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里,是百年中东铁路的交汇点;
这里,是中国工运接触马克思主义最早的地方;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建立第一个党组织的城市;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通过中东铁路的传播,让松花江畔的哈尔滨感受到了共产主义的气息。无数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们,经由这里前往十月革命圣地,由此形成了一条从中国东北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这条红色之路拓宽了马列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渠道,密切了共产国际与中共的联系,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史,讴歌党的光辉伟绩,东北网推出系列特别报道《北方往事:“红色通道”寻访记》,以此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北方往事:“红色通道”寻访记|俞秀松:“红色之路”的探路者
东北网6月8日讯(记者 陈显春 许诺 王亮 刘楠)中东铁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革命的进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有“红色之路”之称。
俞秀松
俞秀松,原名寿松,字柏青,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
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国三道街(今西三道街)4号“中华栈”——1921年4月,俞秀松作为“红色之路”的探路者,曾在这里短暂停留生活过。
日前,记者跟随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员贠占军来到了哈尔滨市道里区西三道街,一起追寻俞秀松在哈尔滨的革命岁月。
位于道里区中国三道街(今道里区西三道街)4号的中华栈翻拍。
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通过中东铁路,很早就传播到哈尔滨。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先进分子,共产国际的使者、赴俄追求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一般都通过中东铁路,经由哈尔滨到莫斯科“取经”。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
贠占军说,当时从国内到苏俄的线路南北端各有两条,南端两条,即从上海乘船到大连,再由大连乘火车到哈尔滨;另一条是从北京、天津,经沈阳、长春到达哈尔滨。北端两条,即从哈尔滨向西北经满洲里,赴赤塔搭上西伯利亚铁路,直通莫斯科;另一条是从哈尔滨向东南,从绥芬河出境,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位于这条丁字路口交点上的哈尔滨,借助交通上的独特优势成为“红色之路”上的枢纽和中转站。
如今的西三道街人流熙熙攘攘,楼宇鳞次栉比,贠占军娓娓道来。1921年初,俞秀松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组织委派他赴苏俄执行两项任务,一是参加少共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二是作为“上海外国语学社”第一批赴俄留学生代表,到莫斯科与苏俄接洽关系。
俞秀松作为探路者,途径哈尔滨并经中东铁路顺利抵达苏俄。之后,一批批党的早期革命者沿着这条“红色之路”,到苏联学习,拓宽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古老的东方古国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曙光。
俞秀松赴苏俄的路线是:上海—北京—奉天(沈阳)—长春—哈尔滨—满洲里—莫斯科。
1921年3月29日,俞秀松从上海出发,于次日晚上抵达北京。在北京处理一些事情后,从北京乘火车前往哈尔滨。4月4日,俞秀松到达哈尔滨后住在道里中国三道街(现西三道街)4号的中华栈。俞秀松在哈尔滨停留四天,办完出国手续后,经中东铁路从满洲里出境赴苏俄。在苏俄学习结束后,俞秀松于1922年3月回国,途中再次在哈尔滨停留,然后去上海,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在哈尔滨逗留期间,俞秀松1921年4月6日从哈尔滨给父母亲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除了向父母报平安外,也非常清晰地说明了此行的路线。
“我于三月廿九日从上海乘快车北上,卅日到北京,稍有些事,住了三天。四月二日夜八点半从北京乘京奉通车赴奉天,三日夜七点钟在南满站换乘日本人所管辖的南满车赴长春,四日早七点四十分到长春,再换乘俄人所管辖的中东铁路的车,上午八点四十分从长春开车,下午五点半到哈尔滨。我现在住在道里中国三道街中华栈,拟住一二天后,即行再进。”
俞秀松此行后不到两个月,受上海早期党组织派遣,任弼时等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培训的赴俄留学生们也分批、陆续踏上了赴俄的行程。从1921年11月到1924年11月,途经哈尔滨奔赴苏俄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达34人,其中包括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王尽美、邓恩铭、高君宇、林育南、夏曦等。
百年前,中东铁路建成,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火种随着铁路线的延伸,加速播撒到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舍生忘死,一步步走出“红色之路”。如今,这条“红色之路”播种的革命火种永远镌刻在我们的灵魂深处。