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央视文化综艺《国家宝藏》讲述国宝前世今生故事,深受年轻人的喜欢,而那些为共和国作出贡献的老人,也是国家的宝藏。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针对国之大家的挖掘式纪实采访节目《吾家吾国》国庆期间播出5期特别节目,之后将双周更新。如何撰写这一“中国国家影像人物志”?《吾家吾国》节目主创向记者讲述了与那些“宝藏”人物打交道的故事。
像“钉子”一样钉在强大信念上
策划《吾家吾国》时,主持人王宁首先想到的人是袁隆平。当时,袁隆平在住院,家人通知他们等一等,没想到,最终等来的是袁老不幸逝世的消息。
这个节目同样没能等来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王宁曾经专访过许渊冲,在节目筹备方案里,打算陪他去一处他有生之年最想去的地方。“他的家人告诉我,他非常想去上海,那里有他的同事,他的学生。我们帮他约好了家庭医生,甚至我也在想,许老那么有童心,一定要带他去迪士尼看一看……”得知许渊冲突然离世的消息,王宁哭着告诉总导演。
这些老人年事已高,采访他们的机会可能转瞬即逝,这也使得整个团队在长达八个月的创作中,始终满腔热血,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没有一个人要放弃,所有人都像“钉子”一样钉在一个信念上,那就是这些“宝藏人物”应该被记录,他们走过的那段历史,绝不能被后人忘记。
在国庆期间播出的5期节目里,有101岁的“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陆元九,王宁去拜访他的那一天,正是他被授予“七一勋章”的日子。有92岁的中国第一位女指挥、中央歌剧院“终身荣誉指挥”郑小瑛,尽管年事已高,她还在为把歌剧推向大众而孜孜不倦地奋斗。有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原局长栾恩杰,就像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的《诗》所演绎的,这位航天人也会为家人写诗。90岁的“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依然美丽优雅,她不赶所谓的时尚,她眼里的时尚是“要让比例、大小、尺度、功能,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90岁的乐黛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她希望把美好的中国文学带到世界各地。
在王宁看来,记录这些“宝藏”人物的故事是与时间赛跑的过程,节目将持续推出第二季、第三季,一直“跑”下去。“我们梳理为共和国作出贡献的人物名字,发现这个名单是漫长的。当这些名字从历史的角落中被找到时,我们无比欣喜。无论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成本,我们都要找到他们,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以尊重为前提设计内容
《吾家吾国》每集约有30分钟,实际播出内容只有拍摄素材量的四分之一。“呈现内容有两个角度,一是家,一是国,要让当下的年轻人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希望我们呈现出的内容和传达的观点,与年轻群体是有共鸣的。”导演沈公孚介绍,《吾家吾国》拍摄周期不长,如果情况许可,节目组会把老人们带到合适的场景地点录制,比如常沙娜到了故宫等地。拍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比如栾恩杰只同意在办公室里拍摄,只能在办公室周围做场景设计,“采访这些老人,最大的原则是尊重他们的意见,再去设计节目的内容和桥段。”
乐黛云为人低调,为说服她接受采访,团队做了大量功课,几次三番发送的邀约文字几乎可以连缀成小说。“我们把她的故事融汇到了整个时代,放在中国文化传承的脉络里,希望她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讲述人,这一点打动了她。”王宁说。
与老人们接触的过程中,节目团队意识到,这些“宝藏”人物的故事无法被设计,只需忠实呈现他们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吾家吾国》总摄影杨帆介绍,节目采取主持人拜访老人的生活视角,让摄影无声无息地进入对谈。
作为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的陆元九回忆当年长征三号乙发射失败时,平淡地说起自己一天要吃比平常多四倍的安眠药,三个月几乎很少睡觉。栾恩杰回忆“巨浪一号”首次试验失败,仍然眼圈泛红说不出话来。对航天人来说,一次失败或许意味着无数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甚至在整个世界的航天格局中突然换了赛道。在这些跌倒后又努力站起的航天人面前,今天的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和抱怨,多么琐碎和不值一提。
《吾家吾国》定义为“中国国家影像人物志”,我们今天所感受到的幸福生活,处处体现着他们曾经的付出。“他们从未想过要把自己活成一座丰碑。他们只是认真、一丝不苟地活着,一生做自己该做的事,为民族奉献,就这么简单。希望观众看完后,也能思考自己奋斗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是节目希望引发的最响亮的共鸣。”王宁说。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节目截图来源:作者:钟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