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在当年的抗美援朝朴达峰阵地上,屹立着一座英雄的坟冢,墓碑上刻着中国战士柴云振的英名。在朝鲜军事博物馆的墙上,悬挂着一幅中国战士的素描画像,那是中国战士柴云振的“遗像”。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战士柴云振并没有百分百确定已经牺牲。因为在当年那场惨烈的战斗结束后,英雄战士柴云振就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生死不知。
柴云振素描“遗像”
1980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来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30周年的纪念活动,回忆起峥嵘岁月,金日成满含期翼地问邓小平:“志愿军十五军的那位战斗英雄柴云振找到了吗?”
当年的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正好在座,他叹了口气遗憾地回答说:“虽然部队一直在寻找,但是柴云振至今还是音讯全无。”
听到这话,众人都沉默了。邓小平坚定地指示说:“加大寻找力度,只要柴云振还活着,哪怕是大海捞针也要把他捞起来!”
柴云振到底是生是死呢?如果他还活着为何这么多年都没有跟部队联系过?他曾经在战场上经历过什么?中朝两国的领导人为何都如此迫切地想要找到他呢?
朴达峰战斗打响
1951年抗美援朝之战,美军抓住我空军力量薄弱的缺点,屡次派遣飞机炮火轰炸我军运输线。我军后勤遭到重大打击,几度陷入物资耗尽的不利局面,伤亡一度增大。
危急时刻,彭老总当机立断决定将所有部队暂时撤退到“三八线”以北休整后再图后续。
然而,时任“联合国军”司令的李奇微察觉了我军的意图,趁着我志愿军分批撤退时突然逼近意图收缩战线一举围攻我志愿军。
李奇微
面对敌军的强势围攻追击,彭总司令下令第三兵团十五军取消撤退行动、迅速占领战场要点阻击敌军,尽全力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
当时由于敌军的封锁,十五军所剩的弹药粮食也已经所剩无几,但是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还是坚定地接下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要能够阻击敌军顺利掩护主力部队完成北撤,整个十五军战士都做好了誓死斗争到底的决心!
军长秦基伟经过分析后发现,此战的重点在于朴达峰的阵地。朴达峰是敌军进犯金化的必经之地,只要守住朴达峰就能成功阻击敌军,为大部队的北撤争取宝贵的时间。而一旦朴达峰失守,整个战场的志愿军战士们都将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敌军的炮火枪口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果不其然,5月28日天还没亮,“联合国军”两个连的兵力就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率先抵达了朴达峰脚下。第二天,敌军仍然在观望布局,没有着急发起进攻而只是试探性地向我军阵地发射了几枚炮弹。
秦基伟
5月30日,筹谋了几天的“联合国军”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了猛烈的进攻,朴达峰战役的号角正式吹响。
死守朴达峰!勇斗美国黑人兵!
当时进攻的“联合国军”数量众多,数倍于我军,并且还携带着充足的炮弹和枪药。战斗一打响“联合国军”的攻势就非常猛烈,炮弹源源不断地炸响在战场上,敌军发起数次猛烈的冲锋。
负责守卫朴达峰阻击敌军的是我十五军四十五师三营,看着兵力、装备都远超自己的敌军所有的三营战士都知道这场仗不好打。然而,真正的勇者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3营所有的战士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誓与阵地共存亡!只要我3营还有一人活着,敌军就抢不走我们的阵地!
炮火声响彻天际,志愿军战士们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战斗打了整整一天,敌军被3营战士击毙了150多名却依旧没能前进一步。
失败让敌军恼羞成怒,他们悍然出动大量的飞机和火炮,对我军阵地展开了长达9个小时的狂轰滥炸。朴达峰阵地遍地狼烟,一片火海。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在五天五夜的激战中,敌军接连发起数十次猛烈进攻,但都被我军战士打了回去。
激烈的战斗造成重大的伤亡,随着战斗的进行,局面对我军越来越不利。6月4日开始,敌军再度加大进攻,我志愿军7连和9连的战士们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阵地最终失守。
战斗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若再不及时发起反攻,朴达峰阵地将彻底落入敌手。3营营长武尚志当机立断下令八连七班班长柴云振带着班战士们前去夺回失守的阵地,堵上防守缺口!
接到任务后柴云振并没有立刻冲上阵地发起反攻,而是守在一旁仔细观察敌军的防守情况和漏洞。很快,柴云振就眼前一亮,他发现了敌军的防备弱点!
柴云振带着战士悄悄地迂回到敌军后方,利用敌军的防守漏洞出其不意发起反攻,很快就顺利地夺回了第一处阵地。丢失阵地的敌军非常愤怒,开始疯狂报复我军战士。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接二连三的牺牲,到了最后阵地上就只剩下柴云振和另外3名战友了。
柴云振
四个人,面对浩浩荡荡的敌军显得是那么无力和渺小。柴云振知道正面对抗自己没有一丝希望,越紧急的时刻他越是冷静,最终柴云振拍板决定铤而走险——擒贼先擒王,捣毁敌军指挥部!
胆小心细,敢想敢做的柴云振将他们4个人分成两组,分别从两侧扑向山头阵地,而这里正是敌军指挥所所在之处。在战友的掩护下柴云振犹如神兵天降,打得敌军措手不及。
在渡江战役中一直做机枪手的柴云振枪法十分了得,他冲进敌军指挥所后端起枪首先就是一枪击毙了敌军的指挥官。而后,柴云振端着机枪就像是个大杀器一样在敌军指挥所内疯狂开枪扫射,大范围地收割着敌军的生命。
在柴云振的扫射下,敌军指挥所被成功端掉。但是,前线的战斗依旧激烈。战斗打到最后,所有的战斗都牺牲了,只有柴云振还不知疲倦地端着枪瞄准源源不断扑上来的敌人。
战斗打到第七天,4个高大的美国黑人士兵端着枪再次向柴云振所在阵地发起冲锋,很快就冲到了距离柴云振不过20米远的地方。极致的危险境地中,柴云振临危不乱,他稳稳地将手指扣向扳机,砰砰砰三声枪响就将3名敌军击倒在地。
就在这个时候,剩余的那名敌军也冲到了眼前,柴云振扣向扳机,却发现冲锋枪中的子弹已经打光了。柴云振一把扔掉冲锋枪冲到仅剩的黑大个面前当即展开了肉搏战,黑大个自持自己力量大个子高,也打着要活捉柴云振的如意算盘。
两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挥舞着拳头打着这场生死之战,战斗的热血在柴云振的血管里燃烧,双方一时间竟然打了个平分秋色。就在这个时候,黑大个突然抽出一把匕首狠狠地刺向被自己压在身下的柴云振。
柴云振反应很快,他灵巧地侧身躲过了闪着寒光的匕首,顺势将黑大个掀翻在地猛地挥动着双手猛锤黑大个的脑袋。然而,黑大个凭借着体型和力量的优势再次挣脱,双方再次缠斗到了一次。
柴云振趁机伸出手指去扣黑大个的眼睛,然而黑大个却将头往上一仰张口直接将柴云振的手指咬了下来!
柴云振
十指连心,断指的疼痛让柴云振瞬间眼前发黑,黑人士兵趁机抓起地上的一块大岩石便往柴云振头上猛砸,很快就将柴云振砸得头破血流,失去了意识。
黑大个一看柴云振停止挣扎,以为自己已经将他杀死,便松开了手匆忙往山下跑。然而躺在地上的柴云振似乎是知道自己还不能死,强韧的意志支撑着他睁开了被血糊住的双眼。
柴云振使尽全身仅剩的力量捡起身边掉落的敌军的枪支,朝着跑出近百米的黑大个猛地扣下了扳机!一声枪响,黑大个应声倒地,看到这一幕的柴云振终于支撑不住昏迷过去。
柴云振拼死守住了阵地,成功守住了我军前线指挥部和后方医院的安全,为主力部队的北撤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战斗结束后,志愿军总政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勋章,记特等功一次。
然而,柴云振却没能亲手领取属于自己的勋章和荣誉,因为战斗过后,柴云振就下落不明,部队屡次寻找也没能找到他的音讯。
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柴云振!
抗美援朝胜利后中朝双方始终记得为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我军一直在寻找柴云振的下落但是却始终没有任何线索。
1980年中朝领导人再次提起后,邓小平亲自下令要不计一切代价,哪怕是大海捞针也要找出柴云振的下落。秦基伟也表示说想尽所有办法一定要找到柴云振。
邓小平
然而,柴云振真的还活着吗?当年那场战斗中他伤势惨重,众人不确定他是否有活着走下战场,也不知道他惨重的伤势到了后方医院能否救治回来。而且,如果柴云振真的活着,他为什么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联系过部队呢?
寻找柴云振的任务交到了十五军军史编写组组长李天恩的身上,当年抗美援朝时李天恩是十五军的记者,还曾经撰写过柴云振的事迹报道。
然而李天恩却从来没有见过柴云振,组织上将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李天恩感到责任重大,不知道从何开始。军史编写组经过商讨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通过战友找战友。
军史编写组的同事们认为,战友们之间通常都会保持着联系。虽然柴云振如今下落不明,但是如果他还活着很可能也有战友知道他的消息。这样从战友的关系网入手,也许能有所收获。
果不其然,很快就迎来了好消息。通过调查寻访军史编写组的同志找到了孙洪法——当年将柴云振背下战场的战士。
柴云振(右)
军史组工作人员温铁汉当即动身前往山西运城,见到了孙洪法。听到他的来意,孙洪法歉意地说,自己这么多年也没有柴云振的消息。
孙洪法回忆说:“当时我把柴云振背下战场的时候他已经昏死过去了,头上、身上全是上,衣服都被血染透了,他的一根手指头也断了。我将他送到救护所后就回到了战场,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
线索到这里又断了,温铁汉追问道:“那你知不知道他是哪里人?老家是哪里的?”
孙洪法摇了摇头,“朴达峰战斗前不久柴云振才调来我们部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没有听他说过老家是哪里的,部队里的其他战友也不怎么清楚。”
温铁汉不愿意放弃,问道:“那你应该跟他说过话吧,你还记不记得他说话是哪里的口音?”
这次孙洪法没有再摇头,他眼前一亮,肯定地说:“四川!他的口音跟我一个四川战友的口音一模一样!”
柴云振
温铁汉的山西之行最终只得到了这些信息,他有些失望。但是李天恩安慰他说这些已经是很明显的信息了,不如去四川省民政厅去查下有没有柴云振的信息档案。
温铁汉一听又觉得看到了希望,他当即又日夜兼程地赶到了四川省民政厅。然而,在民政厅同志的协助下温铁汉翻遍了所有的档案最终也只找到了一个“柴云正”的名字,其他的信息一概没有。
柴云振,柴云正,一字之差,他会是自己要找的人吗?
李天恩听完温铁汉的汇报后认为这个柴云正很可能就是大家在找的柴云振,他建议温铁汉在《四川日报》上刊登一则寻人启事,如果柴云振真的在四川,他看到了应该会联系部队。
几天后,《四川日报》上刊登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战斗英雄柴云振。
寻人启事刊登后,温铁汉便焦急地留在四川等待回音,然而一天天过去,柴云振依旧没有丝毫下落。不久后,温铁汉只能无奈地离开四川回到了部队。
失败的阴云笼罩着军史组,大家忍不住想:难道之前寻找的方向都错了?还是说,柴云振已经不在人世了?
找到柴云振!
就在军史组同志们陷入绝望的时候,1984年9月的一天,军部司令部值班室却给温铁汉打电话说门口来了一个老汉。老汉声称自己就是报纸上要寻找的战斗英雄柴云振,想要跟领导们见面谈谈。
听到这个消息,温铁汉惊得立刻站了起来,他和李天恩当即跑到军部大门岗哨处亲自迎接。当众人赶到的时候,就看到那里站着一个农民老汉,穿着一身粗布衣服,头上还戴着一顶劳作时的草帽。
见到李天恩等人,老人郑重地敬了个军礼,而后伸向口袋想要掏出了自己的证件。他边掏出证件边解释说:“前几天我儿子在报纸上看到了你们登的寻人启事,我才知道部队在找我。其实,我也不敢确定你们找的就是我。但是如果真的是我的话我还是得来这一趟,不能再麻烦国家找我啦。”
柴云振与儿子
说完,老人将手中的复员证和残疾证交给了李天恩查看。然而,当众人打开证件却发现老汉的名字处写的是“柴云政”。既不是“柴云振”,也不是“柴云正”,又一个一字之差,老汉会是大家寻找的人吗?
李天恩将老汉应到了军部办公室,与他详细聊起了当年的朴达峰战役。这一聊不打紧,越聊众人越肯定,老人就是“柴云振”!
老人虽然年纪很大,但是记性很好,目光依旧十分明亮。当年的战斗似乎还近在眼前,柴云振所说的情况跟大家掌握的信息完全吻合!老人伸出手来,给大家看了看那根断指,这条信息也与孙洪法的描述完全吻合!
而后,老人摘下了头上的草帽,众人才发现他的头上遍布着狰狞的伤疤。这些伤口,这些回忆,众人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当年惨烈的战场,见到了那场生死搏斗,所有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老人却笑着安慰大家说都好了,他还开玩笑说:“就是这些伤疤有些麻烦,人家剃头都只收3分钱,我却要5分,剃头师傅说伤疤太多了不好剃呢。”
柴云振
李天恩偷偷擦去眼角的眼泪,问出了所有人的疑问:“老先生,战斗结束后你去了哪里呢?这么多年怎么都没有找过部队啊?”
老人回忆说:“当年我在战场上昏死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就已经在医院里了,护士跟我说我被送到了内蒙古包头市部队医院抢救了好几天。我在医院里养伤养了一年多,等我伤好出院的时候已经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老人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当时部队还在朝鲜打仗,我又落下了残疾,就不想给组织上再添麻烦了。后来我就自己办理了复员手续,回到了老家。”
说到这里,老人骄傲地说:“虽然不能上战场打仗了,但是我在家乡一样能为祖国做贡献,这些年我在家乡种地干得也很好,也带着乡亲们富裕起来了。”
老人郑重地跟大家说:“我来部队也只是想见见战友们,不想再麻烦国家找我啦。我有手有脚过得很好,不需要国家养我的。”
柴云振(右)与战友
老人的话让众人非常感动,这位伟大的战斗英雄,始终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将自己看得很轻很轻。
众人几乎已经可以百分百肯定老人就是战斗英雄柴云振,但是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决,那就是这个有一字之差的名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后来,组织上经过查证才知道其中的缘由。原来,战斗英雄柴云振刚开始到警卫连时名叫柴云正,文书董贵臣在写花名册时将他的名字登记成了“柴云政”,他后来便一直用的这个名字。
然而,后来他被调到了八连,负责登记的人因为董贵臣的山东口音,以为他的名字是“柴云振”,便登记了下来。
谜题解开了,老人就是战斗英雄柴云振!
柴云振(左)
李天恩是个谨慎的人,为了确保此事的万无一失,他又将孙洪法找了过来,安排了一次出其不意的见面。
当孙洪法踏进屋里时,他紧紧地盯着老人看,激动地冲上前问:“柴云振?你是柴云振?太好了你还活着!”
老人也非常激动,他攥着孙洪法的手哽咽着说:“孙洪法?太好了,你也活下来了!”
多年前的战友终于相见,场面令人泪目,老人的身份也确定无疑!
成功找到战斗英雄柴云振的消息被全国的报纸媒体争相报道,人们为英雄的生还激动不已。而后,中央军委为柴云振补发了“一级战斗勋章”,这枚光荣的勋章和荣誉在迟到几十年后终于被交到了主人手中。
中央的领导们也非常开心,秦基伟激动地多次邀请柴云振到自己家里做客。这两位一同经历了朴达峰战役的战友把酒言欢,回忆当年,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朝鲜方面也一直记挂着英雄,1985年10月,柴云振等战斗英雄应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邀请访问朝鲜。金日成看到柴云振非常高兴,他两次接见柴云振,还为他颁发了“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访朝期间,柴云振在朝鲜军事博物馆见到了那幅自己的素描“遗像”,他笑着说:“既然我还活着,这个遗像可就不能挂了,我得带回去啊。”
之后,经朝鲜方面同意,柴云振亲手将这幅“遗像”揭了下来。
英勇无畏、舍生忘死,将祖国放在第一位,将生命奉献给国家,柴云振是当之无愧的战斗影响。然而,当有人称呼他为英雄时,他却说:“我算什么英雄呢,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才是最应该被歌颂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