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警方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连云港公安民警辅警忠诚履职、逆行而上,他们奋战在封控区、隔离点、社区里、高速路口……以忠诚和使命传递着爱与希望,以勇敢和无畏诠释着公安担当。
朱英璋,中共党员,49岁,现任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新南派出所玉带社区民警。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被评为连云港市公安机关“李树干式派出所民警”。
3月5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连云港很多市民的生活节奏,疫情防控刻不容缓。
“进社区、进社区,马上进社区。”3月6日上午7时许,一向沉稳不爱说话的朱英璋突然“唠叨”起来。他拿着通宵梳理出来的居民信息,与两名辅警进行分工,并详细交代进入小区排查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朱英璋的辖区有玉带新村和祥生苍梧春晓两个小区,7000余名居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在他的努力下,辖区人员全部摸排到位,并顺利将辖区内30余名群众安全护送到隔离点集中观察。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一定不能开业,大家相互监督,有任何与疫情相关的线索随时和我联系。”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几天来,除了在小区开展防疫工作外,朱英璋还经常查看辖区的台球室、棋牌室,严格落实关停措施,向商户宣传防疫政策,争取他们的理解。很多时候一天忙下来,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目前朱英璋管辖的两个小区均被封控,早上6点开始,维护核酸采样点秩序、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及时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每天他要走3万步以上,确保社区每一处疫情防控都精准有效。
“大爷,为了安全请按照间隔距离排好队。”“小伙子,麻烦您把口罩戴好。”连日来,辖区3个核酸采样点,都能看到朱英璋和辅警忙着维持秩序的身影。自海州区出现疫情后,每次核酸采样现场,朱英璋都会一遍又一遍提醒居民戴好口罩、带上身份证、查看苏康码、保持安全距离,遵守检测秩序。遇到突发情况,他总会第一时间赶来。
3月9日下午2时许,刚刚准备吃午饭的朱英璋突然收到指令:辖区发现一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23号楼公寓楼需要立即封闭。接到任务后,朱英璋顾不上吃饭便立即赶到现场。这栋楼里有110户居民,一日三餐和生活必需品成为难题。为了疏导群众情绪,确保大家自觉遵守管控规定,朱英璋做好自身防护后,拿着喇叭来到居民家门外进行解释沟通。同时,将封控在楼栋内的160余人建立微信群,协调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和需求。“只要我们在,居民就安心。”朱英璋说。
汪源,中共党员,34岁,现任连云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州一大队副大队长、女子中队中队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被授予“省五一巾帼标兵”“省抗疫最美家庭”“新时代江苏公安交通警察标兵”等荣誉称号,所带领的女子交警中队荣记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请您出示健康码,把口罩戴好。”3月12日一大早,身着警服、精神抖擞的汪源就站在市区苍梧路郁洲路的十字路口,对所有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她与7名同事已坚守在执勤点超过200多个小时。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汪源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女子中队队员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3月5日,连云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市主干道、街区安排执勤警力,严格检查、管控城区路面通行车辆,对来往需要穿越封控区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劝阻。女子中队负责城区的2个交通管控点,接到任务后,汪源几乎一刻不停,和时间赛跑,组织人员执勤、安排集中住宿地、制定防控方案及人员调配……那一夜她几乎整晚都没有休息。
疫情防控岗位上,全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执勤制度,女子中队的队员分组值班,每个班组日均在岗时间超过12个小时。“执勤点值守听似简单,但实际上要做的工作很多、很细,因为现在连云港实行精准化疫情防控,所以执勤点管控上也要更加精准有效。”汪源说。
除了正常执勤外,每天休息时间里,她仍在两个执勤点来回督导,提醒执勤民警辅警注意事项、严格控制外出车辆人员、认真做好自身防护,遇到突发情况或问题及时协调、沟通。
路面执勤,汪源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练“站功”,一天执勤下来脸被寒风吹麻,腿都不能打弯,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都毫无怨言地坚守岗位。作为女子中队的负责人,汪源每天更是“白加黑”连轴转,既要严格落实“不漏一车一人”的各项防疫措施,又要兼顾合理调整执勤班次、交通安全和群众求助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她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小家”,即便每次9岁的孩子打来电话,她也寥寥数句便匆匆挂断,便转身坚守前线。“女儿需要我,疫情防控更需要我,只有‘大家’平安,‘小家’才能团圆。当前全体警力都在为早日清零而努力,相信很快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汪源说道。
“你们真严格”,这是汪源每天听到过往群众顺口的一句话,但看到他们微笑的表情,汪源和同事们知道这是对连云港公安的表扬。
于镇嘉,中共党员,42岁,现任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浦西派出所沈圩社区民警。曾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他的警务室获评连云港市公安机关“李树干式警务室”。
“于警官您太辛苦了,您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有于警官在我们感觉很安心。”“于警官,休息会吧,我们楼的居民都会配合您的工作。”每日,海州区万得园居民区的微信群里都会弹出这样的话语,他们口中的于警官就是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浦西派出所社区民警于镇嘉。自3月5日疫情发生以来,于镇嘉深入一线,配合社区开展摸排、查询、登记、上门等工作。于镇嘉总是说:“只要辖区能平安,我们苦点累点不算啥,疫情一刻不走,我一刻不敢放松。”
于镇嘉所在的沈圩社区,社区内有20多条街巷,是市区内少有的城中村,近1万名常住人口,进城务工人员较多,封控管理压力很大。在每天的走访工作中,于镇嘉悟出了自己的小窍门,相继组建20多个微信工作群,发动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一周多的时间里,他管辖的社区核查上门率达到100%。
在于镇嘉的精心管理下,社区变得井然有序。但是于镇嘉的眉头却开始紧锁,因为他通过上门走访及微信群中观察,发现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宅家上网的时间比较多,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也在增加。在他看来,疫情防控中还要做好防范诈骗的宣传。于是他第一时间与各个楼栋长联系,提醒居民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接听不明电话。同时,他多方搜寻最新诈骗手段、案例及预防方法,定期与防疫知识一起发送到微信群中,让防疫宣传与防范宣传同步传递到每一位居民身边。
日常工作中,于镇嘉还会协同社区网格员在4处流动人口较多的入口检查点轮流巡查,并对群众反馈的可疑线索进行认真核查,对于年老体弱的易感人群,于镇嘉采取上门走访,叮嘱他们注意个人防护、少出门。辖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大多居民足不出户,时间久了难免在家耐不住性子,这时于镇嘉会在休息时间在微信群里主动找他们聊天,排解大家的心结。时常,辖区居民看到凌晨1点,还在群里帮助群众答疑解惑的于镇嘉,总会劝他该歇歇了。每每这时,他都会说马上就睡,但转身又到另一个居民群里去查看大家发布的各种需求。
“于警官真了不起,他天天都在这里忙前忙后,很辛苦。”沈圩小区一位正义联盟志愿者说到于镇嘉时翘起了大拇指。
乌兰,中共党员,43岁。现任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新海派出所新潮社区民警。曾荣立三等功2次,获得个人嘉奖5次。
抗疫一线,社区民警有多忙?从她拨打接听的电话次数和休息的时间就能看出来。受疫情影响,辖区内多个小区采取临时封控管理措施。为保障群众日常生活,及时了解居民们的诉求,乌兰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发到了辖区各个网格群中,短短9天里,她接听电话2000多次,如果遇到突发疾病的居民,乌兰主动当起他们的“的姐”,及时送往医院救治。连日来,总有居民在业主群里喊:“你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民警!”
“乌警官,我老婆肚子疼,怎么办啊?”3月12日上午8时,乌兰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在她负责的小区里,有一位孕妇突感不适,但120救护车不能进入。情况紧急,乌兰立即穿戴好防护用具,驱车直奔这位孕妇家所在的小区。此时,这位孕妇眉头紧锁,表情十分痛苦。乌兰一边安抚家属一边将孕妇扶上车,火速赶往医院。“放松,别紧张,一会儿检查完打电话我再来接你。”乌兰不停安抚着,看着医务人员带着这位孕妇走进医院,她才放心离开。
为群众服务,乌兰保持时刻在线。当晚8时许,正在派出所汇总数据的乌兰突然接到求助电话,一位居民家中11岁的孩子身体突然不适,急需就医。有了上午的经验,乌兰再次做好防护来到居民家中,开车将其送到医院救治。来不及休息,她又开始在买药买菜群里忙活。
自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多个小区封控后,很多“老病号”外出买药成了一个难题。为尽快解决小区居民用药刚需,药品配送自然成为乌兰的“分内事”,每天都能看到她骑着“小电驴”穿梭在各大药房之间。结合实际情况,她联合社区干部、网格员等组成“购药群”,每日询问居民群众所需药品名称和数量,然后自己到药店购买再分批送到居民手中,在近一周的时间里,她的“接单量”就达到4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