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被称为“长城的博物馆”。在张家口境内的山上,多有长城,尤其是在怀来县与北京延庆昌平交界地带的崇山峻岭上,更是分布着多段长城。怀来的长城,不得不说有“长城之城”说法的镇边城,它位于怀来县瑞云观乡镇边城村,这里不仅孕育出怀来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还是抗战时期“南口战役”的主战场。几百年来,镇边城既是长城又是村落,村民与长城世代相依世代相守血肉相连,长城精神已经深入当地村民的骨髓,镇边城众多的历史遗迹让历史在这里驻足被铭记。
4月10日,正是华北平原花蕾绽放、春花烂漫的季节,怀着崇仰的心情来到广袤的山野行走于盘旋曲折、高低起伏的河北怀来样边长城之上,领略这里的山峦叠嶂、大地磅礴,长城巍峨之姿,留下2021美好的记忆。此次活动分为AB两队,A队水头长城,水头村,南石洋峡谷,笔架山,镇边城,全程14.52公里爬升1142米下降1113米,B队,水头长城,样边长城,横岭城,镇边城,全程21.98公里,爬升890米,下降860米。我毫不犹豫地选择B线,要在最美的四月天,要在水头长城之上体验家里老一辈人对战争的回忆与描述,看看“南口战役”的战斗遗址,看看古老的镇边城。
1937年8月23日,在多日反复拼杀后,日军攻破镇边城国民党军防线并占领镇边城,然后偷袭镇边城方向的水头长城,突破了国军的长城防线,得以长驱直入进攻怀来县城,使得在居庸关到横岭城的长城沿线中国军队面临腹背受敌、被包围歼灭的可能,在此情况下8月26日国民党军队主动撤出了长城防线,向西退往张家口,就此“南口战役”结束。
这里就是水头长城垭口,当年日军进攻怀来,始终无法扩大和穿过缺口,经过多日激战,日军攻占了镇边城,在进攻横岭城受阻的情况下,迂回偷袭水头长城得手���并最终打开了通往怀来谷地的通道。
2013年8月“南口战役”76周年际,志愿者在此立了一块“水头长城抗战纪念碑”,摘录碑文:“(民国)廿六年南口之役,日军序战顿挫,乃屡增部卒,迂回我侧,突破水头于一旦,巍巍长城,终未得固。呜呼,我军非失于庙堂之算,非责于将士无勇,乃国力积弱,内忧频仍,后援难继,补给寸断,每思忠勇卫国之士,忍饥浴血,裹创林莽,袍染血淌,力竭而殇,能不怆然。”
万事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其中。当真正登上水头长城时,才会了解当年的国民党军队除了自身的问题外,还有自然因素在里面,一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长城本是抵御来自西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防御工事,修建长城的地势通常是内缓外陡,有利于防守来自西北方向的进攻,但1937年国军阻击日军时,却是反过来防守来自长城内的进攻,垭口西边那一段长城地形其实对国军非常不利完全无法起到防御工事作用。
这段明长城修建的比较简陋,完全是就地取材,只修了一面垛口,俗称“单边墙”,垛口和基座经过历史的风霜,虽被保存下来,但毁损严重,单边墙不是坍塌就是残缺不全,很多单边墙已经摇摇欲坠,基石松动风化,行走时,完全不敢去触碰,去借力;路过的风火台、敌台大多都只残存有基座,即使偶尔有看似完整外形的,走近看,布满一道道大大的裂缝,里面则是废石与尘土,让人心生悲凉,感慨历史的久远与沧桑。
经过这个圆弧敌台,长城继续蜿蜒向山顶延伸,弯曲得好像一个大大的字母M
水头长城过了这个最高的敌楼后,在山脊上转向北,往大营盘方向,这一段长城也被称为“样边长城”,之所以被命名“样边长城”,据说是是当年戚继光为了修长城,先在横岭修了一道封闭的小长城,作为长城的模型和样板,即横岭城为样板城。
后来照此样板在西边军都山上修筑了连接居庸关的大长城,所以当地人叫山下的横岭城为样板城……
此行的重要目的就是看镇边城、横岭城,下午三点多,我们这一群飞毛腿已经下到山下的公路边,直插横岭城-镇边城。横岭城的城池现在已经看不到模样,老房子大部分被新瓦房替代,角落里隐隐约约露出残存的石砌城墙,经历百年战乱更迭风雨侵蚀,不变的是自古而来的坚固,憨实。村里幽静的小路上,不见壮年人,只是一些老人晒着太阳聊着天。村子深处,一座抗战纪念碑、一个影壁墙、一个老戏台、一个有文革遗风的新戏台,这就是当前中国最典型的小山村……
这里曾是南口战役,横岭城之战的指挥所,如今已经过去了84年,岁月早已经抚平了伤口,但是我们的记忆、屈辱的历史永远不能忘却,3万人的生命,仿佛还在旷野中回荡……
横岭村的新戏台门楼前,神盾、简单表演了只有50、60、70初生人才看过的革命样板戏。
群山脚下的镇边城,与长峪城、白羊沟并称北京边关三城,建于明万历年间,亦是一座镇守边防的军事小城,城墙由大块坚固的山石砌成,围城坚固,是典型的石头城。东城中间有一座5米宽的新修的砖拱城门(旧拱门在文革期间被破坏),城门上方有一匾额上书“镇边城”三个大字。
镇边城中,还存有部分老宅院、老寺院、老戏台,历史的痕迹再现着百年前曾经的辉煌,随着历史的变迁,随着岁月的轮回,今天古迹尚在,边塞风貌犹存的镇边古城,随着经济的发展,肯定会有更多充满历史沧桑的老院子、老房子、老门楼、老街道消失,曲折的历史和古建文化终会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时代的进步,谁也无法阻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领略历史,感受沧桑,不要让历史的痕迹在我们一个不经意的错眼间消失在茫茫仓野之中再也无法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