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算是近年来口碑相当高的一部谍战剧,前段时间补了半截课,因为半途弃剧了,具体原因不说了,就说说我认为的最大的败笔和漏洞——情报员和发报员怎么可能在一起!
谍报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情报员,尤其是那些潜伏在对方阵营中的,他们是获得情报的来源,最大限度保护好他们的安全是谍报工作的重点之一,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情报员来做。
想象中的流程应该是:情报员获取情报之后,交给交通员,由交通员负责向上级组织传递,这个环节之中送、接情报的双方很可能从未见面,交通员只负责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取一份东西,甚至有可能连情报内容都看不到。情报到达中转地之后,首先要有专人负责读取,判断应该送到哪里,这个专人地位就比较高,通常是整个情报体系的领导者,之后进行处理,非必须原件送达的可能会重新誊抄,这样情报即使被截获,也完全失去了情报员的痕迹,不至于使情报员暴露。如果这份情报只需要短距离传递,那么通常继续由交通员负责递送,同样,交通员也未必能知道情报内容,特别简略的内容比如“敌人要在某日某时搜捕”,可能就只需口头传送,无法口头传送的才会使用暗语、暗记等,由交通员送出。如果需要电报发出,这份经过重新誊写的情报就会交给译电员,该人也是情报体系的核心人员,掌握译电密码本,负责按密码本把文字情报转换成莫尔斯码,之后同样会销毁原件。翻译好的莫尔斯码电文再由交通员送出到发电员。发电员接到的就是莫尔斯码的电文,因为没有密码本,根本不知道自己发出的内容是什么,只是按照莫尔斯码发出。
整个传递过程之中,交通员是情报员、领导、译电、发报彼此之间的唯一联系,发报员是整个体系中易暴露的成员,因为发报员搞出的“动静”最大,如果不是前面几个环节出了叛徒,或者被“瞎猫撞死耗子”撞上,通常只有这个口子可以“破获”整个体系。
《悬崖》中把一个经验不足的发报员和最核心的情报员放在一起,简直就是毫无地下谍报常识了,好几次周乙都因为发报身处险境,队伍是“精干”了,但周乙的“上级”就毫无作用可言,除了“指手画脚”没别的作用,而且周乙被“暴露的可能性极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万一被抓捕前没有毁掉密码本,所有使用该密码本的情报都将成为“免费赠送”。就好比当年英国人得到了德军密码机一样,知道送出的情报内容是什么,就有了追踪情报来源的线索,地下谍报网被连根拔起都有可能。有人会说,因为周乙的身份是个掩护,但是这么重要的谍报员怎么可能不全力保护?随便一个角落都可以安插的发报员,有必要动用这么重要的掩护吗?实事求是地说,发报员是随时可以替换的,其重要性与一个交通员差不多,甚至要低于译电员。唯一的差别就是属于技术人员,发电手法要快,能在最短时间内发出最多的莫尔斯码。
当年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报》,主人公李侠就是发报员,他开了一家糖果店做掩护,他接到译好的电文之后只负责发送,最后被敌人无线测向车发现,在最后时刻抓起电文稿吃了下去,避免电文稿上的线索引向译电环节,又砸碎了窗户向交通员发出了“此地已被破坏”的告警。这应该是比较符合谍报战线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