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达,1967年出生于浙江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迫于生计,很早就辍学打工了。
随后,他千里迢迢从浙江来到山西太原的一家家具厂当学徒,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敢闯敢干。
1984年,18岁的林新达接手新颖家具厂,从学徒工一跃成为家具厂厂长。
创业之初,他不懂管理,不管财务,不懂设计,为此,他不得不加班加点,买书学习各种知识,那段时间学到的知识使他受益终身。
1988年,21岁的林新达敏锐地发现板材市场利润巨大,十分诱人,于是他决定跳出家具加工,改做家具配件销售。
刚开始,林新达投入了六七万,到年底的时候就赚到了五六十万的利润,这让他分外欢喜,并加大投资。
短短几年后,他的生意就从家具材料扩展到装饰五金,逐步占据山西五金建材的半壁江山,他的身家也达到了几千万元。
然而,有一件事情始终困扰着林新达,这也是很多家族企业的通病。
“在太原的时候是我牵头,家族一起做事情,小姨、大舅、兄弟都在一起。因为大家的想法不一样,有时候我做了决策,回到家就可以被推翻。”
林新达觉得,这样的家族生意不可能长久下去,他一直想找机会独立。
1996年,29岁的林新达去北京出差时发现,偌大的北京城竟然只有两家较大的建材批发市场,他决定到北京拓展市场。
然后,他把山西的生意交给了家族亲戚,一个人到北京谋求新的发展。
刚到北京,林新达人生地不熟,又不了解北京建材市场,他贸然闯入后,在第一个季度就亏损了50万元。
交了学费以后,林新达熟悉了北京的情况,一年后,他已经占领北京建材市场80%左右的份额,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建材市场开业。
正当他的生意正兴之时,北京首家建材超市开业,这让林新达意识到了危机,他作为建材中间商的日子以后肯定不好过了。
林新达不得不未雨绸缪,另谋出路。但是干哪个行当有发展前景呢?
当时,他从一位德国家具品牌亚洲区域的高管那里得知,中国五金生产工厂基本都是代工,没有自己的品牌。
“当时我就想,中国难道就没有人做品牌吗?我想去试试看,立志要在十年之内我要做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2001年,林新达带着两个人到中山考察五金市场,经过一年的调研和摸索,他决定把北京的市场全部关掉,全力进军五金制造。
然而,这次再创业遭到家人的反对,最后他还是说服了家人,破釜沉舟再创大业。
“那时在北京有房有车了,生意也不错。我太太说,你不要去广东了,那边挺乱,咱们在北京不挺好的。但我那时才三十多岁,如果不继续创业,就要开始养老了。”
2002年,林新达创立了中山市顶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家具五金配件的生产制造。
换了一个新的城市创业,还是人生地不熟,林新达再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记得刚去中山的时候,我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还是二手的,开着这辆车到处去学习。”
虽然他做好了交学费的准备,但还是吃了不少亏,一下子亏掉了十几万,这让他认识到研发实验室和检测中心的重要性。
有了这次教训,林新达不惜重金建设技术、设计以及检测团队。到2005年,他的顶固跻身行业三强,成为五金行业的一匹黑马。
2009年,林新达决定拓展业务做定制家具,但是全公司90%的人都反对,包括他的太太。
为了说服他们,林新达找到第三方调研公司,出具的调研报告跟他自己的评估是一致的,众人无话可说。
此后,顶固集创从推拉门定制开始,继而延伸到衣柜定制,之后扩展到全屋定制。
从2012年开始,顶固集创不做贴牌,全部以自有品牌做推广,有自己的全屋定制、安全智能锁、集创门窗为主的三大业务。
2015年,顶固集创成功挂牌新三板;2018年9月,顶固集创成功登陆创业板,实现资本市场的助力。
林新达从18岁在太原开办家具厂,22岁改做家具配材,一下子赚了50万,29岁已经身家数千万,又去北京从头再来,生意旺盛之时又到中山再次创业,立志要做出自己的品牌。他这一路看似顺风顺水,背后的辛酸和付出又有几人知?
创业成功,除了靠努力、眼光、关系、资源、信心,还必须靠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