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希 | 文
“嗨呀,悠悠球不是给小孩子玩的吗?”
室友盯着我电脑屏幕上播放的悠悠球教学视频,以一种恰到好处的轻蔑,以致于我无法分辨出他究竟是不是在钓鱼的语气狠狠给了我一记重击。
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将悠悠球这种世界上花式最难最多、最具观赏性的手上技巧运动和低幼玩具画上等号——老实说,这种场景我已经习以为常了。
《阿衰》也画过悠悠球~
说起这份偏见的源头,大概要追溯到奥飞为推广旗下奥迪双钻品牌悠悠球制作的真人励志电视剧——《火力少年王》。
为了顺应商业推广的需要,《火力少年王》瞄准的是放学后在小卖部里流连忘返的学生,要的是便于携带、对场地没有要求的悠悠球能一跃成为媲美弹珠、游戏王卡的全民玩具。
图源贴吧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电视剧台词狗血,特效生草,衡量球技好坏的标准不是招式有多复杂。光污染够强,才能说明这位悠悠球手是真正的大佬。
能凭空唤出神兽,则淋漓尽致体现了主角的王道血统。
第二部加入的朦胧的三角恋情节,更是让一众小学生把持不住。以致于我读初中时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当众表达过不满:“这电视剧里是不是有谈恋爱的?怎么班里一个个女生看得比男生还欢!”
这海报站位,已经暗示了后面4人会被男主纳入后宫
然而对照大多数人只会玩“睡眠”——“又叫甩下去等一会儿再拉上来”的技巧来说,《火力少年王》里各种穿花翻转的招式已经足以让大家惊叹,说是当时大伙的技术天花板也不为过。
直到我偶然点开“悠悠球世界大赛”的视频,才猛然惊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看着选手们宛若自带鬼畜倍速的表演,我才意识到《火力少年王》拍得有多么收敛。
选手表演的每一帧,拿出来都是一道反牛顿的高中物理大题。这时你终于理解了“艺术都是虚构的”这句话,电视剧里根本不敢这么演。
在国外,悠悠球赛事历史悠久。最早有记录的悠悠球赛事诞生于1932年,在英国伦敦举办。
从2000年起,随着悠悠球在全球火热,“世界悠悠球大赛(WYYC)”随之步入正轨,在美国奥兰多连续举办了13届。2013年后,“世界悠悠球大赛”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巡回举办,并于18年来到了中国上海。
19年在美国克利夫兰举办
“世界悠悠球大赛”不是单纯展示技巧这么简单,在赛场上,这项手部极限运动被冠上了强烈的艺术与表演属性。
选手的技术固然重要,但这只是裁判打分时考量的其中一环。
比如这位哥们的开场,后空翻猛拉一波好感
赛场上没有电视剧里的特效与炫光,选手要自己准备一段3分钟的音乐,配合音乐中的暗示与节拍,并结合自己独特的台风,为观众带来一段趣味性浓厚的舞台表演。
选手展现的心态与风貌、利用舞台空间营造出的节目效果,同样是裁判给出评价分时重要的考核标准。在这点上,悠悠球赛事可以说在往街舞、说唱的娱乐方向发展。
不过既然是“职业”比赛,技术门槛自然不低。选手6成的得分由花式的完整性、难度、风险和变化来决定。而为了划分不同选手的专精,每届世界赛还会分为6个组别。
最难的组别或许是2A。选手执双球施展回旋花式,玩起来观赏性最强。一直以来,2A选手们开发出的招式也是越来越野,练起来越来越难。
光看着选手表演,我就已经感觉我的左右脑开始不协调了。
3A玩的是线上双手,将线上招式与双球玩法结合。你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手里的绳子不会像耳机线一样打结。
更玄妙的是4A,又叫“离绳花式”,形式上可以类比成小几号的空竹,选手单凭一根两头无固定物的线驾驭球体。如果看到新手练习4A记得务必小心,指不准球就突然失手飞出,变身凶器。
5A有最好的全身燃脂功效。选手在绳子一头拴上与球体重量 1:7 的配重,拿身体各处为支点来回穿插,选手耍起来要调动全身,也能融入传统的线上花式。
5A用的配重
在职业赛场上,日本和美国算是悠悠球大国,强手如云,基本瓜分了每年“世界悠悠球大赛”的金银铜牌。
在5A项目上,来自日本的“松浦豪”就是一名统治级选手,他11岁时便拿下5A世界冠军,被誉为拥有5A最快的球速,历史上更是7次夺冠。
赛场上自信满满的松浦豪
而在AP,即Artistic Performance(艺术表演)项目上,悠悠球选手的追求更加纯粹,技巧不再是决定性的,编舞、音乐运用、舞台创意会代替招式难度,成为表演时的第一要义。
在AP项目上,日本的世界冠军Black或许是最有话语权的选手。
Black 14岁时是一个自卑的孩子,他觉得自己一无所长。后来他得到了一枚悠悠球,经过一个星期的练习,他学会了“睡眠”。也在与悠悠球的相处中,Black发掘出了自己心底的热情。
经过不懈的努力,18岁那年,Black拿下了“悠悠球世界冠军”的头衔。
回国以后,Black以为迎接他的会是慷慨的赞助商和找上门来的电视台记者,他会出名——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读完大学后,Black按部就班地进入社会,成为了一名系统工程师,生活与悠悠球渐行渐远。
一款竞赛级悠悠球,空转20+分钟不成问题
在日复一日的社畜生活中,Black逐渐消沉,他感受不到往日沉浸在悠悠球世界中的激情。后来终于有一天,Black毅然辞职,选择回归悠悠球生涯。
为了打破大众对悠悠球表演的刻板印象,Black开始学习古典芭蕾、爵士舞和杂技,并与自己的悠悠球技巧结合。
如今舞台上的Black,穿着日式的传统服装,在东洋古典音乐的伴奏下,一招一式显得凌厉肃杀,散发出一种日本武士的气魄。
凭借出色的悠悠球表演,Black如今成为了在演艺行业内有统治级地位的“太阳马戏团”的一员。“心怀热情,不懈努力,就没有不可能的事情。”Black在一场TED演讲中这样总结。
为什么会和玩具画上等号?
不过说起来,技巧上限极高、又富有观赏性的悠悠球运动,为什么在国内会经口耳相传在大众心里留下一个“低幼玩具”的印象?
这和奥迪双钻的商业理念不无关联。现在我们都知道,奥迪双钻靠的是“山寨”起家,当年国内能玩到的“正版”奥迪双钻四驱车,其实是奥迪双钻未经授权抄的日本开发商田宫的产品。
比如这些动漫同款,是抄的~
将国外的产品以当时中国的特色方式本地化,这一打法在四驱车上应用成功后,奥迪双钻后来也用在了悠悠球上。
“山寨”省下了研发开销,再加上当时国内低廉的人力成本优势,奥迪双钻在市场竞争中主打的一大杀招就是狠压成本。
反映在市场上,就是奥迪双钻推出了各种外观花哨但并不实用的低品质悠悠球。
产品定位出来了,受众也就明确了,奥迪双钻瞄向了比较低幼的儿童。因此在铺天盖地的宣发攻势下,悠悠球给许多人留下了“小孩子的玩具”的印象。
许多悠悠球名字也很中二
甚至现在国内悠悠球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有一次奥迪双钻的员工看到悠悠球在一位高手手里上下翻转,不由得惊讶:原来我自家的产品还能这么玩?
后来在17年,奥迪双钻还推出了一款“重新定义”悠悠球的产品——悠拳。
直白点说,你可以把悠拳想象成“卷尺”,线隐藏在球体内部,玩家要做的是用手指套上指环,把球抛出,球就会立即自动回收——是的,这就是全部玩法。
能看到,都是回旋招式~
可想而知,悠拳在国内悠悠球玩家圈子里会引起多大震动。在一些人看来,这等于断绝了悠悠球新人的涌入,因为在市场层面,奥迪双钻用更加简化、更适合面向低幼儿童的悠拳,来代替那些更难上手的悠悠球。
当然我没法就此判断国内悠悠球圈子的前景。不过在一些网站上,网友们关于悠悠球二次创作的势头倒是一直不减。
比如在B站上,“火力少年王”已经成为鬼畜区的支柱IP之一,UP主“泽野螳螂”的两部鬼畜《火力种田王》,累计播放量已达1700多万次。
就连一些看起来原汁原味的古装剧,也出现了悠悠球的身影…
这图真没P~
虽然表情波澜不惊,但我猜这名演员脑中已经响起《火力少年王》的主题曲了吧~
部分资料来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