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楼影院星标 ★”哦~
说到年轻的优质美剧,少不了《继承之战》。2018年第一季播出,如今第三季刚刚落下尾声,每一季都是精品。
在前不久BBC评选的《二十一世纪百大剧集榜单》中,它也挤进了第十名(前三名分为是:《火线》《广告狂人》《绝命毒师》)。
传说这部剧以默多克家族为蓝本,第三季结束,八十岁的家族掌门人罗根洛伊依然牢牢把控着家族的命脉,四个孩子被他玩得团团转,内卷了三季,依然没有赢家,只遭到老爸的痛骂:你来谈判,手上没有筹码,只拿着爱?
这部堪称最残酷的剧集当然是不相信爱的,它充分展现了一个内卷家庭的风范:爱算什么,不端把AK47对着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都不算是合格的接班人。
当一个家庭变成一个丛林社会,当一个家庭迷失在权力斗争缺乏爱的给养,当一个家庭失去家庭应有的功能,会发生的事,这部剧说尽了。
论精彩程度,这部剧是《纸牌屋》《权力的游戏》之后罕见的权谋大戏,剧情跌宕,局势时不时在一双看不见的翻云覆雨手中反转。刻画人性透彻,在权与爱的选择中,每个人都在异化甚至变态的道路上徘徊。但因为故事发生在家庭成员中,它的残酷比之前辈更胜一筹——被政敌算计,是日光下常事。但来自父母的阴谋与利刃,它摧毁的不是血肉,是内心。
罗根洛伊是白手起家的媒体大亨,大约因为穷苦孤儿的童年经历,他没有被正常家庭和风细雨的爱沐浴过,成长于街头,于是狡诈、圆滑成为他核心的性格特质,并被应用到任何关系上。
故事开始时,他已年届八十,社交媒体时代也轰隆隆来临,挑战着主流媒体的地位。所以,无论是为了稳定股东,还是为家族长远计算,他都要在家族内部找到下一任接班人。
但信奉权力就是生命的他不想失去权力,于是他以挑选为名,与孩子们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
故事一开始,一早内定的二儿子肯准备接班,但老头子改变主意,大力挫败了他的反抗举动。他把目光转向小儿子和小女儿,一会儿甜言蜜语:“你不接班,我就把公司卖了。”一会儿高压威胁:“你就这样和我谈爱?”
但无论如何包装,他对孩子的那些诱惑、挑剔、否定、评价与竞争,实质上都只是权力的角逐游戏,不是父亲帮助孩子成长的爱。他要的只是胜利,为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他可以拿孩子们的一切做代价。
很快,其他的孩子也在他钢铁捶打下溃不成军。有哪一个正常人可以通过这段暴君的精神蚕食之旅,还能保有健全的人性呢?
看了这个故事,我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二世祖的生活奇形怪状,明明他们享受着优质资源,却很难迸发与之相衬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家庭应该是讲爱的地方,亲人之爱是最天然与稳固的支持之网,引导孩子去使用自己的力量。但如果权力斗争成为主题,家庭成员之间以互相打压与攻击为主要行为模式,那么孩子很难得到滋养,没有空间长出健全的人格,力量都消耗在痛苦的权力斗争中,无力发展自身。
所以这样的家庭,很容易出现“弑父者”。
要么像肯一样,从四岁开始就想着推翻老爸的暴政,避免成为与他同样的人,同时忍不住讨他欢心,获得称赞。在这摇摆中,将自己撕裂。
要么像大儿子康奈和小儿子罗曼一样,彻彻底底堕入空虚的生活。在一片迷茫中,寄身于感官刺激或者畸形的关系,他们想在精神上把父亲的影子驱逐。
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希波不断地要和男权与父权的残酷作斗争,她痛恨父亲因为她不是男人,将她摈弃在继承者之列,于是一边模仿男性的行为,虽然穿着套装裙,但她思维、逻辑与策略都与父兄无二者,一边嫉妒兄弟们,找到任何机会,她都忍不住要向父亲证明,她才是最好的。
这部剧播出后,很多网友评论:终于平衡了,原来有钱人这么不快乐。其实这种家庭内卷,并不仅仅存在于巨富之家。许多平常家庭里,也处处是这种隐秘的权力倾轧模式,只不过程度不同。
有些父母,因为自身人格的不成熟,无法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天然样子,对孩子的性格、能力有各类的好恶比较。常常拿孩子去和他人作比,甚至刻意在孩子之间掀起竞争:谁更乖/学习更好/性格最活泼,我就喜欢谁。
甚至有些不成熟的父母,会和孩子展开竞争,比如在伴侣面前,争夺注意力。或者孩子的力量成长让他觉得恐慌,他会刻意贬低或削弱,好保持自己在权力结构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对于自身的特点就不能充分接纳,习惯性依循父母的价值观去打造,甚至是扭曲自己。同时,因为没有接受过多少爱意,于是习惯竞争,不懂得合作,更不懂得爱带来的放松、包容、支持与利他,变成一个竞争怪物。
这样的人内心往往是撕裂与脆弱的,他们会下意识地游离在寻找救赎,比如一个能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一段健康的关系。但由于强大的模式惯性,他们总会一次次逃回熟悉的模式中去。所以许多心理学家都把能突破原生模式成功自我救赎这条道路,叫做“英雄之旅”。
《继承者之战》中洛伊家族的四个孩子,正徘徊在这条路上,有些已经止步放弃,有的还在艰难寻找。
来自父母健康的爱,真是人生最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