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几乎是一夜之间,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名字:文牧野。
这个彼时不过三十出头,刚从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没多久的青年导演,带着一部《我不是药神》与观众见面,并最终在市场上拿下31亿票房,在豆瓣达到9.0分。
随影片而来,也给文牧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有些人说,他是一个天生的导演,有些人说,文牧野的走红是一个奇迹,有些人说,水平如何仍需要继续观望。
也正因此,他的第二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以深圳为背景的《奇迹·笨小孩》。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无疑是享受的,我有被逗笑,在那场华丽的“群殴”中,我有紧张,在景浩攀爬在货车车门上时,更有感动,在终于得到订单,易烊千玺抬着头,流下的那滴眼泪里。
但我看完电影后,脑中冒出的第一个词却不是“好看”,而是“难得”。难得在于,《奇迹·笨小孩》其实是一部很难被拍好的电影。
难的点两处,一个是它是完全原创的故事,大多数有关于创业的电影,无论是国产的《中国合伙人》,国外的《社交网络》《华尔街之狼》,都是有鲜明的人物原型的,也就有大量真实素材作为参考。
二是在“新深圳”的故事基调定调下,电影里不存在真正的“反派”,所以没有生死攸关的考验,没有无下限竞争的对手,主角们能够面对的,只能是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穷困苦楚。如此一来,对情节张力就会有削弱的可能。
但文牧野仍然很好的完成了电影,在真实性上,我们可以看出团队做了大量功课,无论是美术的写实考究,还是依托于政策背景的故事设定。而在电影当中,我们也随处可以看到专业化的表现手机拆解流程,手机市场运作规则等。
而在戏剧性上,则是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回头来看,《奇迹·笨小孩》显然并非某类嗨翻天,戳爆点的电影,可它依然做到了有笑有泪的同时,牢牢吸引了观众注意力。
关键就在于文牧野对故事视点选择,并没有刻意堆砌高昂的情节,而是着眼于一个字:人。
景浩的性格,非常具有“矛盾性”。
一方面他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无论面对谁,他都会眼神笃定的说出我可以。
但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他知道自己只是个高中学历的维修工,被人所看不起,所以会容易因此愤怒,也会在遭遇挫折时佝偻着身子离去。
对于事业本身,他也处在态度的两级中,时而觉得奇迹小队必然能“成”,时而又焦虑不已。
景浩如此矛盾的心态,其实在电影的一个场景中便被赤裸裸的揭露,他去宿舍找朋友还钱,骂他是烂赌鬼,被对方反呛他就不赌吗?他赌输了,妹妹命都没了。
景浩在那时愣住了,因为他知道,朋友说得对。
“赌”便是这个人物的核心词汇。他总是不顾一切的押上所有身家,为某种渺小的可能性奋力一搏。
说来也滑稽,其实景浩压根没想过要“成功”。
他开着一家小小的维修店,送妹妹上下学,与邻居街坊们打打招呼,可以看出对于这样的生活,景浩虽谈不上多满意,但也并没有过要跳出去的念头。
拐点来自于医生对妹妹病情的诊断,必须要三十万去救她,这才逼得他不得不买下十万元的货。
他将十万元的货卖掉赚一笔,就会再卖一批,直到凑齐手术费,在这一刻故事语境里,他也仍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手机修理工。
可他赔了,于是只得又一次铤而走险,开厂转型手机零件贩售,同时面对可能通不过质检,和被厂商拒绝的巨大困境。
这便是景浩这个人物的特殊性,他为事业拼搏的过程,居然完全都是“被迫”的,不来自于任何野心,只来自于生活的压力,他只是想过上不需要为生计忧愁的生活。
所以在朋友的宿舍楞过之后,景浩伤感的说“不赌,能行吗?”,只是想安稳度日,就必须拼尽全力。
为何文牧野要去塑造一个这样的角色呢?
因为他其实压根拍的不是励志电影,是“被励志”电影,是一个被生活压垮的小人物,在不得已之中被迫走上看似光辉的创业之路的故事。
传统的励志电影,核心看点在于与反面力量对抗的过程,多半有一个宏图伟岸的主角,却面临重重险阻,故事过程也是看他如何克服挑战,最终走向成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另一种形式的爽文。
反观《奇迹·笨小孩》,它一点也不“爽”,它更注重描绘角色的背景,性格,状态,以及他们只间的关系和氛围,事实上除了景浩,电影中的其他配角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齐溪所饰演的汪春梅,她本是饭店服务员,因为耳背老被客人埋怨,总是带着好相处的笑容。
可面对找麻烦的人时,她出人意料的刚硬,在儿子送的助听器被打掉时,更是直接举起斧子要砍人。
追风少年张超,长得就一副干啥啥不行的屌丝样,事实也是在工作里各种划水摸鱼,还自尊心超强,说几句就撂挑子不干。
可最后在帮助景浩重振旗鼓的时候,也是他最先说出:我可以不要钱。
还有老钟表匠钟伟,养狗的前科犯人张龙豪,包工头马越等等……每一个都如此鲜活特别,即便只是短短几个不多的镜头,也可以让我们记住。
但最让我觉得有趣的一点是,文牧野塑造这些角色,几乎每一个都是“不那么可爱”的。
你可能会觉得不会啊,这些角色很讨喜,但那是我们站在主角立场视角下的感受,仔细一想呢?笨拙的服务员,摆烂的网吧大神,有案底的前犯罪分子,就连主角景浩,都是一个欠钱不还的老赖,一个不知天高地厚想要攀上总裁的,没文化的穷小鬼。
试想一下,如果你真的也处在那列高铁上,你看到一个景浩这样打扮的年轻人跑到赵振昌面前求他投资自己,你会欣赏他,还是会和李平一样蔑视他呢?
这便是残酷的现实,生活中,这些人不但不是被我们所喜爱的,甚至是被我们忽视,乃至厌恶的。
这也是文牧野一以贯之的创作态度:对小人物真正平视的,充满体恤的关怀。不是当做拿来消费苦难的符号化人物,而是当成朋友,有劣根,有缺陷,但仍然闪着光的一群人。
最为凸显这一点的,就是中段那场婚礼戏。
舒缓的音乐,新人幸福的宣言,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脸,妹妹拿着气球奔跑的慢镜头,酒杯碰撞……这段情节对于“创业”毫无推动,可为什么保留?因为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属于奇迹小队们的最为温暖的时刻。
回过头看《奇迹·笨小孩》,它所表达的奇迹到底是什么?
是物质成功吗?可对于金钱,不过是寥寥一句台词一笔带过。
是事业成功吗?可你看最后的定格字幕,有的人只是简单结婚生子。我们也知道,那一幕并不是真正所打动我们的。
是被我们忽视,不在意,甚至瞧不起,视为蝼蚁一样的人,最后凭借努力,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和尊重。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奇迹,也是电影所真正叙述的。
将小人物作为题材的中国电影很多,但恕我直言,常常流入消费苦难或隔靴搔痒的境地。
而文牧野却总能够以“平视”的视角去看待小人物,并体现出真正的赞美与关怀,以至于在一部主旋律电影中都能呈现如此意识和表达,不得不说是难得可贵的。
当然,《奇迹·笨小孩》虽然是现实题材,但毕竟是一部商业电影,不但并不沉重,反而影院里可以时不时听到身边阵阵笑声,感人的点,也是从人性的温暖之中迸发。
我想,这样有意义,又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也值得我们再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