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剧、网剧被大量的商业内容所取代,烂片横行见怪不怪。
想起儿时的时候,每年寒暑假电视上播的基本都是亮剑、西游记、还珠格格等老片,虽然已经看烂了,但每一次看似乎都有不同的体验。
从“二营长,把你的意大利炮给我拉上来”镜头下轰轰烈烈的平安县城,到“妖精,还我师傅”的九九八十一难,从来都是百看不厌的主儿。
▲图片来源于电视剧《亮剑》
但现在呢?满屏幕的小鲜肉横行,不明所以的老片翻拍,御剑飞行的五毛特效,实在是让人不忍直视。
在看得满头问号的同时,其实不禁想说一句:国产剧发展到现在,编剧确实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
而纵观中国影视剧,首先出圈儿的高质量剧集,应该是被生活经历冲出来的情景喜剧了。
▲电视剧《炊事班的故事》剧照
电视剧发展的早期,资金技术的缺失,反而激发创作人员的无限热情,他们用原创的精品剧本,推动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情景喜剧便是当年屏幕上的代表之作。
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诞生于九二年,字字珠玑的大龄男青年李冬宝和心高气傲的文艺女青年戈玲,是无数七零后、八零后的童年记忆。
▲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海报
每集故事紧扣当年社会热点,比如小保姆进城、琼瑶热、迪斯科、登报相亲交友等等,将一众社会人物刻画得生动鲜明。嬉笑怒骂间调侃世间百态。
《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是王朔。他编剧的影视作品,诸如《顽主》、《过把瘾》、《甲方乙方》、《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票房口碑双丰收。
▲王朔
《编辑室的故事》正是他京式贫嘴风格在小屏幕上的初次展示。
两年后的《我爱我家》,则将北京胡同一个六口之家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随着剧中现场观众的哈哈大笑,深深印刻进全国人民的脑海中。
▲电视剧《我爱我家》剧照
《我爱我家》的编剧是作家梁左,他的作品在九十年代一直是春晚常客。
▲梁左
有大才子们的压阵编剧,情景喜剧一炮而红,蓬勃发展,《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健康快车》、《炊事班的故事》等轮番占据电视屏幕,成为不少人心中电视剧的黄金年代。
2005年,宁财神编剧的《武林外传》横空出世。这部天马行空的古装情景喜剧被不少观众尊崇为中国情景喜剧史上两大最巅峰之一,成为九零后心中的神剧。宁财神的才华也被观众认可。
▲电视剧《武林外传》剧照
可惜的是,这也是情景喜剧的最后一波辉煌,在这之后,虽然陆陆续续还有些情景喜剧的播出,却再也没有得到多少关注。只有在“葛优躺”等某些老梗重新刷爆社交网络的时候,大家才感叹一句,原来电视剧的黄金时代过去了那么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情景喜剧的消亡是有迹可循的,进入电视剧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编剧人才反而日渐凋敝,精品原创剧本再难一见。电视剧翻拍在屏幕上逐渐增多,互相借鉴“抄袭”也成了一大奇景。
上世纪八十年,一大批古典名著被搬上电视屏幕,电视剧《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久不衰。
2010年前后掀起了重拍四大名著的潮流,却最终集体翻车。观众无法接受新版的的剧情改动,豆瓣分数差距是最直观的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四大名著这种古典文学作品,近代武侠小说也频繁被改编成电视剧。金庸、古龙、梁羽生等轮番上阵。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多部电视剧家喻户晓。
然而每隔几年翻拍,评分就再降一截。
18年翻拍的《新笑傲江湖》豆瓣评分仅2.5。烂到观众大呼,“建议豆瓣开启负分机制”。
去年上映的张一山版《鹿鼎记》同样骂声不断,近十万人评出3.2分,编剧在前四集将人物设定和情节改得一塌糊涂。令不少原著粉丝如坐针毡。
当编剧水平烂到改编都改不出像样作品的时候,抄袭便成了最为便捷的选择。
臭名昭著的《爱情公寓》,从人物设定,到剧情走向,甚至台词,都照搬美剧《老友记》和《老爸老妈罗曼史》。
业内有名的导演、编剧于正,公开抄袭琼瑶早年的作品《梅花烙》,后者一纸诉状告到法院,才维权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连于正这种有影响力的业界“大佬”都如此上梁不正,也就难怪整个业界下梁歪。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产电视剧在一片混乱之中艰难前行。电视剧投资越来越大,上亿的制作成本早就不稀奇,然而编剧却在一片“繁荣”中,被遗忘了。
当打开电视翻来覆去换台仍然索然无味的时候,人们才恍然发现,那些创作过无数经典的编剧们,早已消失不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呢?
归根究底还是待遇不够,留不住人才。影视圈来钱快、投资多,然而真正到编剧手里的却寥寥无几。
根据《中国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显示,208位受访者中,上年度收入过百万的只有有11位,其中10位的从业年限超过7年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而近80%的编剧年收入在20万以下,他们单打独斗,收入不稳,最担心的事情便是接不到项目失去生活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比于某流量小花旦演戏一天收入208万,同处娱乐圈中的编剧免不了苦笑一句,称自己为码字民工。
而更多的时候,这点微薄的收入也不一定能得到保障,75%的受访编剧称曾被骗稿,拖欠费用、项目烂尾等等已经是家常便饭。
话语权的缺失,是编剧无法安心创作的另一原因。在国内,编剧通常处于剧组阶层靠下的位置,谁都能来插一嘴。投资方和项目方常常会对创作给出各类的意见,左右编剧的创作。
著名演员宋丹丹,就曾因为擅自改剧本,被《美丽的契约》编剧宋方金公开指责,之后更爆出业内大牌演员自带编剧、边写边拍成惯例、谁腕大就听谁的等潜规则。
▲图片截取自《吐槽大会2》宋方金部分
而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因为制片人制度的确立,编剧的重要性得以确立,和导演等平起平坐。他们的编剧工会也能够保证编剧的收入权益,隔三岔五闹个罢工,整个行业都要抖三抖。正是在这样的制度下,才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编剧。
当然,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编剧的地位也逐渐在提高,在国产剧一片混乱的当下,不少好作品逐渐崭露头角。
例如去年大火的《隐秘的角落》,这部小成本悬疑片,没有大火的流量明星,反而将秦昊、刘琳等推上一线,几个主角小演员也被业内看好。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海报
《隐秘的角落》的成功离不开剧本的功劳,整个编剧团队虽然年轻经验不足,却巧妙地改编了原小说,增加了不少配角戏份,让整体故事更为饱满。观众在看剧的同时,也将掌声和赞美送给了编剧团队。
▲图片截取自豆瓣
《隐秘的角落》的大火,重新提醒了影视行业编剧的重要性。2015年阿里影业曾经提出“不会再请专业编剧”,表示要用大数据来取代编剧行业,引发《人民日报》质疑,“专业编剧VS阿里影业,谁会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大火的几部电视剧,《庆余年》《安家》《装台》等,无一不是凭借着精彩的剧本获得观众掌声,这些电视剧的出现,算是回答了人《人民日报》的质疑,也为中国电视剧编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
▲电视剧《庆余年》《安家》《装台》海报
编剧流失导致电视剧质量下滑,这样的现状恐怕一时还难以改变。但好在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创作者注意到了编剧的重要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编剧制度的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编剧涌现,我们在屏幕上也能看到更多的精彩电视剧。到时候我们就不必像今天这样,抱着经典老片翻来覆去地重温。
你觉得这一天的到来还会有多久?
参考资料:
1. 搜狐新闻,《中国编剧地位低于世界90%国家的编剧,难怪我们要受烂剧的煎熬》
2. 生活报,《在剧组没话语权、薪酬少得可怜,知名编剧聊国内编剧行业现状》
3. 新华视点,《琼瑶起诉于正侵权终胜诉获赔500万 琼瑶:于正灭掉了我一年》
4. 百度百科,《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
5. 凡影,《被骗稿、焦虑、维权难……青年编剧生存状态大揭秘》
存状态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