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央视曾出品过这么一档影评节目。
它言辞犀利、妙语连珠,骂烂片骂出花,还说投资方人傻钱多...
后来,果然停播了。
它就是由CCTV-10推出的电影节目:《第10放映室》
这是一档影评栏目,节目形式很简单,就是基础的“音配画”。
由电影画面,配上文字解说,评价电影、解析电影,有时候也介绍电影资讯。
每期一个主题,只要和影视相关的,啥都聊...
和你现在看的乌鸦电影,差不多。和现在的影视类短视频,也差不多...
可以说,《第10放映室》是所有影评类公众号、视频号的祖师爷。
而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是,现在同类型的内容号,哪怕是停播后又复播的《10放》,都没能学到它当年的精髓...
这档节目在影迷和观众的心目中,被奉为神作,以及永恒不灭的经典。
它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6,直逼满分,几乎是中国电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有网友把它看作是电影启蒙,说:当年要不是有它,我后来也不会爱上电影。
现在看来,最让人拍手称快的,就是节目例行盘点年度片单时,对烂片的吐槽。
对于那些大烂片,节目从来都毫不留情,直言不讳,鞭辟入里,骂得一点都不含蓄。
它说《画壁》(豆瓣4.8)是一部用魔幻主义包装的知音体电影,整体上已经愚蠢到了不屑评价的地步;
说《关云长》(豆瓣5.0)是把一个义薄云天万世敬仰的关云长传奇拍成《迷失的刀郎》;
说《新倩女幽魂》(豆瓣5.4)是时隔20年后,用散发着馊味的剩饭又炒了一锅彻底糊掉的大杂烩;
说《白蛇传说》(豆瓣4.8)是如此傲慢,以至于都不屑于掩饰他们的愚蠢...
它形容看《精舞门》(豆瓣4.7)的感受,像在写诗:
这部电影就像一座雪山
很多人都说爬山的都是傻瓜
但还是有人认为能够征服它
结果刚到山脚下就有一批人逃走
咬牙坚持到半山腰的被雷劈死了一大半
最后终于有人认为自己上了山顶
喘息着要氧气面罩的时候
却绝望的发现后面还有无数个山头需要去攀登
如果这个含蓄的比喻您没有听明白的话
我可以明白无误的告诉你
<精舞门>是一部烂片
它已经烂到堪称烂片界的一朵奇葩
有同事在看到这部电影时惊呆了,光是看个动图就被整yue了,甚至发出灵魂拷问:陈小春是被黑社会挟持了吗?!
它还特别善用比喻,文字生动幽默。
它说《财神客栈》(豆瓣5.3)这部电影,就像是淘宝客服: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无论观众有什么样的苛刻要求,《财神客栈》都能一脸笑容的回应:亲,记得到影院要给好评哟!
听它的解说词,比看这部喜剧电影本身还搞笑...
它既毒舌,又阴阳怪气,有时候你都反应不过来它是在吐槽,完全掌握了骂人的精髓...
它讨论由周杰伦主演的《大灌篮》(豆瓣5.5):
只要周杰伦在银幕上一动不动站90分钟,就会有人买票的。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们就不用再去讨论他的艺术性了,因为实在找不出来。
还有景甜那部《战国》(豆瓣3.9):
这部电影连烂都烂得那么平庸,其实也是蛮悲剧的。
唯一让我们好奇的就是,这部电影怎么才能如此全面地把这些事情全都搞砸了。
有一部被载入影史的烂片《B区32号》,豆瓣得分低至2.3,只比《逐梦演艺圈》高出0.1分。而由于它比后者早几年上映,所以它曾是国产电影史上的豆瓣最低分...
节目中是这么说的:
对于那些一直锲而不舍的支持国产惊悚片的观众们,虽然他们历经多年的锻炼后,已经神经无比粗壮,能从惊悚片里看出喜剧效果,但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被气哭了。
因为国产惊悚片,真是没有底线的烂啊!
全片最恐怖的情节
没过多久,又出了一部更烂的,叫《堵车》(豆瓣竟然有2.7),节目说道:
它的中文名字《堵车》只是一个缩写,而它的全名应该是,让观众堵心难受的要死,但是发现救护车堵在路上怎么都到不了。
吐槽都能吐出花,比现在的某些影评,高得不只一星半点。
虽然以骂烂片出名,但如果你以为《10放》只会抖机灵吐槽,可就太小瞧它了。
这是一档很具专业素养的影评栏目,它能将电影技法、电影史、电影行业现状、甚至是电影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都融于它那风趣幽默的解说词中。
说起战争电影,它谈论一个国家的电影,比其他任何艺术媒体都更为直接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心态,而战争片更是如此;
谈起电影中的特效奇观,它说不必过多,点到为止。最终能打动观众的,是那些人性中的最基本情感;
说到神话电影,它旁征博引,谈到了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经典作品《千面英雄》,说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的英雄,都有着同一个原型...
我不敢说《10放》的观众有多么懂电影,但我敢说,看过《10放》的观众,一定会被潜移默化影响着,吸收了不少正向观点,以及专业资讯。
记得2012年,《泰坦尼克号》3D重制版上映。
网络上都在讨论,新版本删减了几分钟、删了什么内容、还有没有裸女、重映票房会多高...
而《10放》做了一期专题节目,借由这次3D重制,向观众们科普:
什么是3D电影、3D眼镜是怎么回事、早期3D电影是如何繁荣的、后期转制和3D摄影机拍摄的3D电影又有什么区别...
这期节目还介绍了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创作倾向,说他一直在试图探究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而《泰坦尼克号》在拍摄时,1比1制造了与当年的大船几乎一模一样的模型,连船上的锅碗瓢盆也事无巨细...
1比1制造的大船模型
这样的影讯、这样的信息输出,在那个信息获取没那么便捷的年代,异常珍贵。
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没啥话语权的普通观众来说。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内容,了解了这些资料,我们才渐渐明白了,什么样的电影是真正该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的,什么样的创作者,是真正尊重观众的...
电脑技术制作的俯瞰尼克号画面
说《10放》是为内地观众打开了一扇大门,一点也不为过。
而这扇大门,就是通往好电影,通往真正的电影艺术。
十年如一日,《10放》一直在试图引领观众。
所以你会看到,即便是某些拍得还不错的片子,也难逃《10放》的毒舌。
2007年《变形金刚》(豆瓣8.3)上映时,节目还在夸它,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和童年梦想成真的惊喜。
而到了2011年,《变形金刚3》(豆瓣7.2)还在以充满套路、毫无创新的方式,不思进取,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妄图复制成功,圈点票房...
到了《10放》口中,被贬成了“机器人色情片”:
关于这部电影本身,我们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了。
《变形金刚3》在视觉奇观层面的唯一贡献,就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色情片类型:机器人色情片。
还有动画片《马达加斯加2》(豆瓣7.8),在当年上映时可是合家欢电影的典范,票房和口碑双收。
但《10放》却觉得,这样的故事还远远不够,于是评价道:
整部电影看下来就是让观众一路傻笑加狂笑。
至于说故事,它已经真的不重要了,你就当它是春晚吧。
看过这部片子的乌鸦想说,的确是看完就忘了,过后怎么也想不起剧情,等于看了个寂寞,还真是和春晚没啥区别…
它还对片不对人,只要片子拍得不好,大导演也照骂不误。
冯小刚拍《夜宴》(豆瓣5.9)时,它直言:
这电影从头到尾念的就是生意经。
冯小刚努力学习了张艺谋和陈凯歌在画面和叙事上的特点。
但他在电影技法上的欠缺,和文化底蕴上的不足,让本片内在核心显得底气不足...
过了几年,冯小刚拍了《集结号》(豆瓣8.1),这是一部好电影,而对于好电影,《10放》的夸奖也从不吝啬。
它夸赞这部电影将中国战争场面的制作水平,拉到了亚洲一线水准。
甚至大赞这部片子制作精良、态度诚恳。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未来的可能...
该骂的骂,该夸的夸,这才是真正的有态度,有观点。
有一部国产电影《立春》,豆瓣评分高达8.2,几乎是公认的好片子。
但《10放》也还是能挑出毛病来。
这是一个讲述小镇底层青年和边缘人的故事,在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上,难得一见。乌鸦很喜欢这部电影,还曾为这部片子写过推送。
但《10放》却批评这部电影,是以一种炫耀苦难和展示自虐的扭曲方式,来表达所谓的生活真相。
《立春》剧照
节目说道:
如果以为这个世界就只能是文艺青年展示痛苦和自恋的舞台,抱着这种态度还鄙视生活对你们的嘲笑,还以为只有自己的痛苦和伤痕才叫撕心裂肺。
这不叫艺术,这叫市侩。
这样吐槽一部诚意之作,是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是不是吹毛求疵?是不是为了博眼球?
并非如此。
它的评价其实很中肯。它没有否认创作者的诚意,但是它认为:
即使是《立春》这样的故事,也应该有一种更有敬畏之心的表述方式。
这不是在宣泄个人情绪,而是站在电影精神内核层面,去探讨故事的缺失,试图寻找一种更加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
这样的批评,已不仅仅是吐槽,而是真正的观点输出与艺术批判。
在这样的批判中,我们的电影人才能去反思,我们的电影才会进步,而我们的观众也能随之一同进步。
事实上,在初代《10放》播出的这2004-2013年期间,恰好就是中国电影飞速发展的十年。
这十年中,全国范围内的银幕数量飞速增长,票房也飞速增长。
也因此,中国电影市场乱象丛生。
而《10放》一直试图在通过喊话的方式,矫正中国电影市场。
比如,有那么一段时间,国产伪大片几乎霸占了我们的银幕,成了国产电影半壁江山。
什么是国产伪大片?
用节目的话来说,就是由各种急功近利的资本,和刻意迎合的市场,共同催生出的一个畸形怪胎:
砸大钱请一堆明星,顺带捧一个所谓的“新人”,加上香港或亚洲成熟的制作团队,更有钱的就请好莱坞团队。
配合国内强势的发行,如有可能就捆绑院线参与投资,同时虚报制作成本冒充大片欺骗观众。
最后在国内市场收回成本,乃至取得盈利。
前面曾提到过的《战国》《新倩女幽魂》《关云长》都属于这种国产伪大片之流。
对于这种不重视观众,只想圈钱的电影,对于这种畸形的中国电影市场状态,《10放》毫不留情,第一个开怼。
它痛斥这种电影:
忽视了电影最本质的艺术特性,企图利用现在的市场热潮,捞一笔快钱后转身就跑。
还痛骂制作方:
所谓国产商业大片,在一次又一次的票房胜利中,已经从看不起观众,演变为看不见观众。
又阴阳怪气投资方:
人傻钱多速来,已经成为内地电影市场在某些人心目中的一个写照。
甚至还友情提示:
即使是在中国,也还是有一些事情是不能仅仅靠钱来搞定的,电影正是其中之一。
同时,它也不遗余力地提醒消费者,也就是我们观众,要捏紧钱包,警惕这种大片陷阱:
与其苛刻的要求生产者去提高质量,不如先从提高自己的消费标准开始做起。
这种敢说、敢讲的程度,让人不由得犯嘀咕:怪不得节目被停播…
那段时间,由于香港电影没落,很多香港导演北上捞金,拍出了不少让人无语的电影。
像是什么《家有喜事2009》《东成西就2011》《越光宝盒》《神奇侠侣》《大内密探零零狗》《财神客栈》《追影》...
在豆瓣上,这一票电影的平均得分,都没超过6,过5分的都能算作是佼佼者。
最让人生气的是,这些大烂片,都出自香港某些成名导演之手,像是什么王晶、刘镇伟、谷德昭...
他们成名多年,都有各自的代表作,完全有能力拍出一部好电影。
然而,在北上内地后,交出的竟然都是这类令人惨不忍睹的作品,圈钱之心路人皆知。
他们靠着从前在香港电影市场上,积攒下来的名声,倒还真的骗过了一帮观众。这些烂片中的大多数,赚得盆满钵满...
对于这种情形,早期的《10放》还苦口婆心地劝告:
对于这种不尊重观众,不尊重电影的行为,也许在市场高速发展时期,是能够获得空间的。
但是当潮水退下后,谁没穿泳裤大家就能看得出来了。
到了节目后期,《10放》也无语了,在评价《东成西就2011》时,直接开怼:
对于这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从大家兜里掏钱的导演,我们已经放弃评述他的任何电影了。
这位导演现在拍的已经不是电影,而是养老金支票。
言外之意正是在告诉大家,以后看到这位导演的片子,直接绕道,千万要按住手中的钱包...
彼时的中国电影市场,真是内忧外患,乱得像一锅粥。
内有国产电影不成气候,香港导演北上捞金,外有大量进口片,也从中趁乱抢钱。
作为一档区区影评节目,《10放》还能做点什么呢?
它不遗余力地发出各种声音,试图警醒中国电影市场,警醒中国电影人,也警醒中国观众...
有烂片拿到高票房,它说这对于中国电影并非好事:
这种票房成绩是以透支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得来的,它们现在的成绩越耀眼,对国产电影的伤害就越深远。
它告诫电影人,不要过分追求技术,忽视故事表达:
当眼睛已经疲劳、耳朵已经疲惫、身体已经麻木后,还能够让观众有所触动的,就只剩下心灵的震撼。
《失恋33天》(豆瓣7.2)口碑和票房双收,它评价道:
接地气的故事,有诚意的制作,专业化的营销。
没有什么秘不传人的武林秘籍,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的工作,就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它提醒资本,时代要改变了:
谁能真正意识到优质原创内容的价值,谁就能真正掌握这个市场的未来。
它警示中国电影人,要踏踏实实搞创作:
好票房不是蒙来的,好故事不是捡来的,好营销不是骗来的。
心中随时有观众,才是创作出好电影的根本。
票房的火爆和创作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因为你不是为了钱才去讲一个好故事的。
而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是,这些早在十年前,《10放》曾经不断重复过很多遍的道理,时至今日,还有那么多人不懂...
2013年,因为某些我们不得而知(但仔细想想也应该知道)的原因,初代《10放》停播了。
在停播前几期节目中,它说了这么句话,并录成片花,在节目中播了很多次:
什么是电影?
什么是中国电影?
这样的问题虽然永远不会有答案。
但电影人只有一直不断地追问自己,才可能在喧嚣纷乱的商业大潮中勇敢地创新,坚持艺术。
同时,尊重市场,尊重观众。
它的态度真诚,言辞恳切。就仿佛一个生命即将走向衰亡的老人,极尽所能,向它不成器的后人留下最后几句劝慰。
只言片语之间,包含的都是真诚,和牵挂。
后来,停播的《10放》,也曾几经辗转。
它曾在其他卫星频道复播,如今又继续在CCTV-10播出。
但我们都知道,时过境迁,从前那个《10放》,已经一去不回了。
到了今天,距离《10放》停播,已经又一个十年快过去了。
这十年间,我们已经很难再听到这样的声音,或许,也看不到这样的节目了。
这十年后,我们的电影市场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或许,我们只能庆幸,在中国的电视媒体上,曾出现过这么一档影评节目。
借用《10放》中提到的一句话来说:我以为我们已经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就是我们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