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耳东陈
编辑|吴怼怼
变味了。
《欢乐颂3》官宣「新五美」后,面对全员大换血的新阵容,微博热评第一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既然原班人马全部换了,干嘛还用原名」。
虽然根据目前透露的剧情简介可知,故事依旧发生在欢乐颂小区,五位主角依旧是住在同层三套房不同阶级的姑娘,她们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依旧成了好朋友,这和《欢乐颂》前两季设定如出一辙。
但,旧瓶装新酒,能兼容吗?
毕竟在此之前,《还珠格格》《家有儿女》等家喻户晓的系列剧,都因第三部换了部分主演,使观众难以入戏,最终导致系列剧无法继续走下去。
就算没经历换角风波,生命线很长的国产系列剧奇观《爱情公寓》,也在第四季之后颓势明显。
还有《琅琊榜》这种制作精良的权谋大剧,在众期待中产出第二季,延续高口碑的情况下收视却不似预期。
似乎只有《大江大河》,在第一部收视口碑双赢的基础上产出第二部,依旧稳健,但第三部究竟如何,依旧是个未知数。
纵观国产系列剧,会发现能熬过3季的少之又少。
01 系列剧无规划
不少后来成为系列的剧,其实前期策划时,并没有做系列的规划。
这种大故事梗概不明晰的做法,是导致系列滑坡的重要原因。
《还珠格格》是代表。
琼瑶1997年去北京时,路过公主坟,听了个乾隆收义女的故事,觉得有意思,回去之后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还珠格格》。
这是琼瑶从苦情戏转喜剧的初试水,本以为在当时历史正剧占据市场的环境下,观众不会喜欢披着历史外衣天马行空的青春剧,没想到播出后,创造了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收视纪录。
押中宝的台湾中视看到收视成绩,请琼瑶再写一部续集。琼瑶一开始不愿意,但在中视的契而不舍和观众的超高呼声中,还是开始动笔了。
《还珠一》1998年播出后,《还珠二》1999年紧接着播出了。创作时间紧密相连,保证了故事调性相对统一,第二部播出后,收视率在两岸三地比第一部更好,于是团队决定再拍第三部。
但前期规划没做好,放在清朝却架空历史的故事背景下,人物的发展很快遇到瓶颈。
琼瑶写第三部时,正经历了父亲过世、台湾洪灾以及911事件,接二连三的灾难让她的创作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第一第二部轻松诙谐无厘头的喜剧调性相比,第三部加入了战争、婚姻等沉重话题,与之前的故事格格不入,再加上演员大换血,经典剧《还珠格格》止步于第三部。
架空历史的《还珠格格》创作艰难,有历史依据的《神探狄仁杰》没能避免难产。
作为我国侦探电视剧的翘楚,《神探狄仁杰》第一部以紧密逻辑抓住观众的心,但推理悬疑类费脑子,三部之后,观众习惯了狄仁杰推理的套路,编剧团队的后续乏力,让第四部失去新意,故事难再讲下去。
《快乐星球》的惊艳与衰落,也是同理。
历史架空、推理悬疑、科幻等类型,不仅费脑洞,制作经费还高,天马行空的创意有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相比之下,依托于现实基础的情景喜剧,制作成本低,滋生故事的土壤也更丰沃。
所以,《家有儿女》《爱情公寓》《乡村爱情》,三种根植于现实土壤、面向不同群众的系列剧轰轰烈烈地来了。
但就算有丰富的创作土壤,能跟着现代社会发展与时俱进,这些电视剧,还是在不可控因素出现时,告别了辉煌。
02 演员可遇不可求
系列剧,选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友记重聚》特辑中,以演员身份出现的几个人,让剧粉难分清究竟这是演员还是角色。
但找到与角色契合度高的演员并不容易,就算找到了,长期合作也很难。
《家有儿女》选角时,先定下了三个小演员,拍了两部200集。拍到第三部时,杨紫正巧面临中考,还是小朋友的她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没有过多话语权,在父母「以学业为重」的要求下,她没能再演小雪。
看惯杨紫演小雪的观众,实在难以适应新演员,《家有儿女3》比前两部,口碑也开始滑坡。
同样的还有《还珠格格》换角事件。
原班人马演《还珠三》是早就商定的事情,但开拍前,琼瑶剧本未能如期写好,等剧本磨好时,赵薇林心如等人都已经进了新剧组,很难抽身,琼瑶不愿意多等7个月,于是重新物色了演员。
这个操作,打破了观众心中小燕子紫薇永琪的印象,面对新演员,总觉得难以接受。
杨紫是被动放弃小雪,而赵薇等人是在阴差阳错中,主动选择放弃了《还珠格格》的角色。
因为系列剧播出时间长,会对演员造成角色固化。
赵薇虽然靠小燕子红遍大江南北,但总禁锢在这个角色里,对她未来的演艺之路而言,其实是种束缚。
这个束缚不仅适用于赵薇,也适用于《乡村爱情》里的所有演员。
赵四、刘能、谢大脚等角色,即使不看《乡村爱情》的人也略知一二,但出了这个戏,演员叫什么,大多观众答不上来。
从2006年到2021年,15年间出演的13部系列剧,早让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即使后来他们出演其他作品,《乡村爱情》的角色早已有了烙印。
对于在东北乡村土壤中发展的《乡村爱情》系演员而言,这算是一种角色和演员的互相成就,但要系列持续发展,还需要演员戏外不作妖。
反面例子是《爱情公寓》。
演员整容的整容,出轨的出轨,负面缠身的剧组,让剧粉即使打开怀旧滤镜,依旧难对已经变了的面孔,找回当年的感觉。
戏里的好男人曾小贤在戏外婚内出轨,角色光环碎了一地。
从此看陈赫出现在《爱情公寓》,喜剧之外又多一份真实的唏嘘。
角色可信度降低了,与观众之间的粘性就变小了。
除此之外,同在一个剧组,演员之间要保持和平稳定的关系,也是剧组不分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不得不提《欢乐颂》戏外,刘涛和蒋欣闺蜜反目。
八卦故事不赘述,从结果来看,二人关系的破裂,确实是《欢乐颂3》难用原班人马的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回归现实利益,戏份差不多的演员,会因为片酬问题与剧组闹崩,而明星不同时段上涨的片酬,也是系列剧制作成本增加,从而制作难度增加的一大现实。
《老友记》主演愿意不计利益得失,所有人用同样的片酬,但这毕竟是独一份的佳话。
在娱乐圈的名利场,多得是,为利益反目的现实。
因此,伴随系列剧的,总是换角、撕番等关键词。
合适的演员本就可遇不可求,留住合适的演员,更是难上加难。
03 创作团队的失焦
2018年《爱情公寓》要做大电影,金世佳和王传君都表示不参与,而且在采访中,说出了对电影的不看好。
这引起了《爱情公寓》剧粉的不满,骂他们忘恩负义,不懂回报。
但客观来看,他们拒绝主创团队消费这个IP,其实无可厚非。毕竟创作团队,在逐渐成名的这些年,也确实失去了初心。
汪远和邹杰,从一开始借鉴国外经典情景喜剧,致敬《老友记》《老爸老妈罗曼史》,逐渐为了省脑细胞,变成明晃晃的抄袭。
B站UP主残狼之卑2016年起,制作了47期《爱情公寓》抄袭史视频。
创作上的投机取巧把这个国产系列大IP定在耻辱柱上,然而主创依旧不思进取。
用与剧风马牛不相及的同名大电影割粉丝韭菜,把《爱情公寓5》拍的像电商平台硬广,这个团队,在圈钱的路上吃相越来越难看,最终吃尽了《爱情公寓》的红利,也把一个经典系列剧,搞得晚节不保。
失去初心的,当然不止《爱情公寓》团队。
事实上因第一部戏拿到更多赞助后,系列剧主创团队,都难逃被资本裹挟。
拿国剧良心《琅琊榜》来说,续集的制作周期也仅仅用了5个月,与第一部相比,差了整整四个月,虽然制作依旧在线,但借着旧名说新事,收视并未达到预期。
同样是正午阳光出品的剧,《欢乐颂2》相比第一部,也缩短了制作周期,植入36个品牌,活生生把都市生活,变成了广告片。
对接多个赞助商后,为了更软的植入广告,让商品有更长的展示时间,情节只好大肆注水。
本来就难讲的系列剧,故事越讲到后期,就越容易面临发展乏力的困境,大量的广告植入下,情节难免为一个个广告做妥协。这样一来,电视剧越变越长,属于人物发展的必经逻辑,却被植入广告分走了精力,最终故事难讲好。
根植于现代的都市情景剧,既得益于现代的即时性,能让故事更丰富,也会困于当下的局限性。一旦当局者迷,创作出来的东西,必然难以服众。
那么回到开头的《欢乐颂3》,全员换血后,故事还能说好吗?
没了孔笙把关的《欢乐颂2》,已然肉眼可见地失质,这次简川訸独立执导第三季,换了新名的人物设定严格对标前两部,能有什么新意?
蹭IP的嫌疑,似乎大过了系列剧的意义。
他们利用已成形的IP与合作过的熟悉演员计算利益最大化时,或许也该想想《武林外传》没续集的意义。
2006年时,《武林外传》热播,观众看完不过瘾,喊话导演拍续集。
尚敬和宁财神都拒绝了。《武林外传》团队拍摄期间积累了深厚情谊,但大家更知道,回不去了。
他们不可能回到名不见经转的时期,一群人坐在屋里为一句台词磨6个小时。
剧爆了,意味着大家都走上了人生的加速道,再慢下来,不可能了。
不如就让观众把第一次看《武林外传》时捶胸顿足的欢乐,演变成后来看《武林外传》时共有的怀念。
这是他们对创作的尊重。
系列剧难做,有现实层面的难,也有利益照进人心时,难免急躁忘本的难。而如今这个市场,不怕系列拍到第四第五季,就怕从一到终,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