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兰州戏剧
陈 岚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区相继沦陷,兰州的战略位骤然上升,兰州已成为西北内陆地区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当时,随着许多京津和鲁豫皖苏沪一带人士携家眷随机构内迁来兰,及一些不堪忍受日寇蹂躏的同胞也纷纷相继来兰,兰州亦不在萧条,变得热闹繁华起来。外地来兰人士和兰州本地人,精诚团结,同仇敌忾,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在兰也日益高涨。不久,一些文化人士和艺术表演团体也相继到兰,从1937年开始到1945年的8年间,先后有8个剧种34个剧团接踵而来,在兰州一隅之地同处共演,抗争恶劣的社会环境,笙磬同音,笙歌鼎沸,演奏出抗日救国之音,推动了兰州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也促进了兰州地区的文化发展。
当时云集兰州的剧种除秦腔而外,有京剧、晋剧、话剧、歌舞剧、活报剧、豫剧、评剧。当时在兰演出的剧团有:五氏兄妹剧团、血花剧团、平津流亡学生演出队、青年剧社、联合剧团、西北抗战话剧团、西北公路教育演出队、新安旅行演出队、西北话剧团、抗日演剧宣传八队、新西北话剧团、中国戏剧学会、剧教四队、八战区政工大队话剧团、胜利大舞台、晋华社、晋声社、晋风社、云声大戏院、北平评剧社、兰州文化社、中兴社、众英社、振兴社、易风社、新兴社、胜利剧团、猛进剧团、精诚剧场、新光豫剧社、新生活俱乐部、西北剧校、快乐生力京剧社。来兰的著名文化、戏剧名人有沈雁冰、赵丹、张仲寒、郑君里、顾颉刚、王洛宾、王为一、曲立洋、塞克、叶露茜、徐碧云、刘奎官、阎逢春、王福才、王秀兰、田德年等。
戏剧古有“高台教化”作用。抗战爆发,在全民一片抗日救国、同仇敌忾的昂扬斗志中,在兰的戏剧工作者,利用自己演出的舞台,宣传抗日救亡、揭露日寇、侵我山河、烧杀掠抢的残暴罪行。并配演历代民族英雄、抵御外侮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一些著名戏剧家创作的抗日剧目如陈鲤庭的《放下你的鞭子》、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吴祖光的《凤凰城》,田汉的《丽人行》,以及《八百壮士》、《保卫芦沟桥》、《九一八》、《打回老家去》、《松花江上》等名剧,很快传到兰州。当时首演的城市除重庆外,就是兰州了。
《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日战争时期名气最响的一部剧目,是国师田汉根据德国作家歌德的小说改编而成的一个独幕剧,后来又由著名编剧陈鲤庭改编成一个活报剧。
何谓“活报剧”这里作以简单介绍,活报剧以街头广场反映是非曲直时事以达目的,形成无须固定,就像活的报纸,因此被称为活报剧。它最早出现在俄国。在中国是1923年成立的“兰衫剧团”,这是一个专业的活报剧演出团体,因表演者身着蓝色工人服得名。在兰衫剧团的推广和普及下,活报剧这种新颖的戏剧演出形式迅速在全国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很大影响。抗日战争开始,以宣传抗日为目的中国活报剧开始在各抗日根据地盛行起来。抗日战争时期,在兰州街头、村镇随处可见演活报剧的。
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通过从日寇屠刀下逃生的父女在街头卖唱,向群众控诉了日寇烧杀掠抢的罪行。这出活报剧由于它的现场感染力太强了,每每演出必引起一片强烈的轰动。
《放下你的鞭子》在兰州首演的是王氏兄妹剧团。这是由时任榆中县县长王云海的四个子女,为宣传抗日组成以活报剧为主的小剧团,五氏兄妹剧团起初在榆中县城演出时,轰动全城,观者人山人海。1938年2月,五氏兄妹剧团来兰由甘肃省民众教育馆柴若愚馆长安排在民教馆(今张掖路原兰州日报社处)演出,首场演出一下子就轰动了兰州市。整个大礼堂在窗台和通道里都挤满了观众。当台上演到老父举起鞭子要责打女儿时,观众席里站起一位女性,喊道:“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说者便走上台去,这时一位伤兵也站起来,向台上喊道:“放下你的鞭子!”这位伤兵喊着,也要走上台去。这时台下一个维持秩序的宪兵端着枪追了过来“站住!站住!”说着,一把抓住伤兵,不让他上台,实际上前边上台的女性和伤兵都是剧中人。扮演伤兵的演员一看心想“不好,一定误会了,宪兵认为我是捣乱分子,干扰观众看戏”。这位演员连忙解释说:“老总,我是演员,在演戏”。一翻解释后,宪兵相信了,这才撒开手,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日本鬼子把他们都逼到我们兰州来卖唱生活了,我以为你还要上台捣乱”,说完旁边的观念都笑了,就在这时台上老父亲抱拳向台下观众说道,“这位姑娘是我亲生女儿,我们是在华北沦陷后,逃亡到这里来的……”,这时,那位伤兵跳上台去连喊:“放下你的鞭子!”这种台上台下打成一片的情况,当时在兰州可能头一次看到,一时在兰州传为趣闻。
《凤凰城》是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根据东北抗日铁血军总司令苗可秀在东北抗日的英勇事迹写成的一部著名抗日话剧。该剧本是导演刘育斋于1939年从重庆带到兰州,由西北剧团排演。但这部抗日名剧却是在兰州伏龙坪的一个防空洞中排练的。由于当时日本飞机频繁轰炸兰州,西北剧团常和兰州市民一样,一听拉响防空警报,便仓皇出逃,钻进山洞躲避,当时兰州人称此举为“跑警报”。因为跑警报时时会发生,必然对排戏影响很大,一次在跑警报中,无意在伏龙坪发现了一个大点山洞,正好可以排戏,于是西北剧团例不管警报响不响,一大早便上山来到山洞排戏,晚上归家。因此,许多市民在跑警报时钻进山洞,看见剧团在排《凤凰城》十分惊喜,便一边躲警报,一边看戏。因为演员们在排练场地表演认真生动,深受跑警报者感动。如《凤凰城》在排到苗可秀因汉奸告密被捕,日寇在严刑拷打她时说:“你若答应投降,我们保证你不死。”苗可秀正气凛然地说:“抗日不怕死,怕死不抗日,我死了,还有四万万同胞,会把你们赶出中国去!”苗可秀大义凌然、无所畏惧的庄严神态,深深感染了来躲避日寇轰炸的市民,便群情激愤,喊起“打倒日本鬼子!日本鬼子滚出中国去!”的口号。因为聚精会神地看了剧团的排戏,警报解除了,大家还不想离开,直到排戏结束,才和剧团演员一起走出防空洞。因此,兰州好多市民都说:“《凤凰城》我们是在防空洞中看的。
《屈原》是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郭末若写的一部借古喻今的历史剧。抗战时期,《屈原》反复上演,大大鼓舞了军民士气。历数郭沫若一生的戏剧作品,《屈原》当属他的最高成就。此剧完成于1942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战的高峰。《屈原》写战国时楚爱国诗人屈原与楚怀王及南后等出卖祖国的无耻行径进行斗争的事迹,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和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作者通过屈原对楚怀王的绝齐亲秦,甘心投降的谴责,以炽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揭露和控诉了当时汪精卫等一伙丧权辱国和迫害抗日志士的卖国行径。以历史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斗争。剧作感情奔放,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优秀剧作之一,该剧1942年4月首演于重庆,主演由金山、张瑞芳、白杨等著名明星。
《屈原》也很快在1942年5月被剧人带到了兰州,兰州多家话剧团都演出了此剧,有关资料表明,《屈原》演的火爆的城市除重庆外就是兰州了。而在兰州演出阵营最强的当属新西北话剧团了。因为在1942年,当时号称中国电影皇帝的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赵丹携同夫人叶露茜(赵丹的前夫人)来到兰州,受到了兰州市各界的欢迎,西北剧团邀请赵丹、叶露茜加入他们剧团,并主演了《屈原》。赵丹在兰州演出的屈原,舞台形象生动,个性突出,意境深远,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吸引、打动了兰州观众。《屈原》首演时,兰州好多观众都是为了一睹赵丹的尊容怀着尊重这位大名家的心情去看戏的,赵丹扮演的屈原一出场,台下观众满堂喝彩,随着剧情的发展,由于赵丹的精彩表演把屈原演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观众看到台上的已不是赵丹而是战国楚人屈原了。戏演到楚怀王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并把屈原囚禁狱中时,一腔悲愤喷涌而出,他呼唤雷、电、风“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让楚国人不要作亡国奴了吧!”屈原在壮美的“雷电颂”中,他的光辉品格升华到极致,也让台下观众群情激愤,有人竟克不由已喊出了“不作亡国奴!”的口号。翌日,有人因为购不到《屈原》演出的戏票,没有去看《屈原》便问看了戏的同事,“赵丹演的如何?”这位同事说:“台上哪是赵丹啊,是一个活生生的屈原从战国来到了兰州啊!”(见上世纪四十年代某报报道)
说兰州抗日战争戏剧演出活动,人们自然不会忘记有“西北歌王”的王洛宾了,王洛宾是河北宛平县人,生于1912年,三十年从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当了三年音乐教师,抗日战争开始后,他便参加了在当地的战地服务团,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因战局的急剧变化,使王洛宾一行离开当地,经河南、陕西于1938年4月来到兰州。每到一地,王洛宾等人就组织歌咏团,用歌声唤醒民众,大力宣传抗日救亡。王来兰州后,便和他的夫人罗姗一起参加了兰州西北抗战剧团,王洛宾夫妇除在抗战剧团参加演出《突击》、《保卫卢沟桥》、《打回老家去》等话、歌剧外,还搜集了一些西北民歌,填上抗日救亡的歌词,使宣传抗日用歌唱形式在西北地区广泛普及。他的抗战歌曲由甘肃抗战后援会的《西北歌声》收编、出版。当时印有水车封面的《西北歌声》在兰州到处可见,王洛宾的歌曲在兰州地区时时可以听到,他的著名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就首登在《西北歌声》上。1939年王洛宾在兰州编写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玛依拉》等歌曲,1940年由青海省印刷局出版的《青海歌声》收入出版。王洛宾1941年在兰州被当局以“莫须有”罪名被捕入狱,1944年后出狱去了青海。
当时在兰州戏曲演出团体,也不甘示弱,他们一个一个也都利用自己演出的剧目宣传抗日救亡。如当时的文化社、中兴社、众英社、振兴社等秦腔戏班来说,他们排演了一些古代的民族英雄抵御外敌的剧目借古喻今,来宣传抗日救亡。如文化社演的《文天祥殉国记》、《花木兰》,中兴社演的《下南唐》,众英社演的《卧薪尝胆》等。这些戏对激励群众抗日救国都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剧中丑角一行,不时的在剧中利用剧情插科打诨来说当时的抗战时事,如易风社在演《卧薪尝胆》时,该剧是演春秋时,吴国灭了越国,将越国国王勾践掳去,用作奴隶让其牧马和看守吴国王室坟墓。后勾践放回,卧薪尝胆,以报灭国之仇的故事。剧中有一场《扫墓》的折戏,演勾践夫妻在吴国的两位兵士监管下给吴国王室坟墓清扫。剧中吴国的两位甲乙兵士分别由当时的名丑赵连壁和李春山扮演,当戏演到勾践遭受饱打倒地后,吴兵甲(赵连壁扮演)便对吴兵乙(李春山扮演)说:“伙计,你看国家灭亡了,连国王都成亡国奴了,国亡了百姓就是这勾践夫妻二人的下场。现在日本鬼子在侵占我国,北平、天津、上海都叫狗日的日本鬼子占了,好多同胞都作了亡国奴了,如果我们不赶快抗日救国,把日本鬼子赶出去,说不定全国都要成人家的了,那时我们都作了亡国奴,谁还能好好活下去!”这时吴兵乙目瞪口呆,半天才说:“伙计,这抗日战争是两千多年以后的事,你咋知道?”演到此处,台下观众非常有兴趣,屏声静气在等吴兵甲的回答。谁料吴兵甲反问“你咋知道这是两千多年后的事?”问的吴兵乙张口结舌,不能说话。吴兵甲便又说:“我们是艺人,是演两千年越国亡国的痛史,大家都在看戏,可不是抗日救亡的大事”。说完之后,台下观众反响很大,同声呼好。关于《扫墓》中吴兵甲、乙的这段插科打诨的台词,后被许多戏班演此剧时,当作经典搬用。在建国前手抄的《卧薪尝胆》剧本中,扫墓一场都有这段台词。当时兰州戏曲班社,无论秦腔、蒲剧、京剧,丑角在舞台上利用剧情插科打诨,斥责日寇者亦不少。如某京剧戏班在演《起解》时,当苏三求人去南京给王景龙捎信时,崇公道便说:“别求了,南京都叫日本鬼子占了,说不定你那三郎已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下了!”
抗日战争时期,有34个艺术表演团体陆续来到兰州演出,一是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二是加速了兰州地区的文化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戏剧演出如火如荼,不但是当时中国戏剧演出活动之最,在“二战”时期在世界上也是难以见到的戏剧演出城市了。
作者简介:
陈岚,大学本科,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后分配到兰州市秦剧团工作。2007年调入“中国秦腔博物馆筹备办公室”工作,从秦腔博物馆筹备到隆重开馆,负责馆里的六个展厅内容陈展,文物征集,馆藏文物的登记造册,挖掘抢救秦腔剧目等日常业务工作。
十余年来,在工作之余专心进行戏剧学研究和评论工作,在报刊杂志媒体发表多部论文。其中发表于2008年《中国戏剧》及《中国文化报》上的《藏在深山人未识——关于古老剧种“麻布戏”调查报告》一文引起国内文化界关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麻布戏因此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首次考证出秦腔传统剧目现存2335出,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另外,对兰州曲子戏的研究亦取得有关方面的重视。并于2017年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被甘肃省艺术研究所特聘参与“甘肃省戏曲文献工程”的编写工作。
本文作者陈岚先生授权陇史荟平台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