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咱们讲一个民国河南的荒诞事件。村民无故抢劫土匪,杀人夺枪,高学历的土匪头子十分委屈:土匪都是讲道理的,老百姓不要欺人太甚!
民国洛阳街景
民国时期的河南土匪,豫西地区最多,因为这里土地贫瘠,山高林密,很适合土匪发展。洛河南岸有个叫磨头的地方,一共有三个寨子,相隔不远,互为犄角。为了防备土匪,寨子里买了不少枪,遇到事情把寨门一关,互相策应,小股土匪根本不敢过来。
1926年的一天,有四五个土匪路过磨头村寨。这几个土匪中,领头的名叫白占魁,刚带着兄弟们抢了些东西,大包小包地扛着往回走。正好路过磨头时,忽然从寨子里冲出了十几名年轻人,手持棍棒拦住了白占魁的去路。
白占魁很纳闷,这是什么情况?没看见我们扛着长枪,不知道我们是土匪?他正想辩解,这十几名村民忽然围上来就打,虽然土匪都有长枪,但他们包袱行李很笨重,又是近距离突然遇袭,当时就慌了手脚。
村民一阵乱棒,直接把白占魁打死了,然后抢了土匪的行李和四支长枪,高高兴兴回寨子里了。几个土匪小喽啰被打得鼻青脸肿,狼狈逃窜。
很明显,磨头寨子里的这些年轻人,看到土匪抢了不少好东西,所以动了歪心思,抢劫杀人。几个土匪小喽啰被吓得不轻,一路跑回老巢,把事情告诉了大当家郑复礼。郑复礼一听有点懵:什么情况,土匪被村民抢劫了?还被人家打死了一个?
这个土匪头子郑复礼,十分不简单。
民国河南乡村
郑复礼的遭遇,很传奇。他幼年家中比较富裕,是洛宁底张苏村的大户人家。但郑复礼还没长大,家中就出了变故,父亲病亡。寡妇孤儿生活艰难,于是离开苏村,投靠了东洼村的卢毛旦。
卢毛旦并非郑家的亲戚,只是早年间在郑家当过佣工。有一年,卢毛旦母亲去世,家里太穷无钱安葬,郑复礼的父亲知道后,就帮着置办了一副棺材。卢毛旦千恩万谢,把郑家当成恩人。后来卢毛旦跟着一个叫万选才的人混,上山当了土匪。几年后万选才被收编,一路升迁,顺带着也让卢毛旦过上了好日子。
卢毛旦有权有势之后,听说郑家遭了大难,恩人的孤儿寡母被人欺负,于是就收留了他们。郑复礼在卢毛旦的庇护下,不愁吃喝,认真学习,毕业于洛阳省立第八中学。要知道,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字,能读到中学毕业,绝对是高学历,在省城混个官职没问题。
就在此时,卢毛旦忽然对郑复礼说,你已经长大成人,有些事情不必再隐瞒你了。原来,郑复礼的父亲并非病死,而是被仇人害死的。
那时候豫西流行“打孽”,也就是民间私自械斗报仇,十分混乱。郑复礼得知此事,立刻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打听出了仇人的姓名和住处,变卖家产购买枪支,拉起一支队伍报了仇,之后就上山为匪了。
作为一个高学历的土匪头子,郑复礼懂规矩讲道理,又比较有眼光。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发展了上千人马,除了大量步枪之外,他还有迫击炮6门,重机枪4挺,以及大量的马匹。可以说,像他这种拥有重武器的土匪队伍,在整个豫西地区都非常少见。
郑复礼得知手下小头目被杀害,立刻决定报复。
民国北方乡村的土围子
郑复礼当土匪,是讲道理的,所以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杀过去,而是先给磨头寨首王清太下了战书。郑复礼列出了一份10个人的名单,限3日之内,必须把这些杀人凶手交出来。如果不交人,那就要攻打村寨。
首领王清太拿到名单后,见其中有自己的儿子王俨如,当即回信说:要钱可以给,要命没有。如果来攻打村寨,村民恭候大驾!
郑复礼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王清太哪怕是出来谈一谈,讨价还价一番都行,就这么直接拒绝,明显是没把郑复礼放在眼里。既然这样,那就不客气了,郑复礼立刻调派手下土匪,把磨头三寨包围了起来。王清太看到这种情况,也让村民紧闭寨门,所有男丁轮流上寨墙站岗,准备与土匪拼死一搏。
就这样,一千多土匪把磨头团团围住,一围就是半个月时间。可能有人要问了,郑复礼有6门迫击炮,为啥不直接攻进去,还要围这么长时间?当然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磨头防备严密,寨墙又高,还有不少枪。如果强攻进去,土匪这边也会损失巨大。
其次,郑复礼和磨头村寨之前没有矛盾,如果真的强攻进去,手下土匪有了伤亡,必然会大开杀戒。磨头虽然不大,也住着一些有名望的人,若他们在破寨的时候遭遇不测,对郑复礼的匪帮也有影响。所以,郑复礼还是希望磨头的村民服软,乖乖交出几个罪魁祸首,这事也就能扯平了。
但是,就算是被围困半月,王清太丝毫不退让,这让郑复礼忍无可忍,围攻磨头村寨,烧杀劫掠看来不可避免了。
就在此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
民国乡绅
这个人名叫苗培萌,是当时洛宁高小的校长。郑复礼围困磨头的时候,苗培萌在嵩县办事,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驻防嵩县的孙殿英。孙殿英一看这位苗校长来自洛宁,就提起了一件事。原来,孙殿英最近一直想扩充实力,所以努力收编土匪武装。他听说洛宁地区郑复礼非常厉害,手下一千多兵马,武器精良,就专门派人前去谈收编的事情,但派去的人完全没了消息。
所以,孙殿英就拜托苗校长,让他回去之后,抽时间见见这个郑复礼,看能不能坐下来谈谈收编的事情。苗校长和郑复礼曾经一起在洛阳上学,以前很熟悉,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他就答应了。孙殿英为了表达感谢,还专门给苗校长挑了一匹好马。
于是,苗校长就这么骑着马,晃晃悠悠往家里走。走了三天,傍晚时分到达了洛宁城南的北村,遇到一位名叫杨瑞五的同学,被邀请住一晚再走。盛情难却,苗校长就住下了,晚上吃饭聊天,就说起了郑复礼的事情。杨瑞五赶紧说,郑复礼现在弄出了一件大事,他正在围攻磨头,看这情况免不了一场血战。
杨瑞五家请来的私塾老师席先生,家就在磨头,说起这事也是长吁短叹,非常着急。此时,在磨头有亲戚有朋友的士绅权贵,也在互相联系,想办法出面调停。大家都知道郑复礼是个讲道理的人,主要是王清太脾气太倔,众人就算想谈都没有机会。
苗校长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决定从中说和。
地方士绅的影响力很大
那个时代,士绅权贵和有文化的人并不多,基本都沾亲带故,彼此会给一些面子。尤其是苗校长这样的人,非常受人尊重,他觉得自己也有义务,免去这一场大战。于是,他一面安排人邀请十里八乡的士绅,聚集起来准备参与调停,另一面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先见见这个王清太。
第二天,苗校长在附近乡人的带领下,来到了磨头村寨门前。此时,寨门紧闭,上面的岗哨赶紧通知了王清太。王清太很快就来到了寨墙上,一见是苗校长,赶紧说:“老弟何以在这枪林弹雨中冒险到此?”苗校长立刻说明来意,希望王清太看清局势,不要闹到不可收拾。
苗校长说:“依我所见,与土匪拼死活是合不来的。还有一层,据说郑复礼命令每人要带一把镰刀,准备收割你们的大秋,如果你们闭门不出,粮食被抢去了,这个损失太大……”王清太一听,立马有些服软,拜托苗校长从中调停一下。
苗校长一看王清太的态度,非常高兴,立刻骑马往底张街走,土匪大部队就驻扎在这里。结果还没到地方,就看到前方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过来了。苗校长也不惧怕,快马加鞭迎上去,报了自己的名号。
土匪队伍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三个人,为首的正是郑复礼。另外两人,一个名叫李干卿,是郑复礼的军师,人称“小诸葛”。这个李干卿可不简单,他毕业于河南法政专门学校,是高学历人才。郑复礼身边的另一人名叫白玉璋,曾是苗校长的小学同学,是当地的士绅大户。所以你看,郑复礼的土匪团队,真的不简单。
苗校长立刻说明了来意,一是帮孙殿英传信,二是替王清太道歉,希望能讲和。郑复礼虽然尊重苗校长,但此时正在气头上,于是回答说:“老兄不要管这件事了。”旁边的李干卿赶紧说:“还有孙老殿的信呢,他的两个任务,都不能完成,叫人何以自处啊?”白玉璋一看,也顺水推舟说:“不妨先到我家,从长计议。”
苗校长、李干卿、白玉璋三人这么一说,郑复礼也算是暂时有了台阶下,于是就带队来到了白玉璋的家里。苗校长把孙殿英的信和礼物拿出来,闲聊起来。在李干卿和白玉璋的劝解下,郑复礼算是点了头,愿意给苗校长面子,和王清太谈判。
次日,各乡的士绅都来到了白玉璋家里,从中调解。
民国洛阳的驻军
其中年岁最大的士绅侯瀛洲说:“老朽这次前来,为的是磨头少数坏小子惹事,连累三寨老少不安,目前王清太低头认罪了。”周围士绅纷纷求情,表示王清太愿意赔偿1000大洋,把抢的东西都送还回来,希望郑复礼就不要再追究了。
郑复礼叹了口气表示:土匪行为都是越理犯法的,但他们有规矩,得财不伤主!现在,王清太的人拦路抢劫,得财杀人,就太过分了,欺人太甚。
确实,磨头的这十几个年轻人,抢了东西也就算了,还无故把人家打死,比土匪还不讲道理。郑复礼看十里八乡的士绅都来了,于是说:“苗校长为此而来,又有劳各位老前辈来,这是看得起我,我只有遵命!”
此话一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纷纷赞叹郑复礼大人大量。此事就这么有惊无险地结束了,至于孙殿英的事情,郑复礼并不欣赏这个人,不愿意归顺。后来,郑复礼带人归附了刘镇华,还当上了团长。
村民打劫土匪,校长从中调解,这算不算一起荒诞事件?真实的民国就是这样,有时候你说不清谁好谁坏,谁对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