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在江阴市最繁华的人民路,一座百年老建筑吸引了不少游客寻访。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灰雕,熔中西建筑特色于一炉,美轮美奂中透着历史的厚重。 这里原是江阴近代实业家吴汀鹭的故居,1947年成为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中共地下党在此经过智慧而艰苦的斗争,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中成功策动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义,为中国人民解放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未雨绸缪 潜伏数载觅良机
沿着蜿蜒的山路登上黄山,要塞炮台遗址周围树木参天,巍巍长江被遮挡得若隐若现。70多年前战火纷飞的前线,如今已然成为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只剩废弃的大炮默默地诉说当年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渡江战役打响后,蒋介石特命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一定守住长江天险,而这条天险的重中之重,则是由“江防门户”之称的江阴要塞。在这里,国民党军队布下重兵,山顶有炮群、山腰有堑壕、山脚有地堡群,再加上7000多名驻军、70余门各种口径大炮,形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江防体系。“江阴要塞是铁打的防线,共军就是老虎狮子,也休想攻下它。” 汤恩伯吹嘘。 面对如此“铜墙铁壁”,人民解放军为何将渡江战役的突破点之一偏偏选在江阴要塞?江阴渡江战役纪念馆里的一封家书透露了其中微妙。 1946年初,中共华中五地委组织部长唐君照收到了四弟唐秉琳、五弟唐秉煜用约定的暗语写来的一封家书:“我们在外跑单帮,小本经营蚀了本。做生意很难,希望回家做大生意。”渡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杜鹏飞介绍:“信的真实意思是两兄弟想离开国民党军队,加入到解放军队伍中去。” 中共华中五地委认为,唐氏兄弟已经在国民党军队立稳脚跟,如继续留在国民党内部,日后或可发挥重要作用。唐君照据此又用暗语回信给两个弟弟,“家里生意也不好做,银根很紧。你们在外面还好混些,希望生意做大些,多集些资本。” 在组织的感召和我地下党员的艰苦努力下,江阴要塞上校参谋处长唐秉琳、江阴要塞工兵营营长唐秉煜、江阴要塞守备总队队长吴广文等国民党军官,先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灯光昏暗的坑道里,在江风凛冽的炮台上,在暗流涌动的要塞司令部里,要塞地下党员与解放军派遣干部默契配合,辗转腾挪,为了一个即将影响解放进程的伟大时刻默默坚守着。
意外频发 策反活动陷危机
正当策反活动按计划实施时,一系列意外状况使要塞地下党的行动多次陷入危机。 1947年初春,唐秉琳、唐秉煜兄弟等到了组织上派来的政治交通员,来人正是他们的堂侄唐坚华。唐坚华乔装打扮南来北往,把要塞兵力部署等情报送给党组织,同时又将上级指示传达给要塞地下党。 1948年6月的一天,唐坚华和爱人仇英乔装成商人模样,装了一船棉花返回江南。船只行驶至泰州时,泰州城防司令部的一群特务登船搜查。唐坚华原以为拿点钱打点一下就能过关,然而特务们把他身上藏的金戒指、小金砖等全部搜出。为了私吞黄金,特务以“缴获共区棉花船、捕获共党分子嫌疑犯”为由,上报了镇江中统室,并多次用酷刑拷问,逼迫唐坚华夫妇招认是“共党分子”。 “请党放心,我们决心牺牲自己,坚守党的秘密。”虽受尽严刑拷打,唐坚华夫妇以信明志,宁死不屈。在几经周折营救下,唐坚华夫妇被保释出狱。随后两人被送到苏北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吴铭接替了唐坚华的工作,这条地下联络线终于恢复了畅通。 尽管如此,各种突发事件仍使身在虎穴的唐氏兄弟处境险象环生。1948年冬,一个逃亡地主还乡团分子向江苏省保安司令告密说:“江阴要塞有个姓唐的团长,他哥哥是共产党,靠不住。” 戴戎光去常州开会,会后江苏省保安副司令杨宗鼎盘问戴戎光,“你那里有个姓唐的团长吗,这人靠得住吗?”戴戎光与唐秉琳是盐城老乡,两家有世谊。戴戎光不以为然地回答:“唐秉琳的根底我知道,他哥哥是共产党,他是忠诚的,各为其主嘛,不可轻信。”开完会回来,戴戎光当着唐氏兄弟的面说了这件事,说完大家哈哈一笑。最终,唐氏兄弟因为戴戎光的信任未暴露身份。 “江阴要塞不知见证过多少刀光剑影、惨烈厮杀,唯有这一次,胜利来得是如此平静。”江阴渡江战役纪念馆馆长朱晓华说,江阴要塞兵不血刃落入我军手中,使人民解放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胜利,为整个渡江战役胜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阵前起义 不费枪弹夺要塞
1949年4月20日,国共谈判破裂。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万船齐发,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打响。 戴戎光亲自坐镇黄山炮台指挥。入夜,国民党21军八圩港桥头堡遭到解放军炮火轰击,国民党145师参谋长打电话给唐秉琳要求“炮火支援”。唐秉琳则命令各炮台将射程缩减400米开炮,炮弹都落在敌145师阵地上,把敌军打得晕头转向、鬼哭狼嚎,只得要求停止炮击。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晚上,解放军渡江先头部队在江阴长山登陆。22日凌晨,隐蔽在国民党游动炮团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征明以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的名义打电话给唐秉琳,发布了起义命令。唐秉琳一面切断对外通信联络,一面下命令炮台用不卸保险、不装引信的炮弹发射,借以迷惑戴戎光。一切就绪后,唐秉煜率吴铭等提枪冲进了指挥所,向戴戎光宣布江阴要塞全体官兵已经起义。戴戎光大惊失色,如烂泥般瘫倒在地。国民党苦心经营的江防瞬间土崩瓦解。 千帆竞渡,人们不能忘记,一大批船工用古朴简陋的渔船木船,把解放军送到对岸,有幸成了这场史诗般战役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在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门前,一条手摇木桅帆船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下。黑色的船身已然斑驳,帆上“渡江第一船”五个大字清晰可见。当年,江阴船工王小弟就是摇着这条木船,载着50余名战士,从江北正东圩出发,首先到达江阴徐村渡口。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他来回6次,将一个营的解放军战士安全运送到江阴登陆。解放后,这条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28军授予“渡江英雄第一船”称号。据介绍,仅在江阴地区,就有6名船工被授予“渡江特等功臣”,10人名列“一等功臣”。 70多年前,震撼世界的渡江战役吹响了建立新中国的胜利号角,也让江阴这座历经战乱的城市重获新生。风雨变迁,“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坚忍不拔、敢于争先”的渡江战役精神始终激励着江阴人民。一代代江阴人接续奋斗,把昔日的锁航要塞变成了一座充满活力的幸福之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浦敏琦/文 高鑫 焦贤颖/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