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李秋涵
编辑 | 魏佳
又一部神作续集崩了。
即便你没有看过《黑客帝国》系列,也应该对这个选择题有所耳闻:摆在眼前有两颗药丸,红色药丸代表真实但残酷的现实,蓝色药丸代表虚拟但美好的梦境,你到底选择哪一个?
这个带有哲思的选择题,贯穿《黑客帝国》系列,是其标志性场景,也启发了很多人对世界的认识。所以当这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经典电影,时隔18年推出续集,并且主演基努·里维斯、凯瑞-安·莫斯回归,原导演之一拉娜·沃卓斯基操刀,还是有不少观众期待的。
但结果显然不尽人意。
票房上,《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以下简称《黑客帝国4》)于2021年12月22日在北美上映,首日票房收入仅640万美元,作为大IP续集,票房甚至不及同档期的普通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2》。2022年1月14日,其在中国内地上映,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上映第一天票房为333万。相比于前三部电影累计斩获16亿美元票房的成绩来看,目前的表现明显不及预期。
口碑上,影片溃败得更彻底。在国内,豆瓣上有4.5万观众给出了5.7分的评价,而前三部的评分分别为9.1分、8.6分和8.8分,相距甚远。国外观众也对这个大IP续集表达了失望,IMDb评分也仅为5.7分。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获得了一边倒的差评。“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狗尾续貂”、“第一部的中年疲惫版翻拍”、“史上最让人失望的续集,到处都透着力不从心”,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电影的吐槽。
就连影片导演,也借角色之口,吐槽续集在“新瓶装老酒”,并提到母公司华纳兄弟决定制作三部曲续作,“如果我们不合作他们会终止我们的合同”,这让外界猜测,导演有“与其让别人毁了自己的牌子,不如自己砸了算了”的无奈。
尽管被拉下神坛,是大多数神作续集不得不面临的宿命,但《黑客帝国4》的崩坏,也还是让人忍不住一声叹息。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黑客帝国4》真的不好看
这是一部从立项开始,就在被创作者放弃的影片。“华纳、导演和观众都知道这将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一位观众感叹。
《黑客帝国4》到底讲了什么?
根据官方介绍,剧情承接《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失去记忆的主人公尼奥重返矩阵,他将重新认识自己,并带领人类在机器制造的虚拟世界中继续反抗。也就是说,还是人类反抗虚拟世界的故事。
这样的设置,首先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矛盾是,在第三部,尼奥帮助机器大帝消灭了病毒史密斯,换来人类和机器和平共处,而主人公尼奥和崔妮蒂都在战斗中牺牲,至此,前三部构成了一个系统的闭环。第四部让主人公们死而复生,就已经脱离了科幻范畴,难以自洽。
借助角色之口,创作者也表达了前三部作品已经完整,不需要续集的观点。但还是得拍,怎么办?
《黑客帝国4》中导演借角色对片方华纳兄弟吐槽 来源 / 豆瓣
围绕人类反抗虚拟世界的旧主题,《黑客帝国4》把《黑客帝国1》尼奥觉醒的过程,又重新演绎了一次,把前三部人类和机器共存的宏大视角,缩回到了爱情层面。
为了给尼奥和崔妮蒂的爱情制造困难,强行加入了一个看似合理,但让人匪夷所思的设定:矩阵分析师需要尼奥和崔妮蒂产生的能量来建立“发电培养舱”,两人靠太远,没有价值,靠太近,容易产生破坏,只有保持刚刚好的距离,价值才能发挥最大化。为了保持这刚刚好的距离,于是把两人连入矩阵,继续控制他们的意识。
这样的故事架构很难不让影迷失望,没有宏大的哲学思考,更像是探讨中年人的艰难爱情。“从当年的流行文化制造者,沦为了强行IP改编的跟风者”,电影博主口袋君对深燃感叹。
客观来说,第四部并非完全没有新思考和创意。比如在虚拟世界里再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对机器的存在有新设定。在矩阵里,失去记忆的尼奥成为了游戏设计师,同时还有一个用来模拟的程序,新角色Bugs先在这里唤醒了墨菲斯,再让墨菲斯到矩阵中唤醒尼奥。此处的墨菲斯只是虚拟世界模拟的程序,但能通过“磁颗粒技术”进入到现实世界,来实现和现实的互动。
人类与机器的关系,也从对立、共存走向了融合。在《黑客帝国4》中,机器的感情进化愈发成熟,一部分机器觉醒,在与人类一起打造真实世界。对于虚拟与现实的选择,导演给了更多宽容,比如对于已经和虚拟世界融合,在矩阵中拥有幸福家庭的崔妮蒂,是否要唤醒,影片中尼奥给了崔妮蒂充足的选择权。
但即便是这样,对于这部神作的续集来说,这些新想法显然还不够。20多年里,新科幻电影层出不穷,这样的想法也并不超前。虚拟世界的嵌套,就能让人联想到《盗梦空间》。
而《黑客帝国4》更严重的问题是,新想法不够,干脆采用了取巧的方式,进行创作。
作为大IP时隔18年的回归,情怀势必是卖点。为了更方便打出情怀牌,影片中穿插了不少前三部的经典片段,如墨菲斯唤醒尼奥时的红蓝药丸,墨菲斯与尼奥用中国功夫练习的打斗场面,尼奥从矩阵中醒来的画面等。
时过境迁,这些曾经惊艳的画面再次出现,已经少了奇观之感,原本被奉为经典特色的功夫打斗场面,没有了武术指导袁和平,也滑坡得厉害。尼奥打败敌人的最后一招,“像是在发气功”,不止一位观众吐槽道。
即便是把《黑客帝国4》当做一部普通的特效大片,也是相当不合格的。
延续好莱坞大片叙事,开篇《黑客帝国4》就有一场打斗场面,此时世界背景还未介绍,人物都是新面孔,画面也不够刺激痛快,只留下观众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谁在打斗,为了什么打斗。即便主人公出场,不论是尼奥还是崔妮蒂,为了脱离矩阵与特工对抗的片段,相比于前三部,打斗场面既不酷炫,也不优雅,满含岁月划过的疲态。“后半段完全变成了《疾速追杀》+丧尸围城的公式化套路剧情了”,口袋君表示。
“第二三部至少还对世界观进行拓展,到二十年后,反而一点新思考都没能提供,对时代的回应仅限于电子游戏和心理治疗,躺在狗尾续貂的套层结构上沾沾自喜。”豆瓣上,一位影迷批判得不留情面。
从造风者到跟风者
《黑客帝国4》注定是一部难搏得高票房的电影。与《速度与激情》《007》等系列每部都是新故事不同,《黑客帝国》系列每部之间都有强关联,如果没有看过前三部,对内容没有足够了解,很难顺畅的看完《黑客帝国4》。
“这是有相当限制的一部作品”,爱梦影业CEO雷鸣告诉深燃。他是《黑客帝国》系列忠实粉丝,在他看来,续作没有那么糟糕,导演的目的,就是“带着老朋友一块怀个旧,聊聊天的感觉,把细节窟窿补一补”,没有想打得多漂亮,CG特效(用计算机制造出来的视觉效果)和动作设计不尽人意,但“很多陈列设置,分镜细节反而是花了功夫和钱的”。
电影有着较难理解的高概念设定,很多观众只记得影片中对虚拟与现实的诠释,但具体情节设置,已经印象模糊。
从《黑客帝国》第一部到第三部,每一部都有世界观的延展。第一部,交代了在这个世界里,AI打败人类,统治了地球。为了利用和控制人类的力量,AI为人类构建了矩阵(matrix),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能让人类沉浸其中的虚拟系统。
来源 / 《黑客帝国》第一部剧照
到第二三部,导演又完善了世界架构,矩阵系统构建的世界太过完美,反而容易被人类识破,于是系统架构师引入了选择机制,矩阵的接受率提高,但还是会出现系统bug,即意识到这一切是虚假的矩阵“反抗者”,为了维持系统平衡,“先知”推出了“救世主计划”。
“救世主计划”的设定是,救世主是矩阵“反抗者”的代表,先唤醒救世主,将反抗者聚集在名为“锡安”的地方,聚集到一定数量,由杀毒程序来统一消除,周而复始。也就是说第一部系统的反抗者们,其实也是系统设定中的一部分,带有一种宿命论的绝望感。
在“先知”的设置下,到了第六代,救世主尼奥有了感情,和崔妮蒂相爱,而和他相生相克的杀毒程序史密斯,脱离了矩阵的控制,成为了病毒,入侵矩阵。第三部,尼奥与史密斯同归于尽,拯救了人类和机器世界。
《黑客帝国》前三部作品,厉害之处在于,兼顾了商业化和艺术表达,即便是没有看懂电影中的深刻思想,也不妨碍把影片当做特效大片来看。“在当年,把它当视效动作大片看,也创新超前,把它当成艺术电影,拍摄上也很好,把它当人类思维革命和预言,一样可以有嚼劲”,雷鸣表示。
在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国》,口碑票房双丰收,是当年全球第四高的票房电影,还拿下四座奥斯卡奖杯。这是一部超前的电影,除了内容,就连特效技术也是当时的标杆。全片有400多个特效镜头,当时《黑客帝国》的特效总监Gaeta团队承担了大部分复杂的画面和全CG场景,2000年,他们以此夺得了第72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打造的“子弹时间”,成为《黑客帝国》的招牌,是影史经典画面,被多部影片致敬。
而到了《黑客帝国4》,特效不仅没有创新之处,故事叙事的方式也流于庸俗的层面。
“前三部讲述尼奥与矩阵、AI机器人、史密斯特工之间的缠斗,最终保住人类,第四部的主线剧情一下格局小了太多”,口袋君感叹,唤醒尼奥主要为了解救崔妮蒂,一部科幻经典续集,愣是被玩成了一部中年男女旧情复燃爱情片。
更为典型的例子是,《黑客帝国》系列中原本就有一个设定,矩阵中的人们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转化为特工(杀毒程序)追击尼奥。到了第四部,这个设定较少被使用,反而出现了一个老套设定,电脑特工附身到周围路人的身上,会变成像丧尸一样,行动僵硬的围攻主角。原有的经典设定,被当下已经烂俗的设定代替。
有媒体提到,前三部作品里,在The Matrix Revisited这部记录电影幕后细节的纪录片中,导演沃氏兄弟兴奋地分享他们的喜好:爱功夫电影、日本动画、菲利普·迪克(赛博朋克先驱小说家)的书、吴宇森的电影”,并表示“我们这辈子的所有想法都放进这部电影里了。”
所以我们能在电影里看到尼奥和墨菲斯、史密斯用中国功夫打斗,枪战场面有吴宇森式的暴力美学。而在《黑客帝国4》里,看不见创作者的创作热情,而是表达出对要续拍的吐槽。
好莱坞大片,穷途末路?
客观来说,《黑客帝国》系列的诞生,都踩中了时代的节拍。1999年3月31日《黑客帝国1》上映时,正处于互联网大爆炸的时代,在千禧年即将到来之际,戳中了人们对未来网络世界的恐慌和不安。而22年后,到了2021年,元宇宙概念大爆炸,人们对虚拟与现实有了新认识,谈起《黑客帝国》中描绘的“缸中之脑”的世界,已经不再抽象,《黑客帝国4》有受关注的基础,影迷们也期待着沉淀20年,导演对世界的新解读。
没有等来经典续作,崩坏成这样,不少影迷痛心不已。
好莱坞大片,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毁经典了。
2021年在国内上映的《速度与激情》《007》系列,都让观众明显感受到了英雄迟暮的无奈。
《速度与激情9》收获了该系列上映20年来的最低评分,热映时,豆瓣上5万人打出5.6分,远低于该系列7.35的平均分,距离《速度与激情5》8.4分的顶峰更是相去甚远。这部续作讲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无比老套,只是从视效来看,当做一部解压视效大片来看,勉强合格。
《007》系列,剧情依然沿袭经典007系列的路数,传奇特工007为拯救世界而战斗,被观众毫不留情的吐槽,看完之后冗长、无趣、 拖沓,观影过程频频看表,偶有亮点也拯救不了整体的平庸乏味。
到了《黑客帝国4》,续集的乏力、荒诞和离谱,被展示得更赤裸裸,从创作者到观众,都弥漫着一股“毁灭吧,别拍了”的疲惫。
来源 / pexels
这只是好莱坞大IP乏力的冰山一角。“大部分系列电影从第三部以后都是狗尾续貂,口碑断崖式下跌”,有影评人表示。此前的《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侏罗纪公园》系列等,都有过此类尴尬局面。例如《变形金刚》系列,一开始豆瓣评分8.3分,到了《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豆瓣评分下滑到4.9分,不过这不影响好莱坞继续挖掘这部大IP的价值,《变形金刚6:超能勇士崛起》已经定在2023年上映。
即便是《黑客帝国4》备受吐槽,背后的华纳兄弟,仍旧有大挖这一IP的准备。比如做游戏、NFT,2021年12月,华纳兄弟和游戏引擎厂商Epic Games合作推出《黑客帝国觉醒:虚幻引擎5体验》演示内容,还将与NFT平台Nifty’s合作,售出10万个受黑客帝国系列启发的NFT。根据影片片尾,尼奥与崔妮蒂以超级英雄之姿出现在分析师眼前来看,不乏还有续集的可能。
此前一篇名为《好莱坞报告之二丨何去何从,好莱坞六大制片厂输给了谁?》的文章指出,2007年至2011年间,好莱坞除迪士尼外的五大电影公司总体利润下降了70%,电影公司的总利润占据其母公司利润的不到10%,并预测到2020年,这个比例甚至会下降到5%左右。
该文章就提到,为了增加营收,这些电影公司不得不制作一些情节简单,画面花哨,背靠大IP的爆米花大制作,来吸引本土以及占据票房收入70%的海外观众的注意。当时间来到最近十年,庞大的财务压力让六大的电影策略更加保守,决策者们宁愿给那些制作费用1.5亿美元以上,需要6亿美元全球票房来回收成本的续集电影“开绿灯”,也不愿花几千万美元投资一部原创电影。
电影作为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产品,资本迫切从中寻找确定性,好莱坞流水线IP已经证明了这套打法的成功。IP延长了电影的生命线,但坏处已经显而易见了。现在,好莱坞已经自己打败了自己。
有影视行业从业者告诉深燃,在国内好莱坞工业大片,已经不像往日一样被推崇。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04.17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170.93亿元,占总票房的83.72%,全年票房前10名的影片首次均为国产影片。《黑客帝国》系列是经典,同时也是一部对好莱坞大片还有感情的观众会热衷的情怀片,但对于很多年轻观众而言,有兴趣的或许不如想象中多。
崩坏的《黑客帝国4》不会是最后一部。就像导演在彩蛋中说的,“电影已死,不如拍《猫客帝国》”。
*题图来源于《黑客帝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