磨平了冯化成的傲骨,也卷走了他和周蓉之间的浪漫诗情。冯化成选择到贵州出家,怀念以前单纯美好的日子,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失而复得。他余生的日子,也许就在这种怀念中度过吧!
有人说,冯化成变得世俗是为了家庭和女儿,不得已而为之的牺牲。可周蓉不仅不理解他,反而对他冷嘲热讽。周蓉不顾家,也不替女儿着想,她也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但反过来想想,这能成为冯化成背叛婚姻的理由吗?能成为影响冯化成不得志,要依靠一个女学生去改变命运的原因吗?
要说真正的此生无憾,我觉得当属周蓉的人生。有人生信仰、有精神追求,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又努力去影响别人改变命运,让自己的每个年龄段都是好年华,并最终成就自己的好人生。
冯化成的一生虽然精彩,但他因为自己的心浮气躁,最终没有留住美好,落得人生落寞收场。就如冯化成的饰演者成泰燊所说,冯化成这个角色,可悲,可叹,却不可怜。
生命是一场无法重来的旅程。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当下,不负流年,静默如初,不畏将来。不要等到想要留住美好的时候,一些错误已经发生,再回首缅怀已是枉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