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台》讲的是有关辽国的故事,当然,主要还是言情戏为主(或者是半历史半言情),但是其历史背景和叙述故事的视角却引起了争论:该不该以辽国的视角来进行故事的叙述?从这里又衍生出了另一个问题:辽国和宋朝究竟谁是正派?谁是反派?当然这个问题就和这部剧的具体剧情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契丹人。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最先也没有想到,因为我一向是对这种言情剧没什么太大的兴趣的,或者是有很长时间没有看电视了,类似的问题还是在前几天刷知乎的时候刷到的。有人也是提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翻了几个回答,有相当一部分的回答,就是在称赞辽国,甚至直接把宋辽战争的起因归于宋朝,然后在走程序嘲讽几句“高粱河车神”,把大唐继承者的桂冠扣在辽的身上。
在这里我要再提醒一些喜欢讨论历史的网友们一句话:面对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再怎么装出客观理智的样子,也永远藏不住自己的倾向。
对于本文开头提的问题,我可以很明确地给你们回答,可以以辽的视角来进行故事的叙述,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宋朝是绝对的正面角色。
有些人言之凿凿地把宋辽战争的责任扣给宋朝“你挫送太宗先动手被人打成高粱河车神”,这么说话的人,都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把宋朝和五代割裂开来,自晚唐以来,中原王朝的传承顺序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虽然后唐、后汉、后晋的建立者并非汉族,而是沙陀人,但其已经完全汉化,并且没有任何部族政治的影子,所以这三个短命王朝毫无疑问是正统的中原王朝,是大唐王朝的继承者,同时也是北宋的前身。
高粱河车神。
(虽然我认为宋朝是正面的,但是我还是想黑他)
所以很明显,所谓的宋辽战争的根源应该一直追溯到晚唐五代。
辽,中国历史上一个契丹族建立的王朝,由耶律阿保机所建立。耶律阿保机,大唐咸通十三年生人,姓耶律氏,名亿,字阿保机,所以实际上他应该被叫做耶律亿,只不过耶律阿保机更为人熟知而已,契丹迭剌部人,唐昭宗天复元年,成为本部的夷离堇(契丹部落军事首领名称)征讨周围的部落,并且不断向唐朝的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此时已处于独立状态)发动进攻,连续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唐昭宗天复二年又攻打怀远,天复三年,全歼刘仁恭讨伐军,活捉刘仁恭养子赵霸,不久和李克用结盟,大举进攻卢龙军,刘仁恭丢盔弃甲。
后唐庄宗李存勖。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了唐昭宣帝,延续了289年的大唐王朝灭亡,在之后的几十年,契丹和中原王朝的冲突此起彼伏。李克用虽然曾经和契丹结盟,但契丹仍然向天祐十三年向前晋(后唐政权的前身)发动进攻,在八月份打掉了蔚州,活捉振武节度使李嗣本。在第二年的二月份,新州将领卢文进杀节度使李存矩,叛逃契丹,遂引契丹军队侵犯新州,来援的晋军周德威部失利,契丹乘胜袭扰幽州。在此之后契丹入侵的频率大大增加。
后唐军队。
后唐废帝李从珂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太原节度使石敬瑭造反,因为自身实力弱小,于是勾连北方的契丹进攻后唐,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石敬瑭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自己为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儿皇帝,并且双手奉上燕云十六州,在石敬塘叛军和契丹的夹攻之下,后唐废帝李从珂被迫在宫城内自焚而亡。
千古笑柄石敬瑭
但是管一个比自己小了10岁的人叫爹,并不能真正解决契丹入侵的问题。天福七年天,后晋出帝石重贵拒绝向契丹称臣,耶律德光随即以此为借口南下,双方大战三次,最终由于后晋重臣杜重威想要做第二个石敬瑭把整个后晋朝廷出卖,契丹军队攻入开封,后晋朝廷灭亡。契丹军队在中原的统治十分残暴,由此招来了中原各地的反对,契丹人不得不撤回北方,此时原先石敬瑭的部将刘知远在开封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
后汉政权仅仅存在了短短的四年,然而就是在这四年之间,依然可以找到数次契丹入侵的记录。至于存在了十年的后周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很明显,契丹自后梁、后唐之交一直到北宋初年,对中原一直处于是进攻的姿态,或者这么说,契丹和五代—宋的对峙只不过是自秦汉以来北方的草原民族和中原的冲突的一种延续而已。
周世宗柴荣。
所以无论是宋攻辽南京之战还是雍熙北伐,都只是新生的宋王朝为了夺回唐之故地,同时为自身的安全所做出的努力而已(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王朝的重要性,不用笔者详述)所以哪怕从最简单的逻辑关系出发,宋王朝的角色都相对正面一些。
在宋辽战争之中大展神威的床子弩。
众所周知《杨家将》是我国脍炙人口的小说,杨家众子抗击契丹入侵的故事,从北宋中期就已经开始流传,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原民众的一种心理:包括辽在内的北方民族屡次南下劫掠给中原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以中原民众,自然而然地就把曾经和辽国作战的杨业一干人视为英雄,并且经过了八九百年的加工流传,到今天成为脍炙人口的故事。
契丹人。
这一过程也很清楚地说明了中原民众对于辽国等一干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讲,杨家将不仅保的是赵宋江山,更是中原的和平与安宁,所以无论是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讲,还是从民众历史记忆的角度来讲,宋朝都是毫无疑问的正面角色。
宋朝的骑兵。
至于像《燕云台》这类的古装半言情半历史电视剧(或者叫大女主剧)我觉得呢肯定有人喜欢这种口味,想看那就去看呗,也没人能拦着,但是类似于这种的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传播过程中变化的影响,还是应该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