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 王旭 向晓昕 郭紫阳 史彦宾
2006年7月1日,两列火车分别从格尔木和拉萨车站缓缓驶出,标志着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宛若巨龙盘卧西北大地,横贯雪域高原。
也就在同一天,武警青海总队官兵开始担负守护青藏铁路的重任。作为第一批官兵的一员,杨富祥走上了青藏铁路的执勤哨位,开启了他守护这条天路的军旅生涯。
15年,从青春到不惑,杨富祥把生命里最旺盛最蓬勃的时间献给了雪域昆仑,献给了青藏线。
巡逻青藏线
2021年7月,杨富祥在昆仑山隧道沿线带着战士巡逻。杨浩摄
也许每一个年轻人都会有一个热血的决定。
24岁的杨富祥,正当意气风发的年纪。当得知总队要担负守护青藏铁路的任务时,杨富祥主动报名提出申请,“到青藏线,去守青藏线。”
海拔,赋予了这里独特的魅力,国内外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它的神奇壮美;海拔,也赋予了这里独特的残酷,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官兵,常年承受着缺氧的折磨。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海人,这片广袤的土地给了杨富祥健壮的身体,也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去挑战近五千米海拔的高原无人区。
他知道那里条件艰苦,但男儿带吴钩,就要到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他相信自己,就像是跑障碍时跨越的矮墙,身高腿长的他一跨就能过去。
在雪域高原执勤,身体受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供氧不足。在这里站两个小时的哨,体力消耗相当于在山下站4个小时。因为氧气不够,身体就像随时负重20公斤。
仅有海平面60%的含氧量,让第一次执行巡逻任务的杨富祥就感受到了这里环境的残酷。眩晕的脑袋,无力的四肢,都在告诉杨富祥,这才是真正的高原。
带着几分不甘,杨富祥一夜未睡。他重新审视这里,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
火车轰隆隆地经过,仿佛要把床板掀翻,他感受着大地的震颤,他想起离家前父亲和他说的话,滚烫的字句仿佛烙印在他心中,“当兵就要当个能打仗的好兵,咱杨家的人没有孬种!”
四天后,杨富祥再次走上执勤岗位。他要征服高原,征服自己。
海拔4050米的三岔河特大桥、4533米的沱沱河大桥、4868米的昆仑山隧道……
每上升一个高度,都意味着氧气更加稀薄,而这每一个哨位,都有杨富祥走过的足迹。
2014年夏天,一场突降的暴雨致昆仑山隧道北洞口山体发生严重滑坡,巨石和泥沙将铁路轨道掩埋20余米。此时距离下一趟列车经过还剩下不到1小时。
时间就是生命,情况万分紧急。杨富祥浑然不顾可能被落石砸伤的危险,带领官兵肩扛手抬,徒手清理沙石,拼命与时间赛跑。
这是一场静默的抢救,没有人大声说话,没有人站起身休息。高原缺氧,他们需要蓄满全身的力气,才能尽快地挪动石块。
20分钟后,险情排除。杨富祥和战友们瘫在了地上,他们大口地呼吸,汲取着微薄的氧气,看着火车顺利驶过。
15年,杨富祥能在脑海中清晰地数出每一个弯道需要走多少步,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一步的节奏,怎么走可以让肺部不那么难受,怎么用力可以走得更快一点。
15年,杨富祥带领官兵累计巡逻3万多公里,排除各类险情100余次,守护15万多趟列车安全通行。
15年,青藏铁路依旧横卧高原,杨富祥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这雪域昆仑,仍保持着一颗纯朴而滚烫的心。
当列车驶过,汽笛声响起,杨富祥和战友们静静举起右手,敬礼。
没有人看得清他们的面庞,甚至把他们的身份也认错,但杨富祥相信,“忠于祖国,祖国会知道。”
守护无人区
2021年6月,杨富祥替身体不适的战士站哨。
杨富祥记不清这是自己多少次带队巡逻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又目送了多少趟列车平安穿行这片无人区。
这条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柏油公路,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从昆仑山口到五道梁约109公里,由于弯道多,交通事故频发。
杨富祥在青藏公路旁巡逻时经常会遇到出车祸的地方车辆。有几次,司机因为救助不及时,生命永远留在了昆仑山。
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杨富祥向支队建议,在青藏线沿途竖立助民牌,上面用大字标识“有困难找武警”的字样以及求助电话。
绵延的青藏线上,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助民牌,每一个电话都可能是一场生命的救援。
2018年1月,春节临近,昆仑山口突降大雪,300多辆车被困。车里仅存的食物耗尽,司机们又饿又渴,天气又冷又缺氧,衣服结了冰,手脚冻麻了,几个人只能抱成一团相互取暖。有司机看到了助民牌,拨了电话过去。
接到求救电话,杨富祥迅速带领官兵将山上的高原药品、补给食品全部拿了下去,来回跑了近20公里路,挨个车地送。
大雪封山,一封就是3天2夜。临别之时,获救的群众与杨富祥深情拥抱,不停地说着感谢。
无人区内常年刮10级以上的大风,助民牌经常会被吹坏。杨富祥和战友们已累计制作了15块助民牌,“坏了就赶紧补上一块新的”。“有困难找武警”,是他们郑重的许诺。
很多经常跑109国道的司机把杨富祥和官兵当成朋友,有时路过还专门给送来瓜果蔬菜。驻地营区挂满了锦旗,每一面都是一次救援,一份真挚的感谢。
这里的生存条件是如此的苛刻,但大自然也给予了这里更多美丽的生命形态。
巡逻路上,杨富祥曾看见数不清的藏羚羊、黄羊、牦牛……它们是这里的生灵,是大自然对这片无人区最珍贵的馈赠。
一次沿线巡逻途中,一头受惊的野牦牛突然撞破护栏,发疯似地在铁轨上四处乱窜,而此时一列货车正从远处疾驰而来。杨富祥迅速带领战士冲过去与野牦牛周旋,轰了好几次,才及时将这头倔强的野牦牛赶离铁道。而杨富祥却因供氧不足,晕倒在地。
随着打卡观光可可西里的游客逐渐增多,杨富祥还常常带领官兵在沱沱河的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站,帮助驻站志愿者们制作和发放环境保护宣传手册,带着官兵一起在海拔4500多米的长江源特大桥附近捡拾垃圾。
广袤的无人区,很多故事在这里温情上演,一茬茬官兵用青春守卫着这片净土。杨富祥说,他很幸运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守土有责,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生命的绿色
2021年6月,杨富祥同战士一起美化营区环境。
15年间,杨富祥从未放弃过种树。
这个被各国学者和专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绝境之地,万物难生长。
在昆仑山哨所的第一年,杨富祥和战友种了108棵树,悉心照料,但无一成活。“夏天发了芽,等到了冬天,风吹雪打,就又死了。”
第二年他们总结经验,请教专家,在夏天就挖好树坑,用废弃的门板和塑料做好保暖,又种了80棵……连续种了4年,终于成活了2棵,挺立在昆仑山哨所旁,是生命在这苦寒之地成活的见证。
今年,在营区门口,杨富祥带着战友们又种下了一批树苗,杨树、榆树、红柳……他一遍遍地去浇水,看着发出的嫩芽,在心里不停地期盼着能多活几棵。
在这里,蔬菜大棚也有了别样的意义。种出的菜,结出的果不是为了吃的。“舍不得吃,就这么点颜色,得放在眼前好好地看着。”
南方的战士背回来的芭蕉,北方的战友背回来的小番茄,在这里发芽生长。前年种下的一棵芒果树,今年结出了三个芒果,一串绿色,珍宝般压在枝头。
植物的光合作用让这里的氧气更充分,成为了天然氧吧,满目的绿色也让人心旷神怡。
大棚四周的墙上,挂着战士们自己拍的照片、画的石头画。正如墙上的几个大字,“记录点滴生活,凝聚美好时光”。
杨富祥偶尔会拍一些小视频、照片,欣喜地给远方的家人和战友们展示着今年新栽的树苗、蔬菜大棚里翠绿的瓜果,他想告诉每一个人,他们在高原很好。
业余时间,杨富祥会和战友们打篮球,但也只是慢慢地传来传去,“动作幅度太大或者太快,会出现供氧不足”。入伍前能跑满场的杨富祥,玩球的手法变得越来越生疏,很简单的一个传球,眼睛和脑袋都很清楚,但手接起来却变得吃力。他开玩笑说:“和发际线一样,都退化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杨富祥要面对身体机能的衰老,日益紫红的脸庞,渐渐后移的发际线。
每次到大城市开会学习,杨富祥不需要开口,一眼就能被看出“是高原上来的”。杨富祥也不着急,说自己头发少了没有关系,“担心年轻的战士,还没对象。”
新来的战士大多是“网生一代”,杨富祥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跨越年龄上的“代沟”。但他坚信一个道理,“如果在这里吃了两年的苦,以后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只有荒凉的无人区,没有荒凉的人生。15年,杨富祥带的兵没有一个主动申请离开。他们在这雪域高原,把自己站成了一棵棵挺拔的大树。
杨富祥和战友们特意捡了很多石头,一点点地堆满营区门口的山坡,涂上红色的油漆,摆出了一幅中国地图的模样,地图的中间写了几个大字,那是他们最想说的一句话——“祖国在我心中”。
牵挂在远方
2021年7月,杨富祥陪家人在昆仑山玉珠峰下。杨浩摄
结婚十余年,杨富祥的妻子张小红一直珍藏着俩人的蜜月相册。里面没有美丽的婚纱,没有山清水秀的背景。荒芜的雪山戈壁,蜿蜒盘旋的铁路隧道,一位穿着军装的新郎和一位脸蛋冻得通红的新娘正携手相笑。
杨富祥在27岁的时候,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一次休假回家,杨富祥在街上听到有人在喊“抓小偷!”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男子抢夺了一个女孩的皮包后正夺路而逃。杨富祥迅速冲了上去,将歹徒制伏交给了赶来的民警,并将被抢的皮包送还给了女孩。这个女孩就是张小红。
“英雄救美”的浪漫最终促使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2009年2月,杨富祥与张小红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正当俩人兴致冲冲地从各个旅行社的广告上遴选着自己的蜜月旅程,一个电话打断了美好的计划。单位临时有任务,只得紧急召回在家休假的杨富祥。
向妻子说明了原因,杨富祥准备当晚就动身返回。贤惠的妻子理解丈夫,提议把昆仑山作为他们的蜜月旅行地。当天晚上,两个人一起登上了开往格尔木的列车,开始了他们的昆仑蜜月之旅。
尽管这里缺少氧气,但这里爱意正浓。简陋的营区,战士们将接待室布置一新,就连氧气瓶上也贴上了亲手做的大红囍字。
可命运又是如此捉弄人。婚后一年,张小红不幸因车祸失去了左腿。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仿佛就被老天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杨富祥紧紧抱着以泪洗面的妻子,哽咽不已。他一边默默地鼓励妻子,一边尽心尽力地照顾她。背她上下楼、给她做爱吃的饭菜、为她擦身、换洗衣服……
杨富祥的不离不弃让张小红拥有了再次站起来的勇气,她装上假肢,开始重新练习走路,脸上也开始渐渐有了笑容。
2012年,三十岁的杨富祥迎来了自己的新身份——父亲。
儿子杨浩宇出生之时,杨富祥正在执行任务,只能遗憾错过。
青鸟殷勤,寄托着远方的牵挂。当杨富祥回到家,第一次抱起襁褓中的儿子,他觉得就像抱着青藏线上飘着的白云,暖暖地贴在胸前。
和众多军人父亲一样,杨富祥没能给儿子一个完整的童年。他缺席了儿子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走路……以及很多很多的第一次。
但又和所有的军人父亲一样,杨富祥给了儿子无可比拟的骄傲。当6岁的杨浩宇探亲来到驻地,看到父亲训练、守卫的地方,他兴奋地跟幼儿园的小朋友分享:“我爸爸是军人,可厉害了!”
作为一名军人父亲,杨富祥觉得这是他收到的最高认可。
在遥远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在遥远的青藏线,杨富祥把这份幸福深藏心间,这是他的牵挂,更是支撑他继续前行的底气。
2019年,电影《我为你牺牲》上映,影片以杨富祥的家庭故事为背景,展开了一段朴素的叙述。网友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感动”。
杨富祥也特意看了电影,当看到网友的留言,杨富祥灼热的心既酸涩又满足。
人生有多少个15年,不好衡量。当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留下,每个人迟早都会向这里告别。但不管身在哪里、担任什么职务,杨富祥说:“都会尽好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军人的责任。”
(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