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来临时究竟是什么样的?很多90后、00后并没有直观的印象和感受,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唐山大地震》,为我们展示了来自大地内部的“雷霆之怒”,原来地震是那么可怕。
实际上,电影《唐山大地震》终究是影视艺术作品,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唐山大地震的惨状。历史上,唐山发生大地震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已经逝世,中央是如何应对的呢?笔者在这里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华国锋在唐山大地震后,如何扛起重任,带着毛主席的指示,救灾民于水火之中的。
唐山大地震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破坏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唐山这座城市。
唐山是一座具有一百多年历史底蕴的沿海重工业城市,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都是诞生于凤凰城,在我国工业史占有重要地位。援引1975年数据,唐山GDP高达21.6亿元,排在河北省会石家庄之前,位居全省第一位。
总而言之,这是一座具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共和国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时间来到了1976年,这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7月6日,朱老总也驾鹤西去,神州大地,接连痛失两位伟人,举国同悲,山河共泣,唐山人民也在悲痛中奋然前行,然而,大家并不知道,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在悄然来临。
7月27日,正是农历七月初一,而七月又被称之为“鬼月”,是故,民间称其为“开鬼门”,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地官掌管地狱之门,自农历七月初一始,鬼门会被打开,直至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才关上。
笔者知道,这一说法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不足为信,然而,历史就是那么巧合,一场惊天浩劫正在逐步迫近。
时值盛夏,那一天晚上热得出奇,劳累一天的人们,趁着夜色纳凉,渴望谋求一丝心理安慰,暗自抵消热意,待到夜深时,人们才各回各家,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日出。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地底突然冒出强烈的白光,接踵而来的是震天动地的巨响……凤凰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7.8级大地震,前后持续23秒,建国后的二十多年积累毁于一旦: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被毁坏……伤亡高达24万人!
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科普小知识,地底冒白光并非什么怪力乱神,而是地质运动导致的正常自然现象,学术名称之为“地光”。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地理学家还没能够提供一个准确的说法,根据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王克功的回忆,那声音听着很吓人,白色的光从地底冒出来,夹带着蓝光。(其实,这是地震预兆,地光异常)
地震发生后,地震波迅速波及北京……中南海震感极为明显,此时,毛主席刚吃完药,好不容易睡着了,负责照料毛主席衣食起居的工作人员,迅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用床单挡在毛主席的上方,防止瓦砾伤害毛主席。毛主席醒来后,看到慌忙的工作人员,宽慰道:
“如果真塌下来了,一条床单哪能顶得住呢……”
随即,毛主席让工作人员把床单撤下,毛主席一生经历过的大风大浪太多了,对于眼前的小打小闹自然不必放在心上。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转战陕北,胡宗南几十万大军穷追不舍,基本上每一天都是急行军。面对险境,毛主席依旧镇定自若与敌人周旋,敌人与毛主席最近的时候,我方能看到对面山上被敌人烧起来的火堆,甚至于连敌人哨兵的喊话声都能听清楚……
天亮了之后,中央政治局考虑到毛主席的安全,一致决定将毛主席转移至游泳池南的“202”,此处住所为刚修建不久的房子,抗震性能比较好。但是,毛主席是上了春秋的人,对旧居旧物有感情,并不愿意住到“202”。华国锋得知后,特意走到毛主席的病床前劝说道:“等地震平静下来,主席的身体好一些,再回去。”
紧接着,华国锋主持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就如何抗震救灾展开紧张部署,由于通讯设备遭受毁坏,震中情况无从得知。
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受灾情况,中央派遣煤炭工业部部长肖寒、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北京军区副政委万海峰搭乘飞机考察灾情。
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万海峰,震后飞抵唐山,眼前的惨状令百战余生的老将军记忆犹新:“看到那个裂痕啊,惨烈的状况啊,很多人心里都很难过。”
万海峰一行抵达唐山后,旋即就地指挥抗震救灾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得到证实,华国锋深感兹事体大,第一时间向毛主席汇报灾情。华国锋向毛主席详细地汇报了地震的情况,并劝说毛主席要多保重自己的身体。毛主席听后,对华国锋说道:“我自己现在病重,这些事呢,由你处理……”
此时,毛主席健康出了问题,再加上接连失去两位并肩战斗数十年的老战友,心力大不如从前。毛主席将抗震救灾事宜交付华国锋,这是前所未有的信任。
事实上,华国锋也是一位老革命,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就投身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建国前夕,华国锋随大军南下,出任湖南省湘阴县委书记(解放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
此后多年,华国锋长期在湖南任职,直至1971年初上调中央,出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1975年1月,华国锋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并兼任公安部部长,后被确认为常务副总理之一。1976年1月,周总理去世后,华国锋主政国务院。
华国锋主政国务院后,工作踏实,不弄虚作假,竭尽全力发展国民经济,深得老同志的认可。对此,叶剑英元帅无不动情地说道:“毛主席真是巨眼识英才啊!”是故,毛主席点将华国锋主持抗震救灾事宜,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地震当天上午10时左右,中央已经完成了抗震救灾部署,全国上下紧急动员,目的只有一个:以最快的速度,驰援唐山!
彼时,华国锋时年5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扛起了历史重任:一边照看毛主席,一边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千钧重担在肩头,华国锋不敢有丝毫怠慢,睡眠时间只有几个小时。
大震第3天后,中央办公厅送来一份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受灾情况及救援进度。
当时,毛主席患有严重的白内障,查阅文件非常之困难,需要秘书为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然而,这一次毛主席破例要求亲自查看报告,当毛主席看到受灾情况极为严重时,双手禁不住颤抖,眼中已是饱含泪水。
艰难地阅读完后,毛主席将华国锋叫到床前,就抗震救灾面授机宜:
“尽快去唐山,代表我慰问灾区的人民,安置好灾民的生活!”
毛主席的指示简短,却高度凝练,核心要旨只有一个:赶快救人。
而在此之前(7月30日),陈副总理接到指示,率领中央慰问团先期抵达了唐山空军机场,慰问团一路上看到的情景真是惨不忍睹,正在自救中的唐山市民和解放军官兵看到毛主席派来的慰问团,都激动地拥上前来。毛主席给大家带去了精神的力量,大家都表示,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由于唐山大地震尚有余震,华国锋为了保障首都及毛主席的安全,一直在主持工作。及至8月3日,华国锋综合多方面消息,认为北京地区并无地震的前兆。
基于此,华国锋向毛主席报告,正式提出申请要前往唐山参加慰问活动,报告送达毛主席处不到一个小时,毛主席就同意了华国锋的请求(在早些时间,毛主席亲自任命华国锋为中央慰问总团团长)。
彼时,唐山地区情况不甚理想,唐山机场基础设施受地震影响,地面指挥人员只能靠目测指挥飞机起降,危险系数还是有的。对此,华国锋说道:“不能再等了,别人能去,我也能去。”8月4日上午,华国锋乘坐伊尔18专机,顺利飞抵唐山。
专机降落之际,华国锋从机窗往下看,场面触目惊心:工业重镇唐山已经被夷为平地,震中路南区已无完整房屋。此时,距离大地震已过去八天,参与抗震救灾的指战员,不放弃一线生机,全力以赴抢救废墟之下的灾民。
天佑唐山,一百二十多万市民中,六十多万人被埋在瓦砾之下,经过紧张施救,四五十万人顺利脱险。
华国锋在机场慰问完部队后,匆匆吃下了一顿中午饭:方便食品、大饼、浑浊的井水……华国锋边吃边听汇报,急灾民之所急,想灾民之所想,问的全是事关民生的事情。吃完饭后,华国锋马不停蹄地乘车前往市区,要把毛主席的慰问第一时间告知唐山市民。
进入市区后,华国锋眼见满目疮痍的唐山,踏着瓦砾一步一步地走着。华国锋就是在瓦砾碎砖上,向唐山市民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
令人动容的是,余震发生的时候,屋架倒塌伴随着响亮的轰鸣声,华国锋仍然坚持演讲,鼓励灾民一定能战胜自然灾害……
华国锋深入基层,不放过一个细节,特别是在与工人们并肩而坐交谈的时候,掰着手指头跟工人们商量如何进行恢复生产,怎样进行灾后重建。工人们深受启发,化悲痛为力量,大震仅仅10天,开滦煤矿就恢复了正常生产,铁路也随之通车。
华国锋不顾生命危险,深入灾区了解灾情,为抗震救灾提供了一手资料,对于灾后重建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毛主席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依旧心系灾区群众。8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通告》由毛主席亲自审阅签署,根据毛主席机要秘书张玉凤的回忆:
毛主席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就是他在病重期间,批阅的这份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报告。
正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唐山抗震救灾中时,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再一次将国人带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9月9日,零时10分,毛主席溘然长逝,此时,中华大地,万人痛哭,毛主席走了,我们的主心骨走了,人民该怎么办……
在《唐山大地震》中,大人们哭着给孩子们佩戴胸花,就是毛主席去世后的真实写照。神州大地刚刚经历一番震动,又痛失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怎不令人伤心欲绝?
以史为鉴,我们可以从唐山大地震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作家钱刚是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在《唐山大地震》一书中写道,唐山大地震前夕,唐山街头鲜鱼数量一反常态地增多,且价格极为便宜。不仅如此,还有人发现鱼缸里的金鱼迫不及待地要跳出鱼缸,就算是放进去,竟然会尖叫不止。
如果说,这样的地震前兆还不够明显,那么,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村民在地震前3天发现的异常,就再明显不过:亲眼目睹一百多只黄鼠狼,大的叼着小的,不顾一切地进行大转移。最离奇的是,黄鼠狼根本不怕人,就算是被打死,也要向村里转移。
唐山大地震前夕,如此这般咄咄怪事并不少见。援引1979年出版的《唐山地震》统计数据,地震工作者在震后,对唐山地区及周边各县进行了大范围的摸排调查,地下水宏观前兆异常达868例,动物宏观前兆异常达2093例,其中,鱼的反应最明显也最为直接,占100%。
以上这些,都是地震来临之前,生物异常、水异常、地气异常、地声异常……可惜,由于当时科学知识有限,并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对此,《唐山警示录》作者张庆洲无不痛心地表示:“我们实在不应该轻易否定大自然给我们的提示。”一言以蔽之,平日里多学一些应急救援知识,绝对没有坏处,一定要做到“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时无备……”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一件小事。笔者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唐山大地震的回忆诗词。其中一首诗,写得情真意切,特摘录如下,以告祭二十四万亡灵:
天崩地裂四十载,几度惊魂在梦乡。
刹那凤城天地阔,唐山历尽是颓墙。
死别非是伤情事,失怙车行最断肠。
竟有涅槃飘逸语,岂知人鬼共苍凉。
这首诗算不上上乘之作,可笔者特别喜欢最后一句。此诗为何?诗人抨击了一些文人墨客的无病呻吟,竟然将民族伤痛称之为“凤凰涅槃”。
我们再回到1976年,这一年,全中国人都哭了,周总理逝世、朱德老总逝世、唐山大地震、毛主席逝世……这一年带给国人的烙印,将永久载入史册,但“多难兴邦”,正是我们从这一年走来,在后来发生的“九八抗洪”、“汶川地震”、“武汉抗疫”……众多灾难中,国人同舟同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战胜的困难。
因为啥?因为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一个民族凝聚力,一个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
是故,诗人发出了“岂知人鬼共苍凉”的愤慨。抚今追昔,我们还能感受到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任何困难都压不垮威武不屈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