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陈炳德主政济南军区,其搭档不简单,曾任第54集团军政委
1941年(民国30年)7月,江苏南通县西亭镇闸东十里坊一户人家,迎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父母为其取名陈炳德。陈炳德幼年经历了抗日战争,后又见证了解放战争。
建国后,陈炳德感受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波澜壮阔。1958年9月,陈炳德进入南通油酒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1961年4月,陈炳德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
▲陈炳德
至1986年1月,陈炳德已成长为第一集团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88年9月,陈炳德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6月起,陈炳德先后担任南昌陆军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院长。
1993年2月,陈炳德重返野战部队,正式主政第一集团军。是年12月,陈炳德出任南京军区参谋长。1996年1月,陈炳德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陈炳德早年照
1999年12月,陈炳德平调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其搭档为张文台。张文台何许人也?张文台的军旅生涯不简单,曾任第54集团军政委。
张文台生于1942年(民国31年)7月,山东胶州人。张文台7岁就失去了双亲,饱尝生活的艰辛。幸赖亲戚乡邻多有照顾,张文台度过了最难熬的岁月。
▲张文台
1958年12月,张文台应征入伍,成为了海军长山要塞得“守望者”,此即其军旅生涯的起点。海军长山要塞成立于1954年10月,前身部队为原第26军78师、海军长山水警区。
长山列岛是京津门户,东临黄海、西依渤海,是渤海海峡的一大战略支撑点,被誉为“渤海第一哨”。经典军旅剧《父母爱情》的剧情,便是以长山要塞为背景展开的。
▲长山要塞区旧照
张文台入伍之初,长山要塞的条件极为艰苦,部分岛屿处于人迹罕至的状态。一年之中就有半年多的时间无法通航,各类生活必需品非常之紧缺。多年后,张文台无不动情地回忆道:
冬天一刮大风,一周内都没有船过去,连报纸都看不到,有点与世隔绝的意味。
张文台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与战友们一起投身于火热的要塞建设。高尔基曾言:苦难是最好的大学。事实如此,这所大学不仅磨砺了张文台,也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长山要塞
张文台除了拿好枪杆子,还拿好了笔杆子。张文台挤出宝贵的时间,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短短几年功夫,张文台读完了《列宁全集》《毛泽东全集》《鲁迅全集》等经典作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1961年5月,张文台提任守备团某营排长。此后多年,张文台长期在一线带兵,经历了多岗位历练。至1975年2月,张文台已是大钦守备区副政委。
▲大钦守备区旧照
1980年3月,张文台作为优秀的政工干部,进入政治学院(国防大学前身院校之一)基本系学习深造。1981年1月,张文台自政治学院毕业后,升任济南军区某守备师政委。
1985年8月,张文台升任第26集团军政委。1988年9月,中央军委正式实行新的军衔制,张文台亦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张文台调任第54集团军政委,搭档正是梁光烈。
▲第54集团军某部旧照
任职期间,张文台协助梁光烈,将第54集团军改制为超重装军,成为了与第38、39集团军并驾齐驱的王牌主力集团军。1993年12月,张文台升任济南军区副政委,跻身副大军区级。
1995年7月,张文台晋升为中将军衔。1999年9月,张文台升任济南军区政委,跻身正大军区级。是年12月,陈炳德由南京军区司令员平调济南军区司令员。
▲济南军区某部旧照
至此,张文台成为陈炳德的搭档。张文台接任济南军区政委之际,适逢中央军委推出全新的士官制度(以志愿兵制度为基础)。相关文件出台后,张文台发现一个问题:
建立士官队伍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了,而全区的士官队伍又这么庞大,但是士官家属来队以后却没有地方住。很多跑到小店住宿,战士们哪有那么多钱呢?有的干脆住在车上,这像什么话?
随即,张文台找到了陈炳德,商量如何解决士官家属的住房问题。经仔细研究论证,陈炳德、张文台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团级以上单位,都要盖士官楼。
未过多久,一栋栋士官楼拔地而起,士官家属的住房问题迎刃而解。济南军区士官家属楼开全军之先,得到了四总部首长的高度评价。
▲张文台接受媒体采访
2002年6月,陈炳德晋升为上将军衔。是年10月,张文台奉命进京出任总后勤部政委(后与廖锡龙搭档),结束了与陈炳德的搭档生涯。2004年6月,张文台亦晋升为上将军衔。
2005年6月,张文台到龄退役,转岗至全国人大发挥余热。张文台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以后,在书法和诗歌上颇有造诣,尽显儒将风采。张文台的诗歌,字里行间透露着家国情怀。
▲退役后的张文台上将
譬如,张文台考察青藏高原“红旗兵站”后,写下《青藏纪行》,诗文如下:
唐古拉山五千五,
摘星扶月望天竺。
生命禁区堪练志,
一代官兵展宏图。
张文台的诗歌不仅有军旅峥嵘的壮志豪情,也有日常生活瞬间。张文台有诗《迎君竹》一首:
门前翠竹亲手栽,
四季常青远尘埃。
虚怀若谷真君子,
微风常舞迎客来。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迎君竹》中的诗情画意,正是张文台戎马四十七载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1]《陈炳德上将履历》(中国网);
[2]《张文台:军中儒将的魅力与情怀》(张惠清,张跃林·〈中华儿女〉);
[3]《难以忘怀的长山要塞》(长山要塞子弟);
[4]《张文台将军诗三百首》(张文台·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