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抗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了国民革命军18集团军由朱老总为总指挥,当时18集团军下辖三个主力师,分别是115师,120师,129师,每个师下辖1.5万人,后来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和人员的增加,八路军先后成立了五个纵队,形成了当时三个师五个纵队的战斗序列。这5个纵队是如何成立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首先是第一纵队,当时随着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抗日武装极速扩大,为统一指挥山东与苏北地区八路军各部队,八路军总部打算成立第一纵队,由徐向前担任纵队司令员,1940年徐向前返回延安,第二年第一纵队番号被撤销,而第一纵队的便被划入到山东军区序列下。
抗战胜利,山东军区一部分前往东北开辟根据地,后来就形成了东北野战军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留下了山东地区,在解放战争中,这一部分则发展为华东野战军。
原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过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第一兵团司令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其次是第二纵队,它成立于1940年2月,其主要目的是为统一太行山南部地区抗日武装的作战指挥,纵队司令员是赫赫有名的左权将军,在抗战时期他还担任过八路军参谋长,1942年5月他指挥总部机关撤退时,不幸牺牲,年仅37岁。
第二纵队成立一个月后,为加强冀鲁豫边区的抗日斗争和武装建设,纵队政委黄克诚又率领第二纵队部分兵力前往冀鲁豫边区,与冀鲁豫支队等部合编成立了冀鲁豫军区,由杨得志担任新的第二纵队司令员,1942年6月八路军第二纵队番号被取消。所属部队被划归到冀鲁豫军区序列之下,后来这支部队就发展成为了中原野战军的一部分。
杨得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历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了开国上将。
接着是八路军第三纵队,成立于1937年10月14日,是由冀中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整编而成的,这支纵队主要是负责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纵队司令员由吕正操担任。1943年第三纵队的番号被撤销,这支纵队一部分发展成了西北野战军,另一部分则发展成为华北野战军。
至于吕正操,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然后是八路军第四纵队,在抗战时期组建过两个第四纵队,第一支是1938年5月,由八路军第120师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整编而成。由宋时轮任司令员,1939年2月,部队撤销番号,第二支是黄克诚率领的第344旅和新编第2旅与新四军第6支队组建而成,由彭雪枫担任司令员,皖南事变后,第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后来发展为华东野战军。
第一支纵队司令员宋时轮在解放战争中历任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了开国上将,至于第二支纵队司令员彭雪枫将军在抗战后期不幸牺牲。
最后是八路军第五纵队,成立于1940年,由原八路军第二纵队的一部与新四军的一部整编而成,黄克诚担任纵队司令员,这位被陈老总称为“千里眼”的将军与3支纵队都有关联,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抗战胜利后第三师在黄克诚的率领下前往东北开辟根据地。后来第三师发展为东北野战军的一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黄克诚历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了开国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