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这个东西实在是奇妙的很,它被称为第七艺术估计也仅仅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吧。至于能够包罗万象,而又能使什么人都敢去尝试一下的估计也就只有电影这种艺术了。
初听这部电影的名字,总感觉它像是一部主旋律或者是意气风发的电影,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一部出自于高晓松之手的电影,并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电影。而电影的一开场更是让我吃惊不小,因为初涉电影的人一般是很少在构图上下功夫,那是极为冒险的事情,只要把一个故事讲顺畅了就算是过关了,毕竟将一个画面做的美轮美奂或者特别符号化需要足够的功力。在中国电影史上这样做过并取得成功的估计也就只有张艺谋其人了吧。
高晓松曾经在电影公映的时候说:“在欧洲,一半以上的都是表现主义的,在我国,这样的电影却很少。我所要拍的表现主义电影,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吃饱了撑着后的分泌物,没有太多现实意义。”在这里面,高晓松努力的使他的电影艺术化,因为他说了“没有太多现实意义”,而且以一个“苦难的战士”去强调“农民的苦难是痛苦,普通人对于青春逝去的缅怀,对于初恋情人的隐痛,都是一种忧伤,不是所有的艺术必须战斗”,言外之意为艺术可以只去表达,至于表达的是否得体,估计看过电影的人会说——此电影只应晓松有,就像高晓松发现曾轶可一样吧,可笑可叹!
所谓的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于是按照表现主义的定义,我们在这里对高晓松所谓的表现主义电影进行细致的剖解。
A.在架构上。《我心飞翔》的内容荒诞,结构散乱,场次之间缺少逻辑联系,所以观众会觉得整个影片不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如同一个个帧的拼凑。情节变化突兀,因为缺少时间的参照性,影片不得不以字幕的方式来告诉观影者时间的观念。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主线旭是生是死,副线阳与昇的生死模糊,而中心人物虹不断出现的梦境,这些都像极了高晓松在这上面的死卡。影片采用了大量的简短、快捷、强节奏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甚至为了让这个独白更趋于合理,高晓松对虹进行了残缺的完美设计,影片中还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独白,包括大量的画外音构筑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心理情感。最后影片大量运用了灯光、音乐、假面等来补充语言的效果,当然音乐是高晓松的强项,毋庸置疑的这方面在影片里表现的相当出彩。
B.画面上。影片确实足够大胆的采用了一个标志性的颜色,就如一开始旭的念白里所说的一样“抱就是红色,不抱就是蓝色”。而红色点的大量运用无非是高晓松的一个梦想,如几乎一直就这么一身衣服的虹的鲜艳的红装,流淌的液体,旭带领的红军军阀,虹梦境里那个不断出现的红马王子等等,都是高晓松想借此来渲染情感的方式,从而进行表达自我的梦想,一种奔放的“毫不顾忌”的表达,想着突破人性的压抑。但是电影的整个基调却是阴沉的,本想着更为明显的凸显红色情感,甚至于有点突兀,毕竟万里从中一点红总是有那么一点显眼。好吧,我们先抛弃它所要表达的思想不谈,单就构图的用法说一下。本身影片在艺术美上就缺乏了我们所说的艺术美中的形式与内容之中的形式美,不管这种高晓松所认为的美是基于自然还是超越自然,他都没有很好的理解表现主义对于颜色运用的寓意。表现主义的颜色强调的是整体,而高晓松却仅仅是做了一个点,而这个点又没有很强烈的表现电影的格调,于是就使得影片在画面上显得有些许的不伦不类,因为强加的表现主义并没有显得那么生动,而是因为与思想的格格不入而死板。
C.在意识上。表现主义特别特别推崇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特别是在梦境的分析上。我们知道潜意识理论,即意识是心理生活的一种属性。因为是潜意识,所以“有一种分散的,串联起来的,流动型的现实。我们这些有限的人就是游动于这样的现实之间中”,而不现实的的地方,也仅仅是一个点的不现实(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仅仅是人变成了中,其他的一律和现实相符),尽管它无法用逻辑去估量,但是毕竟有章可循。可是影片在处理虹的梦境时,每当太阳在这个阴沉的小镇上出现,虹用从她两只手遮挡的太阳的缝隙里看到的梦幻,我们实在找不出他出现的理由,也就是找不到她的潜意识或者与现实挂钩的地方,尽管豆蔻的少女渴望爱情,可是至于为何是这样的爱情,我们怎么也猜不透。固然电影本身就不想直白,毕竟导演的意图是使电影足够艺术,而且还认为艺术可以没有目的,那么尚且让它也在意识上杂乱无章吧。
D.在人性上。不管是什么样的流派,包括像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浪漫派等都会或轻或重的把人性给抬高一下,表现出对人的尊严和素质的尊重,毕竟人是改造世界的主体。而且表现主义有爱好怪诞的怪癖,就是破坏客体的状貌或协调感而取得一种滑稽的,讽刺的艺术效果。在影片里,像虹是个哑巴,旭被自己的学生打成太监,以至于是虹只能被当做是十五圆月时浴盆里的欣赏品,还有就是昇的怪异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创新创作,因为它“背离了自然可能性,而不是内在的可能性”,但是影片缺乏机智和幽默的滥用怪诞就适得其反了。而且高晓松在影片里刻意的将人性进行了贬低,一个男人为了得到一个女人而让她嫁给了一个太监,虹与昇两个人的压抑,虹的不断背叛或者不断地去喜欢不同的男人。因为在高晓松看来“女人没有必要对一个男人忠贞,而只需要对爱情执着,打破爱情的谎言对学生是一种解脱。”言而理解为女人可以对男人不负责任,并形而上的说我忠贞于我的我的爱情。本来表现主义是想把压扁了的人给充实一下,而高晓松做的恰恰相反。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艺术也是一样。尽管唯心的艺术与唯物的艺术各执一词,但是其核心还是围绕不知哪个爷爷说过的“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是不同的是,两者在争辩自己与自然的关系。高晓松想着使《我心飞翔》的艺术性超脱,却一不小心让自己钻进了他所谓的艺术的套子里,可以说高晓松只是做到了表现主义的里,型而像,却缺少了表现主义的里,心为之乱。
艺术美里的形式与内容是缺一不可的,缺了形式的艺术晦涩的难堪,而缺了内容的艺术又仅仅是个皮囊。不管你是否去呐喊或者去战斗,总之我们不能因为强调自己是个作者导演而泯掉自己的责任。表现主义从来就不会缺乏艺术美,无论是卡夫卡、凯瑟还是马克思·贝克曼,在他们的作品里艺术美从来是他们创作的基础。同样,在一个所谓的艺术电影里,艺术美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东西,要不然怎么称之为艺术电影呢。
至于《我心飞翔》为何会获得如此的奖项,我个人认为其实每个人都在看不懂,而身为“大家”的评委们,又实在不齿于说看不懂。看懂了这么难懂的电影,对于“大家”来说又足够有才华,又怎能不去表扬一番呢。好吧,“大家”就在装,通俗一点说“大家”一起装,于是它便获奖了。最后,别忘了高晓松自己都说过这可是一部“一部吃饱了撑着了的分泌物,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