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口碑最强影片《悬崖之上》截止5月3日,在单日票房表现上已经跃升为冠军。这部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影片,不单意味着年届71岁的张艺谋以第五代导演之身姿,再次夺眼影坛;更重要的是,它让谍战片重新回归到主流大制作视野中,而且还是出现在五一档这个全年三大档期之一的重要时刻。
不过,更多观众关心的问题是,《悬崖之上》和那部经典的谍战片《风声》相比,孰高孰低?
下面柴叔先来为大家剖析《悬崖之上》的故事,从故事到视听语言,我们一步步解读这部新作的优缺点;而后我们再将《风声》奉上,告诉大家,为什么《悬崖之上》只是一部工整的匠心之作,而《风声》则是罕见的剑走偏锋经典。
其实,《悬崖之上》一开始就表明,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特工营救行动。雷佳音饰演的我方高级情报人员在伪满政权的特务拷打下叛变,他不但透露了接头暗号,而且还道明行动代号“乌特拉”,置四位特工于险情之中。
张译饰演的张宪臣,秦海璐饰演的王郁,朱亚文饰演的楚良,以及刘浩存饰演的小兰,四名我党在苏联经过特殊训练的特工,从伪满上空空降,在冰天雪地中开始任务。
四人中,张宪臣和王郁乃是多年夫妻,楚良和小兰为互有情愫的情侣,但为了防止一方供出另一方的情报,经验老道的张宪臣决定,他和小兰为一组,王郁和楚良为二组,分开行事。
然而没多久,敌方特务就凭着接头暗号和位置地点,和两组特工对接。只不过,张宪臣的机敏老道,洞穿了特务们的阴谋,在险难中脱身;而二组则毫无防备地听从特务们的安排,时刻有倾覆之险。
影片在接下来火车上的一处桥段中,让一组的张宪臣、小兰,二组的王郁、楚良,以及监视二组的特务周乙、鲁明,六人同处一辆车厢。
此时,得知真相的张宪臣想尽办法通知二组——特务就在身边;二组的楚良看到恋人小兰被巡查的特务带走,向周乙、鲁明曝光了小兰的身份;王郁为了保护一组,又主动带着楚良及特务下车;最后,张宪臣通过和陌生旅客的车票互换在另一站脱身。
这一过程中,张艺谋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放大每个角色对于其他角色行动时的反应,加之快节奏的剪辑风格,让这一段看似封闭的室内戏,有着千军万马来袭的冲击力。
特工身份的暴露,特务警觉的危险,以及特务对于特工的险恶掩饰,特工对于特务的声西击东,都在这段逼仄空间里绽放出剧情张力。同时也表明本片的重中之重:利用身份上的敌我不明,营造“悬崖之上”的心跳感。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身边是敌是友,也不知道敌或者友会在什么时候突然转变。对此,所有角色都高度紧张,毫无放松之意。
具体来说,《悬崖之上》的故事由头虽然是四个特工营救越狱犯的任务,但是不管是这个越狱犯,还是任务本身都不再是张艺谋关注的焦点,他想要讲述的是一群身份暴露的中共特工,如何与潜伏身边的特务周旋,以及杀出一条血路来。
故而,《悬崖之上》相比于张艺谋以往的影片,它更多表现在悬疑情节如何营造,身份困境如何解脱,以及紧张氛围如何表现上。这与同样有着身份之惑的《影》其实差异极大,后者虽然让邓超一人分饰两角,在子虞和境州的心理差异间来回腾挪,但本质上,它是一部室内心理剧,角色心境的微妙转换,才是可供品味的琼浆玉露。
而《悬崖之上》在剧情结构上非常四平八稳,你能看出张艺谋这位老手对于类型片的熟稔。开头数分钟即用千钧一发之险吊起观众胃口,之后特务特工身份的阴阳互参,谍战作品中的惯用手法,以及最后情绪升华后的感慨悲叹,皆乃连环招数。
而这些恰能满足当下观众对于悬疑感和紧张感的饕餮之口。尤其是张宪臣到书店购买密码母本《梅兰芳游美记》期间,和特务们的交锋,影片用三次斗法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猫鼠游戏。
首先是张宪臣伪装成一位贵妇人,在多位特务的严密盯梢中,偷梁换柱,拿到母本,此为第一次斗法;之后,特务们分散追捕,看见此状后,张宪臣将弹夹中的子弹取出,用声东击西之法,令特务们在寻觅枪声的过程中跟丢,此为二;而当张宪臣因寻觅幼子的缘故,下车涉险,他终于被紧跟的特务们发觉,并最终在围追堵截中被擒,此为三。
仅仅一场围捕追踪戏份,张艺谋想着法儿制造反转,并同时用巧妙的间谍花样佐之,最终炮制出一部紧张刺激的雪地谍战片。
相形之下,12年前的那部《风声》显得怪诞奇诡的多。
《风声》的故事主体,讲述的自然还是“揪内鬼”,这一点,在《悬崖之上》的后半截篇幅中,同样也有涉及。但是导演陈国富和高群书显然不满足于单一的“谁是鬼”的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串联着迥乎不同,有着强烈猎奇意味的逼供手段。
对苏有朋饰演的白小年,用的是布满铁钉的坐凳,甚至在坐凳中央打磨出一根又粗又大的锥钉。其刑讯之血腥,让人悚然。
而对于李冰冰饰演的李宁玉,从头到尾没有丝毫肉体上的伤害。黄晓明饰演的武田用各种测量仪器,对着李宁玉的裸露身子,一处处测量。这显然是以伤害性极小,但侮辱性极大的“精神性侵”进行摧残。
至于张涵予饰演的吴志国,则动用了片中极具神秘的药水针灸法,刺激其穴道中最疼痛的地方,以此逼供。
当然,全片最惨不忍睹的,还要数周迅饰演的顾晓梦。王志文饰演的王田香,令手下将顾晓梦两腿分开,骑在一根粗壮的麻绳上,来回拉扯,这其中的侮辱和痛楚,成为很多女生观看后的噩梦。
不只是这些情节,《风声》在光源的设计,布景的考究,以及空间的安排上,总能让人毛骨悚然。全片用低亮度的打光效果,映照出角色的侧面,顶灯和底灯的排布,形成了点光源所独具的神秘感。
这些其实和陈国富的经典恐怖片《双瞳》有异曲同工之妙,用精致的服道化,包裹着邪典意味极重的猎奇故事。
所以,当年很多人看到《风声》之后,都连番感叹本片的来之不易。有些观众甚至将其与李安的《色戒》对比。一个是用情色场景的对抗规训讲述女特工暗杀汪伪官员的故事,另一个则是借谍战片中的“揪内鬼”故事,包裹着陈国富对于严刑逼供的无限想象。
回到《悬崖之上》,我们便不难看出它和《风声》之间的区别了。尽管两者的情绪落点,最终都是革命先烈为了伟大事业,飞蛾扑火地牺牲自己,让中国迎来黎明。但两者显然在风格和叙事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归旨,一个是为了主旋律商业类型片而拍摄,一个是基于猎奇心理而执导的怪诞杰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谍战片类型外,《悬崖之上》和《风声》的另一个共同点便是电击逼供的场景。
《风声》中,吴志国的双手被电线缠着,特务通过手摇式发电机,将电流贯穿其身;而在《悬崖之上》中,则是张宪臣被捆在凳子上,两个耳垂和乳头都被铁夹夹住,特务老金用拉闸的方式进行电击。
且不管张艺谋是否有意致敬《风声》中的这一经典段落,光是张译的这段表演就足够让人揪心。
而如果我们仔细对比《悬崖之上》和《风声》中演员们的表演,或许能够得到更多的启示。
在《悬崖之上》中,角色之间虽然互不知晓身份,但是观众对此却看得一清二楚,尤其当于和伟饰演的周乙亮出身份后,我们更是以上帝视角审视所有演员们的表演。
简单来说,《悬崖之上》中演员们的表演是克制的,且带有浓厚的“演绎”成分。比如周乙这一角色,他实际上是一名共产党情报员,但是却安插进敌方的特务机构做间谍,然而当他面对王郁和楚良时,又得演绎出自己是一名敌方特务。
这三重身份之间的转换,在于和伟的脸上,时常以默然和沉着来表现,他得让所有人,包括观众看不出他到底属于哪一方。
而在《风声》中,直到影片最后,我们才知道老鬼是谁,在此之前,我们其实和武田一样,对白小年、金生火、吴志国、李宁玉和顾晓梦都产生怀疑。
反观这五位角色,在表演上非但不克制,反而个性鲜明。白小年是乖张中带着有恃无恐;金生火是市侩里藏着懦弱本性;吴志国在粗糙中有着硬气;李宁玉在柔弱里掺着骨气;而顾晓梦则于张扬恣肆中流露出真性情。
即使是出场戏份不多的白小年,那一句“我看他还能硬的起来”都掷地有声,让人印象深刻。
所以,《风声》的经典同样在于这些演员们塑造角色时的典型,也即为他们的不可替代性,换一个人来演顾晓梦或者吴志国,可能就没有这种味道。
然而在《悬崖之上》里,虽然张译、于和伟的演技同样不俗,但是这种不俗是为了完成张艺谋的叙事意图,他们更像是棋盘上的棋子,失去了灵性和自由。
但《风声》中大多数角色都像要冲破戏剧桎梏,走到观众面前,这一点至关重要。
其实,我们很难否定《悬崖之上》在观赏度上的可看性,以及叙事上的畅快淋漓感,它不啻是一部制作优良的商业类型片。
但是说到影片的独特性,比起演员们的表演质感,我们会更为认同《风声》,它就像是一部难以超越的高峰,即使是张艺谋,即使是张译、于和伟,我们依然会将国产谍战片最佳的王冠,送给后者。
-END-
【文 | 南野文 】
【编辑 |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颜值一般的新晋“谋女郎”刘浩存为何能走红?无非三个因素
20年前巨作《大宅门》,9位配角与世长辞,几位主演都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